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如果盤點每個人一生中肯定會用到的醫療器械,體溫計估計會是當之無愧的冠軍;同時,如果盤點每個人一生中用到的最基礎的醫療器械,體溫計估計也會名列前茅。在體溫計的大群體中,兒童體溫計一直是個更熱火的領域。特別是當寶寶生病高燒不退時,不少潮爸辣媽一邊要整夜不斷給寶寶量體溫,一邊還要應付白天繁重的工作,讓人身心俱疲。如何給多動的小寶寶量體溫也讓大多父母傷透了腦筋,大呼——這一點都不酷!
在此背景下,小琉開箱了兩款很有代表性的寶寶測溫利器:來自新銳科技公司睿仁醫療的智能體溫計——發燒總監和在家長圈里有著很好口碑的老牌產品——博朗耳溫槍。
博朗IRT6020:3秒測溫對付好動寶寶

小琉拿到的這款機器為德版博朗耳溫槍IRT6020,熟悉這款品牌的人應該知道博朗還有美版。這款電子耳溫槍在家長圈里有著很好的口碑,常被用做家里小孩發燒時測試溫度的工具。受歡迎的原因有三:一是來自德國的品牌背景,二是干凈衛生的可替換耳套,三是快速的測溫時間小孩不抵觸。


產品的清單羅列:耳溫槍一個,探頭保護罩一個,耳套一盒(20支)加上原裝一支共21支,兩節5號電池。

機身正面細節展示。

兩節5號電池是直接安裝在主機里面的,這點跟國內機器與電池分離式的做法不同。


隨即附帶的說明書全英文,外語不好的小伙伴可能要滿眼黑了,不過好在博朗配備了圖示版的說明書,這種“傻瓜式”文體應該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吧?


博朗耳溫槍IRT6020使用流程:
1、安裝塑料耳套(不裝耳套機器會報警,并且無法測試);
2、按下開關,等待6秒,直到顯示屏顯示“- - -℃”;
3、探頭要盡量靠里和與耳道平行,把耳溫槍插入耳道(探頭要盡量靠里和與耳道平行);
4、按下“star”按鍵,約3秒后有一聲長鳴,表示測試完成;
5、取出耳溫槍,獲得讀數。
整個使用流程方便快捷,從按下開機、測試到最終獲得溫度數字,整個過程只要十幾秒。這點對于活潑好動的寶寶而言應該是抓住一大痛點。不足的是,夜間倘若將耳溫槍放置到寶寶耳朵里,是很容易將寶寶吵醒的,本來生病的寶寶就需要臥床休息,一直在打擾寶寶的耳溫槍可能并不適合夜間測溫,而對于大半夜起床的家長而言也是身心俱疲。另外博朗的耳套是一筆大消耗,按說明應該每使用一次即更換,但是拿酒精棉消毒以后也可以再次使用。當然,最大的缺憾是只是間斷式的單次測量無法形成連續周期報告。這對于體溫的把握并不全面。
睿仁發燒總監:智能硬件如何為發燒而生?


北京睿仁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一直在發力體溫監測的細分領域。不同于傳統體溫計,針對嬰幼的發燒總監和針對備孕群體的孕律都是以無感佩戴的方式,對體溫進行“連續監測”。在獲得體溫數據的基礎上,發揮挖掘數據價值的智能硬件價值。


天地盒包裝,打開之后發現里面內容豐富。全家福中包括發燒總監主體、電池倉“鑰匙”、CR2025紐扣電池、膠貼和說明書。

與前凸后翹的博朗耳溫槍相比,鵝卵石般的主機顯然設計要小巧輕盈很多。拿在手里會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正面有一顆溫度探測金屬頭和北京睿仁醫療的LOGO。

產品背面設有產品唯一的實體按鈕以及電池倉。第一次使用需要手動安裝電池。打開電池倉需要借助隨機贈送的“鑰匙”。
睿仁發燒總監使用細則:
1、安裝好紐扣電池,長按(2秒以上)背部的實體鍵,產品開機,藍色的LED燈閃爍。
2、開機中可以通過短按查看設備與手機的配對情況。LED燈單閃表示配對成功,雙閃表示未配對。
3、雙擊 長按就關機了。
智能核心——軟件篇:

掃描包裝盒背部的二維碼下載、安裝APP和注冊用戶就能進入軟件交互界面。整個界面以藍、白色為主,清新而溫馨,跟硬件連接時需要下拉中間圓形區域,幾秒鐘后,數據便可上傳。

整個數據的上傳工作會在5分鐘左右讓溫度上升至穩定狀態。

發燒總監的主要亮點在于無線連接、超限報警、和云端醫療服務。發燒總監定位“醫療器械”,產品的硬件設計已經獲得了美國 FDA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歐盟 CE 認證和蘋果公司 MFI 認證,材料的安全性和兒童防吞咽方面都經得起考驗。其硬件安全性的設計內功深厚,軟件上我們也可以看到后臺接入了波士頓兒童醫院授權的相關指導服務。

不同于傳統體溫計一戴一測的使用方式,發燒總監貼合人體腋窩后,可以連續監測體溫變化,尤其對于寶寶而言,這減少了對病中小孩的干擾,配合不含汞、不易打碎的設計,發燒總監App的功能可以幫助家長在孩子夜間“熟睡無憂”情況下實時測得體溫。這種連續監測的方式將更有利于發現寶寶病情。
小結

最后,有必要對于測溫常識再科普一下。事實上醫生常說的體溫,不是額頭溫度、肛門溫度、口腔溫度也不是耳溫,而是身體中心點溫度。身體中心點溫度又是啥?下丘腦里面有一個支配人體恒溫的“定點(set-point)”構造,它是人體溫度的中心點。不同部位的體溫與醫生說的“體溫”具體差距大致如下:
耳溫:不增不減
腋下:增加0.5℃
肛門(直腸):不增不減
口腔(舌下):增加0.5℃。
當然四個部位的正常溫度范圍也有所不同。

此次小琉開箱的兩款測溫利器與其說是針對人體不同部位的體溫計橫評,不如說是傳統體溫計與智能體溫計的差異對比。代表傳統的博朗耳溫槍更適合于白天的單次測量,簡單快捷。代表智能的發燒總監則更側重于實時測溫、高溫預警。
人的行為本身蘊藏了無數信息。《連線》記者凱文··凱利等人曾提出了QS(Quantified Self,即量化自我)這一概念,人們的目光從量化外在世界,轉移到測量自身的身體數據上來;越來越多的原本應用于醫學和體育競技的專業設備趨于日常化。這預示了智能醫療設備蓬勃發展的趨勢。由于使用群體在家中的 “特殊” 地位和醫療產品的入門高 “門檻”,使得像智能體溫計看似簡單但具備垂直功能的智能硬件并不會在一時間被消費群所接受。So,與專業醫療機構合作,快速提高臨床實驗,提高產品的醫療運用場景的使用也是智能體溫計們的當下之急。

王小琉(個人微信wangxiaoliu203406),微信公號“王小琉”。科技專欄作者,前中央媒體人。
智能硬件體驗者;IT&科技領域觀察者、記錄者、評論者。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9139.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