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10)
所謂的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喂養引起的新生兒黃疸,是黃疸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不少家長感到非常疑惑,母乳不是寶寶最好的食物,怎么會引起寶寶黃疸呢?到底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母乳性黃疸呢?

一、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1、轉移酶的活性
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如果媽媽的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就有可能導致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現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2、不飽和脂肪酸
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不飽和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臟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產生抑制,這也是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之一。
3、酵素活性過高
新生兒母乳性黃疸的原因是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如何判斷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1、如果新生兒出現黃疸持續不退或者黃疸減輕后又加重,然后停止母乳喂養48小時候,膽紅素下降50%,則可確定是新生兒母乳性黃疸。
2、母乳所致黃疸一般在生后4~5天出現皮膚、粘膜黃染,寶寶沒有其他異常的癥狀,營養發育良好,體重增加,大小便正常,大便顏色正常。如繼續哺乳,升高的膽紅素可持續4~10天,然后緩慢下降,3~12周恢復正常水平,黃疸完全消退。
3、如再恢復母乳喂養,膽紅素又升高17~51umol/l(1~3mg/dl),但不會達到原來的高水平。
4、在肝功能正常條件下需要與溶血、感染引起的黃疸相鑒別。
溫馨提示:為了預防寶寶生出來有母乳性黃疸,媽媽在懷孕期間應該注意健康合理的飲食,盡量少吃生冷的食品,不過饑過飽,并忌酒和辛熱食物等,以防損傷脾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282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