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小兒腦癱手指有什么癥狀(寶寶總握拳是腦癱征兆)
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10)
導語:
自從當了媽,孩子便成了內心最柔軟的存在。自此,關于孩子的一切都感興趣,關于孩子所有的事都高度警惕。
可對于新手媽媽來說,育兒的路上“坎坷叢生”,連一個“新生兒握拳”的事都藏著大學問,有的媽媽害怕寶寶手勢不正確,害怕會引起孩子腦癱或其他病癥,擔心的不得了。
今天我們就聊聊這件事,希望能幫助到各位媽媽。
01寶寶常攥拳,會不會是腦癱?前段時間,看到一個可怕的新聞:
一位寶媽發現自己剛出生4個月的孩子,經常攥緊拳頭,而且還不會翻身。眼看著別人家孩子都會翻身坐起了,心里就更加著急了。

后來,她越發覺得不對勁,擔心娃出事,于是就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可沒想到檢查結果一出來,全家人都傻眼了,因為醫生說這是腦癱的現象!
實在是太可怕了!確實,關于寶寶攥拳這事很多媽媽都有疑問,經常在后臺給我們留私信:
“寶寶小手握拳,是正常的嗎”
“我家娃總是攥著拳頭我掰開又收回去了,不會是腦癱吧?”
……
可憐天下父母心,果然當了媽之后,整顆心擔憂的全都是孩子。那么新生兒的手到底應該是什么姿勢的?會不會引起腦癱呢。
02新生兒的手應該是什么樣的姿勢?寶寶出生一個月內,大部分時間手都是攥著拳頭的,四個手指包住大拇指(拇指內收)。
其實,新生兒握拳是一種正常的生理性反應。
因為寶寶剛出生,神經系統發育還不成熟,導致大腦對手部肌肉對調動能力比較弱,曲手指的肌肉占優勢、張開手指的肌肉相對無力處于劣勢,所以寶寶總是攥著小拳頭。
那么,如何判斷寶寶握拳是正常的呢?
看下面這兩張圖,就一目了然了。
正常的握拳:自然彎曲,沒有橫過手心中線。

不正常的表現:拇指內扣橫過中線,甚至伸到小拇指根部位置。

正常情況下,隨著寶寶的成長發育,寶寶的神經系統會逐漸發育成熟,寶寶的手就會呈現自然的狀態了。
但是如果3個月后寶寶還是緊握拳頭或拇指內扣,沒有一點伸開的意識,就要警惕腦癱或者其他疾病了。
03如何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腦癱”這么可怕,那寶媽們要通過哪些癥狀來判斷寶寶是不是腦癱呢?
可以通過這兩個方面:
①檢測寶寶的握拳反射能力:
把自己的一根手指放到寶寶的手里,感受寶寶是否有握拳反應;或者輕輕的敲打寶寶的手背,觀察寶寶的手指能否自然抓握。

如果新生兒3個月后還是握拳,那么就要引起警惕了。
②寶寶生活中出現以下表現要注意:
●喂養困難、吸吮困難,甚至頻繁嘔奶;
●身體異常:比如身體僵硬,或者四肢呈下垂狀態;
●固定姿勢:角弓反張、蛙位、倒U等姿勢;
●體重增加、哺乳無力,過于安靜;
●頭圍異常,斜視等。

孩子的安全無小事,遇到上面的情況,寶媽一定要重視起來,立即帶娃去醫院檢查,避免孩子出現發育障礙或其他疾病。
04如何鍛煉寶寶的小手?科學表明,手指運動關系到寶寶的大腦發育,和寶寶的智力開發密不可分。特別是0~6個月的寶寶,打開手掌非常重要。那么怎么鍛煉寶寶的小手呢?
可以通過以下4個方法進行訓練:
媽媽可以用一根手指,輕輕放入寶貝的手心,然后輕輕的摸摸,刺激寶寶的手部神經,切記不要給寶貝帶手套。
可以在家給寶貝進行手部按摩,如下圖所示。



寶貝2~3個月時,可以給娃準備一些能鍛煉娃抓握能力的玩具,比如鈴鐺,可以懸掛的玩具等,吸引寶貝用小手抓一抓,碰一碰。
4~6個月時,可以讓寶貝伸手去拿玩具,來鍛煉寶寶手指靈活性,媽媽可以有意識的把東西從一只手傳到另一只手,讓寶寶學會換手。
還可以更換不同質地的玩具,讓寶貝在抓握的過程中感受不一樣的力度;也可以教寶貝撕紙,鍛煉手的精細動作。
寫在最后:
高爾基說,健康就是金子一樣的東西。
特別是寶寶的健康,需要家長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血,照顧好寶貝。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觀察寶寶的行為,守護娃健康成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340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