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嬰兒為什么不能碰到頭頂(寶寶頭頂這個門)
發(fā)布時間:2024-05-23閱讀(10)
記得條頭糕從在糕媽肚子里安營扎寨開始就被醫(yī)生下令:孩子偏小,偏小20天?這么嚴重?當時自我安慰應該是由于糕媽姨媽周期時間過長,實際胚胎著床發(fā)育時間比正常周期的晚,所以偏小自然也是正常。好在等到出生最后一周,條頭糕出生了,3500克相當標準,偏小之說最終還是順利跨過。
出生后的日子就開始進入了兒保檢查項目,只記得條頭糕周歲前基本每逢都要被兒保醫(yī)生批斗:囟門偏大。從此偏大之說延續(xù)到了囟門閉合,幸好閉合時間還算在正常區(qū)間。
說到囟門這個問題,很多媽媽應該都有過大了小了糾結的過程,今天我想從囟門存在的意義和你們聊起。

1 囟門的作用
分娩準備
囟門位于寶寶頭頂上方顱骨連接處,柔軟的組織可以便于寶寶在通過產道時,頭部有伸縮的余地,便于寶寶順利通過產道。
因此,剛出生的寶寶頭型并不會同理想中的那么圓潤對稱,這是分娩受擠壓影響造成的,但很快可以恢復也并不會影響大腦的發(fā)育,更不會對智力造成影響。
腦部發(fā)育準備
出生后寶寶的大腦仍處于繼續(xù)發(fā)育的狀態(tài),等到寶寶一周歲時,腦體積已經(jīng)是出生時候的兩倍,頭圍也從出生時候大約34厘米增大到46厘米,大腦體積的發(fā)育在顱腦中進行,柔軟的囟門組織給顱腦留出了可擴容的空間,為寶寶腦部發(fā)育提供了準備。
疾病篩查
出生后囟門的大小還是觀測寶寶某些疾病的視窗,可以提示媽媽們寶寶發(fā)育的異常情況:
大小異常
出生不久后如果寶寶的囟門一直在4-5厘米之間,則應當是為囟門過大,這就提示媽媽們有必要排查寶寶是否存在先天腦積水及佝僂病的可能性。
其中,先天性腦積水除了囟門過大外,還可以觀察到寶寶頭顱異常增大,與身體發(fā)育不成比例,伴有前額突出、落日眼(眼球下視,黑眼球上面露出白眼球)等表現(xiàn)。
先天性佝僂病會有顱縫過寬,伴多汗、易驚、夜啼。
如果在對應年齡段囟門過小,則需要排除是否有小頭畸形,小頭畸形的寶寶頭頂部小而尖,前額狹窄,后腦勺平坦,面部及耳部看起來會相對較大,這部分寶寶通常有可能會被誤診會分娩擠壓造成的頭部變型,這就需要持續(xù)觀察,如果持續(xù)沒有恢復頭型,一直頭顱狹小,則需要引起重視。
狀態(tài)異常
正常的囟門狀態(tài),輕輕觸摸表面可以感覺到為周圍略微高起,中間下凹平軟狀態(tài),在寶寶哭鬧時候顱內壓增高,囟門有短時凸起的現(xiàn)象,但隨著寶寶平靜后囟門會恢復常態(tài)。
如果寶寶持續(xù)囟門凸起,則應當視為異常,不排除有顱內感染、出血、甚至腫瘤等情形,此時常伴有發(fā)燒、嘔吐、尖叫、抽搐或昏迷、呼吸節(jié)律不整或呼吸暫停等,需要及時送醫(yī)排查。
如果寶寶囟門凹陷嚴重,則處于明顯的脫水狀態(tài),尤其發(fā)生在嚴重嘔吐腹瀉時,需要媽媽及時為寶寶補充水分。
囟門關閉
囟門這扇窗戶有它特定關閉的時間,過早過晚都不宜,正常的關閉時間在一周歲至一周歲半之間。
如果寶寶在一周歲前囟門關閉,則屬于囟門早閉,可能是顱骨先天發(fā)育障礙導致。
如果過了一周歲半仍然沒有關閉,就是囟門遲閉,常常預示著寶寶有佝僂病、呆小癥。其中佝僂病寶寶多數(shù)由于缺乏維生素D影響了鈣的吸收導致的顱骨骨化延遲,呆小癥可能是由于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的生長發(fā)育遲緩,出現(xiàn)了囟門關閉延遲。
2 如何保護寶寶囟門
寶寶的囟門雖然柔軟,但是也有頭皮毛發(fā)覆蓋,并非完全不可觸碰,日常護理清洗時不必太過擔憂,但這里有一些特殊情況需要提醒媽媽們注意:
1、為寶寶清洗頭部時,不可用指甲抓撓,可以用指腹輕揉,避免感染;
2、寶寶頭部經(jīng)常有乳痂等污垢脫落,此時可用植物油或嬰兒油輕輕按摩,等到軟化后在清洗時自然會脫落,切忌不可撕拉。
3、家中需要坐適當桌腳等保護,防止寶寶蹲下站立時磕碰到尖銳物體受傷;
4、外出可戴嬰兒帽防護。
5、一旦發(fā)生意外撞到囟門,寶寶有嘔吐、哭鬧等異常情形,需要安排及時就醫(yī)。
(部分圖片來源網(wǎng)絡)
更多母嬰使用資訊可關注微信公眾號“媽咪條頭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441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