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23閱讀(11)
孩子在兩歲以后,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了,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這些生存需求,而是開始對更多事情充滿好奇心跟探索欲了,于是他們經常變身“十萬個為什么”,向身邊的爸爸媽媽尋求答案,而這些問題里經常會有“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爸爸站著尿尿,媽媽坐著尿尿?”“我頭發長長了就可以變成女孩嗎?”“媽媽,你為什么沒有小雞雞?”……,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小孩子性別教育引導方法?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小孩子性別教育引導方法
孩子在兩歲以后,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只知道吃喝拉撒睡了,他們不再僅僅滿足于這些生存需求,而是開始對更多事情充滿好奇心跟探索欲了,于是他們經常變身“十萬個為什么”,向身邊的爸爸媽媽尋求答案,而這些問題里經常會有“媽媽,我是從哪兒來的?”“為什么爸爸站著尿尿,媽媽坐著尿尿?”“我頭發長長了就可以變成女孩嗎?”“媽媽,你為什么沒有小雞雞?”……
其實孩子在大概在 2 歲左右,就能朦朦朧朧意識到不同的性別,不過只是性別意識的“萌芽”階段,這個時期正好是絕佳的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的時期。
關于寶寶的性別意識,讓我們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點擊觀看專家視頻2歲到6歲,寶寶逐漸認識了性別孩子對于性別的認識其實從很小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嬰兒在4 個月大的時候就可以將男性與女性的聲音進行匹配;在近 1 歲的時候,嬰兒就可以確定的區分男性與女性的照片。3 歲以前,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準確的說出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孩子的性別意識發展是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的,一般認為兒童到6歲以后才掌握性別的永久性。
2-3歲:我好像是男(女)寶寶這個時候,孩子一般能夠正確地、一慣性地使用性別標簽了,能夠分得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也開始建立自己的性別意識,知道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當孩子使用“男孩”或者“女孩”的稱呼時,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而是他們理解了這是一個種類,有一定的特征。當然,這個時候歲的孩子對性別的理解還是很簡單和表面的。比方說,他們會根據頭發的長短和衣著的特征分辨——“男孩子短頭發,女孩子長頭發,男孩子穿褲子,女孩子穿裙子”等等。
3-4歲:短發是男孩?長發是女孩?這個時候,寶寶的性別意識已經得到進一步強化,能夠分清不同性別角色應該要玩什么游戲及參與什么活動了,例如:男孩子要去玩汽車、刀槍,女孩子則要玩娃娃、過家家等等。
但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還沒有發展出性別恒常性,也就是說,3-4歲的孩子認為人的性別是可以被輕易改變的,而這種改變往往取決于外貌特征。比如我的外甥3歲時帶上媽媽的假發后,就認為自己已經變成了女生。當你問一個女孩子:“等你長大了以后,你有可能變成爸爸嗎?”她們極有可能回答:可以。
5-6歲:行為要符合對自己性別的認同這個時候,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積累,孩子已經意識到性別的永久性。這意味著,他們不會再問文章開頭出現過的類似問題“我長了長發(剪了短發)就可以變成女孩子(男孩子)嗎?”他們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發型、衣服顏色就因此改變。
而認識到性別的永久性,會影響他們的性別行為。獲得了性別永久性的兒童會利用這個來指導他們的行為,就是說,他們的行為需要符合他們對自己的性別認同。5-6歲的孩子已經通過對身邊人的觀察和獎賞,獲得了一些符合性別的行為。也會根據不同的性別搭配不同的服飾、形象及活動,這個時候孩子的性別意識很固執,比如當你給一個5、6歲的男孩穿粉色的衣服,他很可能會哭鬧著拒絕。
這樣做幫你培養寶寶的性別意識
2-3歲,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
建立安全意識,怎樣保護好自己(這是增加的,那部分文字建議單獨拿出來成為一段)
男孩不能哭,女孩要溫柔,一定要這樣嗎?
