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斷奶的寶寶不喝奶粉怎么辦(如何給寶寶斷奶)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9)
“斷奶”其實是“換奶”。所以,最理想的斷奶過程是,母乳越喂越少,配方奶粉或普通牛奶逐漸增加,直至最后母乳完全停止。這一過程快者需要數周,慢者可能需要數月。快慢進程取決于孩子的反應和媽媽的技巧。

母乳不僅是寶寶營養的加油站,也是他情感的加油站。斷奶(減少喂母乳次數)勢必要對寶寶產生重要影響,尤其是那些還沒有做好斷奶準備的寶寶。有時候,寶寶會出現一些消極的行為,如生氣、鬧別扭、悲傷等。這說明媽媽斷奶的過程可能走得太快了,要往后倒退一二步——增加喂母乳的次數。特別要說明的是,斷奶過程中的這種“倒退”有時候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寶寶生病時,增加喂母乳的次數是一個重要的撫慰,不但撫慰其精神,也給他提供對付疾病的抗體。有人擔心,在斷奶過程中又增加喂母乳的次數,會造成斷奶“失敗”或反復。其實,只要你在其他方面給了寶寶很好的照顧和精神撫慰,這種擔心就是多余的。你必須認識到,斷奶不但是媽媽的需要,其實也是寶寶長大的需要,只是很多時候他還沒有意識到罷了。

媽媽減少喂母乳次數的技巧也很重要。首先要減少比較無足輕重的那頓奶(比如上午的奶),而保留對寶寶特別重要的兩頓奶(晚上及中午睡覺之前的奶)。當然,每個寶寶的情況可能不同,比如有的寶寶一玩起來就忘記該吃母乳了,那就剛好少喂這一頓。相反,有的寶寶一看見媽媽坐在特定的位置或姿勢(過去曾用來鼓勵寶寶吃奶),就想起來要吃母乳了,這時媽媽要盡量避免這種無言的“鼓勵”。不論如何,有一個重要的階段是,媽媽要找到那種“不主動給,也不主動拒絕”的狀態。自然而然地、漸進式地(但允許有時反復)減少喂母乳次數,最終停掉母乳喂養。當然,媽媽日復一日地與寶寶“周旋”時,很可能會產生被束縛而無法逃脫的感覺。這時媽媽是可以對寶寶說“不”的——前提是媽媽在其他方面用其他方法減少寶寶由此產生的挫傷感。

在中國式喂養的傳統(就是老一輩傳下來的做法)中,斷奶往往采用一些古老而落后的方法,其共同特點是突然戒斷,既突然又堅決。大連人(與山東人一脈相承)流傳著一種古怪的斷奶方法,將寶寶從媽媽身邊抱走到姥姥家或姨家待一周,硬生生造成母子分離,以達到斷奶的目的。我老家流傳的一個斷奶方法是,在媽媽的乳頭上抹上紫藥水(注意,幸虧不是辣椒水),嚇得不明所以的孩子不敢再吃母乳。這真應了那句真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

寶寶一周歲以后,因為寶媽工作的原因,或者因為寶媽個人體質的原因,奶水會逐漸減少,這個階段開始給孩子斷奶,首先斷奶要從白天減少給孩子哺乳的次數,增加配方奶粉的用量,逐漸過渡到晚間。斷奶期間孩子有可能會鬧情緒,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護理,寶媽身體也要多注意,多吃清淡性的食物,如果有漲奶情況可以用麥芽煮水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5181.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