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嬰兒胎記怎么引起的(嬰兒胎記會引起惡變)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0)
很多寶寶剛出生就自帶紫紅色和鮮紅色的胎記,對于這些胎記有的寶媽注意了,有的覺得胎記會慢慢消失,只要不長在臉上就沒關系。
但是胎記也是分好壞的,有的不僅會影響美觀,甚至會有惡變的可能。
胎記中有一部分是血管瘤,血管瘤是嬰幼兒里最常見的良性血管腫瘤,雖然大部分都是良性腫瘤,但是有一小部分是會危及生命的。

好壞血管瘤有哪些?
良性血管瘤
鮮紅斑痣: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后不久發生,以枕部、面部多見,多為單側,偶發雙側,一般不超過正中線。
皮損為一個或數個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鮮紅色斑或紫紅色斑,不隆起,邊緣清楚,發生于面部可波及到口腔黏膜,少數皮損上有結節或疣狀突起。該病是比較常見的新生兒良性腫瘤之一,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治療。

圖源:網絡,侵刪
惡性血管瘤
單純性血管瘤:又稱毛細血管瘤或草莓狀瘤,這個類型的血管瘤是比較常見的。
一般多發于剛出生不久的嬰幼兒身上。從外表上看,一般呈現鮮紅色,與其他皮膚的區別也比較明顯。發病時可見皮膚表面有大小不同的一些紅點。
隨著時間的增長,這些紅點最終會融合在一起。
海綿狀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可以發生在身體的任意一個部位。一般都是先天性的,有小部分患者是由于后天創傷而導致的。
嬰幼兒的海綿狀血管瘤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位于比較淺層的,常見藍色和紫色。
另一種是位置比較深的,有不規則的圓形隆起。但皮膚表面不會顯現出異常的顏色。

圖源:網絡,侵刪
蔓狀血管瘤:有小部分蔓狀血管瘤和海綿狀血管瘤比較相似,可能比較容易誤診。
蔓狀血管瘤發作時可以見到小孩身上會有橢圓形的腫塊,皮膚表面也有泛紅。
用手觸摸血管時可以感受到明顯的搏動,而且患病皮膚的溫度會高于周圍的皮膚。
該病是比較常見的新生兒良性腫瘤之一,家長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治療。
血管瘤的病因是什么?
研究發現懷孕前服用避孕藥的母親的孩子血管瘤發生率明顯增高;
母親雌激素水平與孩子血管瘤發生率呈正相關關系,即母親雌激素水平高的孩子血管瘤發生機會也多。

如何判斷是血管瘤?
01按壓法
按壓褪色,有點類似被蚊子叮咬的疙瘩,用手按壓的部位會顯蒼白色、凸起部分的皮膚組織,按壓后會縮小,之后均迅速恢復或慢慢恢復。
02觀察法
有的血管瘤出生時就有,也有的出生后逐步存在,血管瘤會在寶寶6個月之內迅速增長。如果不及時治療會一直存在。
03觸摸法
動脈性嬰兒血管瘤可有明確的動脈搏動。
僅有2%甚至更少部分的血管瘤能夠消退,這里的消退不是指消失,是指寶寶的血管瘤長到最大后,開始消退,至于消退的程度就說不準了,還有可能會出現感染、潰爛、留疤,如果長在臉上會給孩子造成毀容。
血管瘤自行消退的后遺癥
血管瘤自然消退后,會留下很多“后遺癥”,常見的有以下七類
1、表淺型血管瘤退化的結局可能是上皮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而皮下血管瘤退化的結局可能是遺留纖維脂肪塊,復合型血管瘤退化后,則可能遺留纖維脂肪塊、表面皮膚萎縮和毛細血管擴張。
2、退化后,遺留較厚的纖維脂肪組織、上皮萎縮或毛細血管擴張等不同程度的畸形。因此,認為病損在出生后頭幾年內將完全消失的觀點是錯誤的,容易對患者及其家屬產生誤導。

圖源:網絡,侵刪
3、血管瘤增殖時,肥大細胞可能發生脫顆粒,導致彈性組織解離,皮膚松弛,消退后可造成萎縮性瘢痕。
4、血管瘤自然退化后,局部往往遺留紅斑、色素改變、毛細血管擴張、萎縮性瘢痕和纖維脂肪組織贅生物,不同程度地影響美觀。
5、大部分消退期血管瘤的表現為血管瘤內出現大量的肥大細胞,血管內皮細胞逐漸失去增殖能力,變成扁平狀,血管減少,病變由一個以增生、活躍的血管內皮細胞為主的實體瘤轉變為一個以纖維脂肪組織和管腔結構為主的病損。
6、如果血管瘤生長在頭、頸部,萎縮不全遺留下來的疤痕會影響美觀。
7、消退周期長,期間如果發生破潰,不僅會引起出血,還會遺留疤痕,影響美觀。
血管瘤的治療方法
盡量減少血管瘤對患兒的損傷尤其是面部及關鍵部位的損傷,是治療血管瘤的一個重要原則。硬化劑注射治療以其安全、微創、價廉等優勢,已成為血管瘤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
微創療法是新時代興起的一種新型治療手段,代表了醫學發展的新方向。
相比傳統的治療手段,,僅用“打針”的手段即可完成血管瘤的治療,不僅安全、簡便、經濟,還能保留寶寶的正常容貌及組織的正常功能,為各位寶爸寶媽提供了新的選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897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