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9)
一般來講,磁共振曾經被稱作“核磁”,孕婦做核磁是需要很慎重的。不是因為輻射,核磁雖然帶著“核”字,但沒有輻射。之所以需要慎重,是因為做磁共振的時間長。孕早期(12周之前)的胎兒,對外界的刺激很敏感,母親長時間接受磁共振的檢查,容易使得胎兒致畸率升高。另外就是胎齡小于20周時,胎兒的體積較小、羊水多、胎動很頻繁、圖像分辨率也會受影響。
那既然有這樣多的風險,為什么還要給孕婦做磁共振檢查呢?
一般情況下,B超能夠滿足產前的大部分檢查。但如果在B超檢查中發現高危因素,比如發現胎兒有脊柱裂、無腦兒、顱內占位性病變等,或者比較嚴重心臟疾病、明顯的肺部發育不良,為了進一步的診斷,需要使用核磁共振檢查來做進一步確診。
磁共振是一個安全無創性的檢查,沒有輻射危害。是臨床中使用率和準確度較高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將人體置于特殊的磁場中,用無線電射頻脈沖激發人體內氫原子核,引起氫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產生大量的磁性信號。這個磁性信號,會根據相應人體臟器中水含量的多少,產生不同的影像學改變。經電子計算機處理獲得圖像,以此來區分各個臟器以及病變大小,形態分布,病變血液供應情況。可以區分相應的良性或惡性。

正常掃描時間的核磁共振不會導致胚胎發生停育、自然流產、胎兒發育畸形等情況的發生。
胎兒核磁共振可以檢查的項目很多,胎兒核磁共振不受胎兒骨骼及羊水量影響,對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羊水過少相關疾病和胸部疾病診斷方面有很高的準確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322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