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寶寶如何回歸親喂)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5)

寶寶出生后會有吃奶習慣的形成,習慣媽媽乳頭的孩子不用奶瓶,習慣奶瓶喂養的孩子拒絕媽媽的乳頭喂養,這就是所說的“乳頭混淆”。混淆的原因多為奶瓶與乳頭在寶寶的嘴里長短、軟硬、感覺、出奶量、用勁大小、乳汁的流速等諸多不同感受所造成的。
1.奶瓶與親喂,乳汁流速的不同

奶瓶的中的乳汁相對來說是比較恒定且容易獲得,但媽媽的乳房不是。寶寶在媽媽的乳房上吃奶,就需要調動肌肉去主動吸吮、吞咽,并且平衡呼吸,相對來說會比吃奶瓶要復雜,寶寶至少要吸吮刺激,引發媽媽的噴乳反射,乳汁才能大量出來,噴乳反射結束以后需要持續吸吮,才有下一次噴射,這時候乳汁量大一些,流速快一些,這時候吃起來“爽一些”,然后,奶流量變小,速度慢一些,這個過程會循環出現,寶寶習慣后也學會了等待。
奶瓶喂養的寶寶,奶嘴只要進入寶寶的口腔里面,形成完全閉合的一個空間之后,寶寶口腔內部的壓力會小于外部的大氣壓,所以奶瓶進入到寶寶口腔里面會自動滴奶,寶寶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不停吞咽就可以吃到奶。
2.奶嘴與媽媽乳頭的在寶寶嘴里的感受不同

吃奶嘴和吃媽媽乳房,那肯定是不一樣的。硅膠的軟硬程度和真實的乳房是有差別的,不同的材質差別還是很大的。調動寶寶的吸吮反射,是需要觸及上腭,奶嘴一般質地都比較硬,伸進去很容易碰到上腭,吸吮很快就開始了。而媽媽乳頭進入寶寶的口腔,實際上需要寶寶用舌頭墊在媽媽的乳暈下方,然后開始輕輕地蠕動,將這個乳頭拉長以后觸到上顎,才會開始一個接一個的吸吮動作。
寶寶習慣了奶瓶以后,接受不同的質感,不同的長短的“乳頭”,包括接受奶量時大、時小、時快、時慢的情況就不一樣,有的寶寶好一些,有耐心吸到奶陣,奶陣之后才有抗議出現。而有的寶寶抗拒強烈一些,吸兩口沒有耐心直接就哭鬧,還有的寶寶,甚至會抱到媽媽身上就開始哭鬧。
3.瓶喂與親喂,喂養姿勢的不同

在母乳喂養時,孩子一般是要面朝媽媽,胸貼胸,腹貼腹,如果孩子肚皮朝天,孩子是擰著脖子在吃奶,僅有的吃奶力氣都用在了脖子上。
奶瓶喂養的寶寶,看護人抱放在胸前是面向天花板,對寶寶來說,如果習慣了吃奶的時候是面向天花板的,如果將他扭過來,面朝媽媽的胸部腹部,有的孩子確實就是這么敏感,是不愿意,這并不是什么麻煩和錯誤,孩子也是需要一個轉換的過程和時間,當孩子有抗拒時要有足夠的耐心。
如何解決寶寶回歸親喂呢?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皮膚接觸:隔著衣服、包被的都不是皮膚接觸,也就是有阻隔的不能叫皮膚接觸。熟悉媽媽的味道,感覺,這看起來簡單的事,還特別難以做到。當發現這一點非常難的時候,需要和媽媽一起降低實現親喂的期望。有的媽媽覺得不好意思、有的媽媽接受度不高、擔心寶寶受涼等因素,這個肌膚接觸并非開關,是需要時間和練習的,量變才能引起質變,在一次不成功時,同時又有周圍人的壓力,媽媽容易放棄。媽媽可以從日常的互動做起來,和寶寶聊天對話,撫觸洗澡,過度到貼在一起。
2.嘗試坐起來喂:平時瓶喂寶寶時,寶寶幾乎都是躺著的,奶瓶豎直起來,由于壓力的原因,流速會非常快,孩子會不停吞咽 ,往往還沒有反應過來來的時候,奶已經下去很多了,一來是瓶喂量會很大,另外很快就會吃完了,這樣反而造成正常親喂的時候媽媽會疑惑吃太久了,而且還不滿足。這時把寶寶豎抱起來,后背給足夠的支撐,奶瓶基本上要平行于地面,寶寶也要吸,才會吃到奶,需要用一些力氣。同時在瓶喂的時候,吸吮吞咽的間隔中,停頓一下,讓寶寶休息休息,慢慢告訴寶寶這是正常吃奶的一個狀態。
3.試試腋下夾奶瓶:先讓寶寶嘗試與媽媽貼緊,從方向上盡量與吃乳房類似,有時候,寶寶并不一定馬上接受,可以試試在寶寶不是特別清醒的時候,例如睡前,或者剛睡醒的時候嘗試,同時,還可能使用比較大的奶瓶,方便夾住。在寶寶吃了一點,不那么餓的時候,家人從媽媽身后慢慢把奶瓶抽走,迅速用乳房替代。當然,這也需要一些嘗試,而且如果前面的方法有好轉,這也并非必須,要根據每對母嬰的情況來決定。
總之,在寶寶喂養過程中,應關注的問題是讓孩子明確食物來自媽媽,瓶喂的時候常常都不是媽媽參與。皮膚接觸或者媽媽親喂,都是讓孩子回到媽媽身上的一個方式,著重在建立喂養關系。皮膚接觸頻率高,時間長了,可能嘗試很快就有成功。但也有的家庭做不到,那么預期時間會長一些,其他的方式多哄哄嘗試,也可能慢慢達成目標,每對母嬰都不一樣。
由容易到適應復雜,需要一個過程,寶寶也不例外,甚至更有難度。適當制造一些瓶喂的難度,體驗感減弱一些,因為寶寶奶瓶習慣了,就覺得很舒服,所以要慢慢地轉向親喂本身就有的特點,去靠攏,逐漸換另一種方式,需要循序漸進的練習。哪怕寶寶在乳房上只停留了一小會兒,也是進步的,需要做的就是提供足夠的舒適與安全感,寶寶才會穩定地轉到乳房上來。
產后早期如果確實需要,也經過科學評估后,使用奶瓶并無可厚非。但一開始就沒有在媽媽乳房上獲得足夠體驗感,就直接被奶瓶吸引并產生偏好的寶寶,需要回到出生后的原點,從皮膚接觸開始嘗試慢慢回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時間,還要有家人的支持。
保護母乳喂養,共同承擔責任!
文字|產二科 胡玉娟
#順義婦兒醫院健康說#@頭條健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868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