2-3歲,開始教孩子認識身體2-3歲的孩子會慢慢注意到男女的差別,他們會好奇自己和他人的身體有什么不同。這時正是絕佳的幫助孩子認識身體、建立性別意識的時期。
德國教育心理學專家基尼認為,從小就應該讓孩子知道,男孩的身體像爸爸的身體,女孩的身體像媽媽的身體,而且這是孩子最早了解人體和性別的啟蒙教育。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或者模型,介紹男孩跟女孩不同身體部位的名稱。在具體名稱上要遵循科學的原則,但是不必過于拘泥,比如可以叫“乳房”,也可以說是“neinei”,男孩子的生殖器可以叫陰莖也可以叫“小雞雞”,就像孩子有一個學名和有一個乳名一樣自然。通過這一系列的認識身體過程,孩子也可以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性別意識。
建立安全意識,如何保護自己除此之外,家長應該逐漸幫助孩子建立起隱私觀念,增強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同時要告訴孩子,內衣遮蓋住的這些隱私部位除了爸爸媽媽,不可以讓其他人看到(醫生檢查身體除外)更不可以觸摸。
男孩不能哭,女孩要溫柔?很多發展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者都認為,嚴格定義的性別角色,對于男孩和女孩的發展都是一種消極的限制。
很多家長會給孩子灌輸:女孩子不能大聲說話、男孩子不能哭,女孩子要體貼溫柔、男孩子要堅強勇敢,這些養育方式不知不覺會影響孩子對自身的看法。研究發現,告訴孩子「女性特征」的作用,并說明性別刻板印象可能帶來的偏見和歧視產生的負面影響,可以很好的緩和幼兒期孩子的性別偏見。男生女生都可以細心體貼、勇敢堅強,對于孩子來說不僅是一種禁錮的解放,也有利于孩子發展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對他人的尊重。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爸媽不要強迫孩子們接受傳統觀念中對不同性別的定義,而是應該保持一個開放的態度,幫助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即使孩子的行為可能與當下社會對這一性別的固有觀念存在差異。父母如何看待和評價自己的孩子的行為,其實也會讓孩子形成最初的對自己的印象。能夠清晰區分“我是誰”,比起刻板地接受“女孩應該怎么樣”“男孩應該怎么樣”,是孩子人生更關鍵的自知能力。
正確解釋寶寶提出的形形色色的問題“媽媽我是從哪里來的?”
利用繪本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式,比如一些簡單的科學書籍上,會對寶寶從哪里來的有科學而生動的解釋。
在這里可以給爸爸媽媽們推薦一個繪本《寶貝你來了》這本書的內容都是立體插畫,用1:1的比例再現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發育過程。兼顧科學性和情感訴求,還原了胎兒在孕媽咪的子宮中的真實大小。創作者是來自西班牙的一對知名藝術家夫婦,他們為紀念孩子的誕生,歷時一年半,打造出了這本講述生命孕育過程的繪本,被稱為面對孩子“我是從哪里來的”問題的最溫暖的回答!
我也可以站著尿尿嗎?比如告訴寶寶女孩和男孩的生殖器長得不一樣,男孩子長著小雞雞,站著尿尿不會尿到褲子上,而女孩子沒有小雞雞,所以女孩子要蹲著才不會尿到褲子上。也可以讓女孩嘗試站著尿尿,男孩嘗試蹲著尿尿,這樣試驗之后他們自然會知道哪個姿勢對自己來說是最方便的。
我想當女孩子,穿裙子扎辮子很漂亮
告訴自己的孩子,男孩也可以穿裙子扎辮子,女孩子也可以剪短發、穿的很酷,這是自己的事,可以自己決定,一個人的的性別不會因為外在的造型而改變。有很多男生扎小辮兒穿裙子,這只是一種造型而已。而且要告訴寶寶,并非只有穿裙子扎辮子才是好看的,穿運動服、剪短發也是可以好看的。
除此之外,在一個家庭父母分擔家務,以身作則,可以減少一些傳統的刻板印象。鼓勵孩子參加各種活動,女孩子可以學跆拳道,男孩子可以學做餅干。在媒體傳播一些刻板印象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討論,比如對于職業,可以討論某個職業需要什么技能,而不是僅僅基于性別。
最后希望家長們記住,在對寶寶進行性別教育的時候,態度比叫法更重要,態度越尊重,越輕松、自然就越好,試著科學事實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講述給他們聽。
想了解更多專業育兒知識,請往下看???
0-3歲新手父母必修課
芝士父母聯合鳳凰教育出版社、南京師范大學,邀請國內著名早期教育專家,從保育保健、心理發展、教育啟蒙三個方面,為新手爸媽打造涵蓋108個知識點的育兒寶典——《0-3歲新手父母必修課》。
我們搜集整理了常見家庭育兒問題,從身體發展及飲食、語言、運動能力、社會交往、認知、情感等六個方面,采用問答形式,請相關權威專家一一解答。
本課程根據兒童在不同年齡段的發展特點和養育需要,分為0-1歲,1-2歲,2-3歲 三部分,以視頻方式,準確演示解決方案、解答育兒困惑,分享育兒知識。目的是為了幫助家長預見可能面臨的育兒難題,準確把握孩子不同階段的發展特點,直接有效的解決問題。
活 動 價 格《0-1歲新手父母必修課》
原價:99元 現價:59元
《1-2歲新手父母必修課》
原價:99元 現價:59元
《2-3歲新手父母必修課》
原價:99元 現價:59元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558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