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孩不吃母乳頭怎么辦(寶寶死活不吃媽媽乳頭咋辦)
發布時間:2024-01-25閱讀(11)

兒科專家表示:寶寶不吃母乳,是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其中,乳頭錯覺是較為常見。
很多寶媽在給寶寶哺乳的時候,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孩子明明很餓的樣子,但是喂寶寶母乳,卻死活不吃。

這些娃之中,大部分之前是使用過奶瓶的,孩子不吃母乳,但是用奶瓶喂他,還是會認,寶寶就變成了只吃奶瓶喂的奶,但拒絕母乳。

本來,給娃喂奶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可是你的娃為什么在你的懷里,卻沒了安心吃奶的模樣,寶寶的小手攥的很緊,使出渾身的力氣跟你抗衡,好像很抗拒的樣子。
這種情況之前,如果娃的一切指標都正常,但是用奶瓶吃過奶,就很可能是乳頭錯覺了。

專家對乳頭的定義是:新寶寶在接觸母乳前先吸吮了奶瓶,或頻繁使用奶瓶,進而讓寶寶不會或不愿吸吮母乳的現象,就是乳頭錯覺,即乳頭混淆。
目前,“乳頭錯覺”已經成為公認的母乳喂養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

1)寶媽哺乳時姿勢不當
當給孩子喂奶的時候,媽媽們感覺到孩子小嘴接觸的部位有皸裂,孩子吃奶讓媽媽感覺到了疼痛。
所以寶媽在心中埋下了一種害怕的種子,一到給孩子哺乳,就會想起那種疼痛,導致媽媽們不能夠按時的給寶寶們喂奶。
媽媽害怕,寶寶就更害怕,因而對母乳很抗拒,其實這一切,都是哺乳時姿勢不當所導致的。

2)寶媽與寶寶分離又重聚
母親生病了,或者生娃的時候大出血,那么就需要救治了,這個時間內,寶寶就只能吃奶瓶里的奶了。
當寶寶是早產兒,或者生下來特別虛弱或生病,需要在觀察間進行醫學監護,這樣寶寶就會跟媽媽暫時分離了,只能用奶瓶吃奶。
孩子一開始認識的還是奶瓶,當重新跟媽媽相聚的時候,就只認奶瓶了。
3)暫停母乳,并使用奶瓶
有的寶寶一開始是母乳喂養的,但是半途,又因為這樣活著那樣的原因,間歇的改用了奶瓶。
有些原因是媽媽奶水不夠了,寶寶吃著也比較費勁。
而寶寶用奶瓶吃奶,現在的奶瓶都是迎合寶寶的喜好,改進了又改進,奶嘴的質感更是越來越受到寶寶的喜歡。

不像母乳,媽媽生來什么樣子,那就是什么樣子,有的又干又癟,有的還有凹陷。
奶瓶吃著很Q彈,含起來也比較有口感,輕輕一吸,很容易吃到奶瓶中的東西,一旦用過,就產生了依賴。
有些寶寶怎么改都改不過來,所以母乳喂養的寶媽們,不到萬不得已,最好不要在半途給孩子改用奶瓶。

1、多跟寶寶親昵
要知道,跟寶寶的親昵,并不單單是給寶寶喂奶,像是親親寶寶,摸摸寶寶,抱抱寶寶等皮膚接觸。
都會增進與寶寶間的親密感,寶寶就會越來越喜歡媽媽的味道,逐漸喜歡上吃母乳。

2、先擠點奶,喂給寶寶
這么做的目的是對寶寶習慣母乳的一種練習,媽媽要有耐心,一步步的來,先擠點奶喂給寶寶,讓寶寶嘗到母乳的味道,再一點點的讓寶寶適應乳頭。
3、換個喂奶的姿勢
如果孩子拒奶,媽媽不妨換個姿勢試試。不要從始至終都是一個姿勢。
迎合寶寶的含接,寶寶也會覺得有趣,像做游戲一樣,讓寶寶喜歡吃奶,注意別壓到寶寶,更不要搖晃為寶寶喂奶的部位。
4、正確的哺乳姿勢:
如果寶寶是順產的,建議媽媽坐著喂奶。如果是剖腹產,媽媽側臥位即可。
媽媽一手托住寶寶,讓寶寶的肚子貼著媽媽的肚子。注意保持寶寶的頭、頸、身的一線位置。
將寶寶的口唇分開,把媽媽的“天然奶嘴”放到寶寶的嘴里,感覺到寶寶舌頭向上即可。

另一只手用拇指頂在乳暈的上方位置,用兩個指頭夾住給寶寶喂奶的部位,手掌在乳暈下方將給寶寶喂奶的部位穩定住即可。
5、不要盲目的哺乳
專家表示:按需哺乳沒有次數和時間,要按媽媽和寶寶的需要喂哺,寶寶想吃就喂,母親感到奶脹要喂。
按需哺乳可以確保寶寶營養充足,促進生長發育。 更對媽媽保持乳汁的正常是非常有利的。
6、寶寶情緒好的時候喂
喂孩子不要等孩子很餓的時候,最好在寶寶半睡半醒時,在寶寶很餓的時候喂母乳,會讓娃的情緒變得很焦躁,此時寶媽喂母乳的話,就會讓寶寶對此產生抗拒。
所以建議寶媽試著在寶寶情緒好的時候,或者娃不是特別餓的時候,再去喂奶。

7、使用輔助器
如果孩子以后了乳頭錯覺,那么不妨使用一下使輔助器,也就是小管,來幫助寶寶適應媽媽的乳頭,一點點的在輔助器的作用下幫助寶寶板回對媽媽的適應。
8、人工擠奶
如果媽媽乳汁不充足,試著使用一下吸奶器,或者直接人工擠奶,來維持奶水的分泌和供給。
9、把奶嘴堵上
嘗試一下用干凈的東西堵住奶嘴,讓寶寶覺得用奶嘴吃奶實在太難了,然后再給寶寶母乳,讓寶寶習慣母乳。

10、媽媽多吃多補
可以多吃一些利于下奶的食物,也可以咨詢催乳師,用科學的方法促進乳汁的分泌,盡量在母乳期間不要用奶瓶。

糾正乳頭錯覺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媽媽要有耐心,慢慢來,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耐心的孕育寶寶,才會讓寶寶得到母愛的滋養。
如果實在糾正不過來,可以咨詢專業醫生哦~
歡迎討論
母乳喂養寶寶期間,你因為奶水不夠而用過奶瓶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1960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