發(fā)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河南商報記 者鄭超/文 鄧萬里/圖
這周末就是中秋節(jié)假期了,與其擠進熱門景區(qū)看人山人海,不如趁著秋涼,來鄭州市動物園逛逛。最近,鄭州市動物園十分熱鬧,不僅迎來新出生的10只火烈鳥寶寶,還有3只雙角犀鳥找到了“女朋友”。
同時,在中秋國慶雙節(jié)期間,也就是9月22日到10月7日,市民朋友在去哪兒網(wǎng)上支付成功的第一張動物園成人票,可以享受減免5元的優(yōu)惠。
【新生】
“笨笨的”火烈鳥學會筑巢
今年新出生十只寶寶
粉紅色的羽毛,加上一雙極細的大長腿,可愛俊俏的火烈鳥便輕而易舉地“霸占”了大家的心,成為這兩年備受追捧的“網(wǎng)紅”。在鄭州市動物園,火烈鳥雖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其在圈養(yǎng)條件下的繁殖卻一直是個難題。

為了確保火烈鳥健康生活和順利繁殖,動物園對其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了精心改造,將開始的散養(yǎng)模式改成為其建設(shè)專門的籠舍集中飼養(yǎng),防止其它鳥類和游客的干擾。
火烈鳥屬于鸛形目紅鸛科,是一種大型涉禽,喜歡結(jié)群生活,往往成千上萬只,繁殖也是集群式的,成百上千只在一起組成一個求偶群。但由于鄭州市動物園內(nèi)的火烈鳥種群規(guī)模偏小,達不到集群求偶的狀態(tài),工作人員便在籠舍的側(cè)面安裝鏡子,形成一面鏡墻,利用鏡子的反射原理,讓火烈鳥誤以為同伴很多,間接擴大了火烈鳥的種群,誘導火烈鳥發(fā)情、產(chǎn)卵。

可能由于火烈鳥缺乏學習,園內(nèi)一直未發(fā)現(xiàn)火烈鳥有筑巢現(xiàn)象。火烈鳥在野外筑巢時會用喙把潮濕的泥巴滾成小球,再混入一些草莖等纖維性物質(zhì),然后用腳一層層砌成上小下大、頂部為凹槽的“碉堡”式的巢。
因此,園內(nèi)工作人員在火烈鳥繁殖季節(jié)到來前,根據(jù)火烈鳥野外巢穴特點,人工為其搭建巢穴樣品,誘導火烈鳥學習筑巢本領(lǐng)。
2017年,這一方法終于見效。“笨笨的”火烈鳥學會了搭窩,并孵出了園內(nèi)第一只火烈鳥寶寶。
剛孵出的火烈鳥寶寶絨羽呈灰色絲狀,腿也是灰色的,嘴是直的,并不彎曲。等到一年以后,體形就幾乎同成鳥一樣大了,但體色仍然是灰色的,直到第3年才能完全變?yōu)榧t色,達到性成熟。
自去年一對火烈鳥學會筑巢后,今年火烈鳥都紛紛學會了筑巢,現(xiàn)在已繁殖成功10只火烈鳥寶寶,目前園內(nèi)的火烈鳥總數(shù)已達到64只。
【新人】
七只雙角犀鳥加入動物園
原來的“單身漢”有了女朋友
此前鄭州市動物園生活著三只雙角犀鳥,可惜它們都是“單身漢”。

為了種群的繁衍和發(fā)展,近日鄭州市動物園成功引進7只雙角犀鳥,2只雄性5只雌性,加上之前的3個“單身漢”,剛好可以湊成5對伴侶,為雙角犀鳥種群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chǔ)。
雙角犀鳥是一種大型鳥類,成鳥長著一個30厘米長的大嘴和一個大而寬的盔突,盔突的上面微凹,前緣形成兩個角狀突起,如同犀牛鼻子上的大角,又好像古代武士的頭盔,非常威武,因此得名雙角犀鳥。

漂亮的外觀和奇特的大嘴,讓雙角犀鳥深受游客喜歡,犀鳥的大嘴看起來很笨重,實際上它既是工具又是武器,使用起來非常地靈巧,可以輕松自如地采摘漿果,輕而易舉地剝開堅果,還能得心應手地捕捉鼠類和昆蟲。
野生的雙角犀鳥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海拔1500米左右的常綠闊葉林中,喜歡在森林的樹冠上方活動,雙角犀鳥的食量很大,食性也很雜,主要以各種熱帶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食,也吃大的昆蟲、爬行類、鼠類等動物性食物。一般在樹上覓食,也有時在地上。在鄭州市動物園,雙角犀鳥的“菜譜”沒有野生的那么雜亂,主要食物有窩窩頭、葡萄、香蕉以及有包著番茄和胡蘿卜的飯團等。
為了讓雙角犀鳥更好地適應這里的生活,現(xiàn)在實行單獨飼養(yǎng),派專人飼養(yǎng)管理。等這7只雙角犀鳥完全適應這里的生活后,將和其余3只合籠飼養(yǎng)。
(編輯 戴晨曦 首席編輯 徐馳)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190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