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司馬光砸缸的故事重要信息(的故事家喻戶曉)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文 | 方圓
今天,作者和大家來聊聊關于“司馬光砸缸”的故事。
說起這個故事,想必大家已經是很熟悉了。話說司馬光在七歲的時候就已經展現出其穩重的性格特點了,雖說還是一個孩子,但是其行為就跟大人差不多。司馬光在上學時,聽到老師所講解《左氏春秋》后便非常喜愛。放學回家之后又給家人講了他所學到的知識,所以很快他就理解了《左氏春秋》的內涵,從此便對此書珍愛有加。
這里插一句,雖說這只是一個小故事,可我們也能從其中看到“學習的方法”。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將學到的知識及時輸出。有很多人以為,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那都是屬于自己的,怎能隨意傳授或者對他人講解,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因為知識這種東西,當你學了以后分享給其他人,那么你對它將會理解得更深,因為在對別人講述的時候,不僅能將知識再次復習鞏固,還能得到別人的意見,從而來補充你所學的知識。所以,才有了那句話:“學到的就要教人。”

司馬光砸缸
言歸正傳。有一次司馬光和小伙伴們在后院玩耍,有個小孩就爬到了一口大缸上去,突然失足掉進了水缸之中。別的孩子一看,小伙伴掉進去了,便嚎啕大哭,甚至有些孩子還被嚇跑了。這時,司馬光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石頭,使勁的向水缸砸去,頓時,水缸破了一個口子,缸中的水便涌了出來,小孩子也獲救了。
這個故事表現的是什么呢?簡單來說就是說司馬光從小就聰明睿智。但是我們都知道這個故事,那被救的這個小孩到底是誰呢?

司馬光砸缸
據說這個被救的小孩名叫“上官尚光”,當然了,我們對于這個人其實了解是很少的,畢竟他沒有司馬光那么出名。上官尚光長大以后,便做了一名商人,很有商業頭腦的他很快便成了當時一位小有名氣的富翁。不過他也沒有忘記兒時司馬光的救命之恩,于是便出錢為司馬光修建了一座感恩亭,還把司馬光是如何救自己的故事說給自己的后人聽,并讓后人要永遠記住這位恩人。
俗話說,滴水之恩應當涌泉相報,顯然上官尚光做到了,但是那時候的司馬光已經身處朝野之上,上官尚光雖然沒能當面的向他表示感謝,但是其行動已經足以表明其心了。

司馬光砸缸
故事講完了,接著我們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從這個上官尚光上能看到什么呢?
應該最明了的就是“感恩”二字了。人要學會感恩,這已經不用再過多說明了。我也不想為此作過多贅述,因為絕大部分人都是心懷感恩之心的。我想給大家說的是“商人”這個角色。我的問題是:上官尚光為什么能因為經商發財呢?如果你說這就是他聰明,具有商業頭腦,那你就錯了。這雖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點,但是卻不能算是主要原因。
那這就涉及到了宋朝對社會的統治力的問題了。我們都知道,唐朝對民間貿易所實行的是“坊市制”,也就是只能在規定的范圍內開展貿易,可想而知,這樣的社會自由度就會非常的局限,貿易狀況也就可想而知。但是宋朝就不一樣了,宋朝的社會自由度是非常開放的,經濟貿易也十分發達。所以在宋朝的時候,一些讀書人若考不上科舉便也會選擇經商,經商成功的話,也能算是光耀門楣了。

所以,上官尚光的成功實際上還得感謝宋朝所提供的這樣足夠的社會自由度。當然了,凡事都有利有弊。在這里我們就先不說了。如果感興趣的讀者,可以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3746.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