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早產對寶寶都有哪些影響(早產的小孩會笨嗎)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6)
文/營養在前線 梁方利
相信很多媽媽在懷孕時都有這樣的體驗:在懷孕滿37周之前很害怕寶寶早產,滿了37周,就松了一口氣。這是因為在懷孕滿37周后,胎兒各個器官、身體機能的基本發育成熟,生下來之后可以自然存活。
對于懷孕滿28周但不滿37周期間分娩的嬰兒,則被稱為早產兒,早產兒的發育雖然不如足月兒完善,但也具備了重要的存貨功能,在現代醫學的條件下,早產兒的存活率也大大地提高了,只要護理得當,也可以和足月兒一樣發育成熟。

事實上,只要出生時沒有嚴重的腦損傷,再加上產后的精心護理,以及追趕式成長,早產兒和足月兒在智商上的差別并不大,導致智商的差異更多的是遺傳因素和后天成長因素,不過早產兒確實需要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
那么,早產兒的護理需要注意什么呢?通常早產兒出生后會住在醫院專門的保溫箱中繼續生長發育,住的時間長短取決于嬰兒的發育情況,醫院在早產兒住院期間護理很完備。

對于家長來說更重要的是出院后的家庭護理,有以上5點需要特別注意:
1、母乳喂養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物,對于早產兒來說也是如此。
媽媽要盡量做到母乳喂養,在早產兒住院期間,媽媽可以將母乳用吸奶器吸出來送到醫院或者冷凍保存。

如果實在無法做到母乳喂養,優先考慮混合喂養,人工喂養是最無奈的選擇,要使用專門的早產兒配方奶粉,具體的喂養量、頻率請家長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咨詢專業的醫生。
2、適宜的環境
早產兒對環境的溫度、濕度要求比較高,建議家里的溫度保持在26 ℃-28 ℃之間,濕度以55%-65%為宜,空氣清潔少污染。
3、預防感染
早產兒的免疫力通常比較低,很容易出現呼吸道感染。因此接觸寶寶之前,注意清潔雙手,親朋探視時也要注意衛生,防止感染。

媽媽或者其他人照顧寶寶時,最好穿上專門的衣服,并注意清潔,如果感冒了,還要注意帶上口罩。
4、營養補充
對于母乳喂養的早產兒要在出生一周后補充維生素D或者是維生素AD,避免發生佝僂病。
另外,早產兒由于先天儲存的鐵不足,更容易出現貧血,建議在出生四周后在專業兒科醫生的指導下補充鐵劑。
5、日常監測
日常注意監測寶寶的體長、體重、頭圍,可以購買專門的嬰兒體重秤。早產兒的生長追趕通常出現在一歲以內,要保證充足的營養,兩歲后基本和足月兒差別不大。
除了注意寶寶的體格發育外,寶寶的動作發育也要關注,如果發現問題及時找兒科醫生咨詢。
那么,如何避免早產?1、孕期保持良好的心情,不要過于焦慮,注意減輕工作強度,多注意休息,盡量消除緊張情緒,還要注意避免不良情緒的刺激。
2、如果有妊娠糖尿病、心臟病、妊娠高血壓、前置胎盤、羊水過多等情況,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發現異常時,要及早就醫。

3、孕期合理補充營養
每天保證500ml的牛奶,每天吃75克的瘦肉,每周吃1~2次的動物肝臟,必要時要補充鈣、鐵制劑、復合維生素等,防止因微量元素缺乏引起早產。
此外,還要注意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新鮮蔬菜、水果,預防便秘,以免因排便困難誘發早產。
4、孕晚期
進入孕晚期(28周以后)要盡量避免長途旅行,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上下臺階要特別小心,不要做劇烈的運動,孕晚期禁止性生活等,孕婦自己也要注意自我觀察,如果出現不適,盡早求助醫生。

此外,睡覺時建議采取左側臥位,避免出現宮縮。
總的來說,早產兒的護理確實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和細心,家長不要過于焦慮和緊張,對孩子做好科學護理,多觀察孩子的變化,有問題及時咨詢兒科醫生。
家長要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有信息,很多數據表明,2歲以內是早產兒實現生長追趕的重要時期,做到科學喂養,孩子的身高、體質、智力并不會比足月兒差。
我是營養在前線創始人—營養師梁方利,如果我的分享讓您受益,歡迎點贊、轉發、評論、關注,感謝您對原創知識的支持。
“疾病重在預防,預防在于營養”, 讓營養成為你的健康前線。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880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