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5)
新裝修的辦事大廳氣味刺鼻,工作人員紛紛戴上口罩以圖“心安”,可這人之常情之舉卻讓領導不高興,直言“影響整體形象”,要求窗口工作人員把口罩都摘了。這幕場景,就發生在某地的市民中心。

讓員工在有異味的房間里工作,這本就不妥,還不讓人家戴口罩“自我保護”,就更顯得冷漠。再說,戴不戴口罩跟政府形象究竟有多大關系?對前來辦事的群眾而言,心中在意的是工作人員態度好不好、效率高不高,耳朵上掛沒掛口罩,顯然與服務質量、窗口形象不搭界。
就拿這一辦事大廳來說,很多群眾在接受采訪時都對工作人員戴口罩一事表示理解。都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由此審視,反倒是領導讓員工摘下口罩的要求,給政府形象抹了黑。明知屋內有異味卻視而不見,只想著“空洞的形象”而不顧員工的健康,實在讓人心寒。
現實中,這樣的形象觀并不鮮見。為了維護空洞形象,很多地方也鬧出過不少笑話。

比如,為給前來檢查的領導留下好印象,某鎮一大早發動群眾在高速公路旁臨時植樹;為響應上級建設新農村、打造新農民的號召,某村要求農民全部身著統一制服下地干活;為樹立治安良好的形象,某縣強令所有村委會都配警務室,卻從未有警員坐班辦公……一個個看上去很美的“人造盆景”,迎合了檢查的口味,滿足了自我的虛榮,卻與群眾需求背道而馳。個別領導干部對這些假把式趨之若鶩,說到底是形式主義思維作祟,是“眼睛向上”的錯誤政績觀使然。
重面子不如抓里子。正所謂“最大的政績在老百姓的口碑里”,對地方政府而言,形象和口碑是通過為群眾辦事一點一滴積累而來的,是通過實實在在為民分憂積攢而成的,光有面子上的整齊劃一是遠遠不夠的。工作是好是壞、政績是虛是實,群眾一眼便知,若沒有實干,即便面子再漂亮規范,也終究會在群眾口碑坍塌中“露餡”。

何謂政府形象,群眾看得一清二楚,扭轉官僚思維,少點虛頭巴腦,真正把為民服務做到實處,以口罩辨形象的“理解偏差”才能少一些。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26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