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提前知道自己懷孕了怎么辦(被人誤會懷孕了)
發布時間:2024-05-28閱讀(15)
大受震撼的壹讀君|敏敏畫面感這一塊兒,現在的言情小說從來不怵,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提前知道自己懷孕了怎么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提前知道自己懷孕了怎么辦
大受震撼的壹讀君|敏敏
畫面感這一塊兒,現在的言情小說從來不怵。
在被別人誤會懷孕的情況下,想證明自己沒有懷孕的女主,直接抽出帶血的衛生棉摔在了地上,男主眼眸一怔,在內心呼喊她真的沒有懷孕……
看起來男女主之間的誤會已經澄清,但有幸看到這段描述的網友卻不怎么好。
有人一邊高呼“造孽啊”,一邊忍不住在腦子里自動循環播放一把抽出血衛生棉并將其摔在地上的畫面,還有人開始在腦子里思索如何才能完成這一高難度動作……總之,這個畫面牢牢地扎根在大家腦海里。
就是說,為什么這樣的畫面會揮之不去?忘掉一件事,很難嗎?
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什么樣
先來一個小測試。
下面是兩幅畫,一幅是梵高的《星空》,另一幅是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的風景畫。你對哪一幅畫印象更深刻?
左右滑動查看圖片
整容后
相信不少人都會選擇《星空》,它不僅能給人以深刻的第一印象,還會長久地存在于人們的記憶里,即使你只看過這幅畫寥寥數次,也會牢牢記住它。
但為什么呢?
為了搞清楚什么樣的畫面可記憶性更高,來自麻省理工大學和魯汶大學的研究者們做了一項研究。他們創造了研究認知特性的技術GANalyze(簡稱GAN),這項技術由三部分組成:基于MemNet的評估器、執行指令的轉換器、輸出最終圖像的生成器。
也就是說,只要確定目標圖片,那么GAN技術能將其轉變為一系列圖片,并按照可記憶性從低到高的順序輸出圖片,還能評估到底是什么因素影響了這些圖片的可記憶性。
在研究過多組圖片之后,研究者們發現,讓被試記憶最深刻的圖片都有以下特點:
顏色明亮
背景簡單
處于畫面突出(中心)的位置
來看兩組例子。
研究者們改變圖中菜椒的顏色,并使其位置更居中,同時簡化了背景(背景葉子少了很多),結果,菜椒的可記憶性幾乎翻倍。
使用GAN處理過的圖片,從左至右,圖片的可記憶性越來越強|圖源:參考資料[1]
還有下面這只小狗,沒有改變顏色,但是改變了其所處的背景和小狗在畫面中的位置,可記憶性也增強了。
如果同時改變三個要素,那就會像下面這頂又圓又大的帳篷,最終的效果圖不說能讓人過目不忘,起碼比第一張的可記憶性高很多。
再想想開頭小說里描述的場面:
女主把帶血的衛生棉摔在地上,地板為背景,夠簡單;主角只有衛生棉,位置夠中心;衛生棉帶血,顏色夠鮮艷,對比夠強烈。
我們在腦海中想象出來的畫面,完美契合了印象深刻的圖片的特點。
再加上,“摔出帶血的衛生棉”是一個負面事件,而人們的大腦對負面事件更敏感,記得更牢。
美國著名的神經心理學家、臨床心理學博士里克·漢森對大腦的這種消極偏好做出了解釋,他認為,人們總是在為生存而焦慮,負面信息意味著潛在的危險,而我們必須應對危險并謹記教訓,因此,對于負面事件,我們總是更容易記住。
作為對比,來思考一下:
對小說中描述的浪漫場景,你記得幾個?狗血(或悲情)場景,你又記得多少?
遺忘比記住更費勁
人生而叛逆。
這種叛逆表現在,你的理智告訴你要內心充滿愛與和平,但你的大腦卻偏偏不聽話,你越告訴自己“忘記吧”,就越忘不掉。
這種思維反彈現象,被稱為白熊效應。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所做的一個實驗。他要求參與實驗者不要在腦海中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結果人們出現了強烈的思維反彈,幾乎每個人都在腦海中想象那只白色的熊。
越想早睡越睡不著,同理
就像你可能因為畫面夠刺激,記住了那個帶血的衛生棉,同時你不想和其他網友一樣被它拿捏,于是你告訴自己一定要忘記它,結果你忍不住在腦子里想象了這個動作八百遍。
而一旦你在不斷的強迫性重復中記住了這個畫面,想忘記就更難了。
《神經科學雜志》上的一篇研究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來自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研究者們給健康的成年被試展示了場景和人臉的圖片,并要求他們記住或忘記每張圖片,過程中研究者會使用神經成像技術跟蹤被試的大腦活動。
研究者在跟蹤被試的大腦活動|圖源:參考資料[2]
結果,研究者們發現,遺忘指令所對應的圖片引發了大腦腹側顳葉皮層的處理活動,而且此時該區域的活動水平比記憶指令對應的活動水平更高。結合實驗的其他數據,研究者們得出結論:
提高大腦腹側顳葉皮層的處理活動,可以導致更多的遺忘,特別是那些使大腦活動程度適中的事物,你會忘得更容易。
也就是說,如果你記住了一件事,但這件事對你來說沒那么重要,也挑不起你太多情緒,你對自己說“嘿,忘掉它吧”,那你真的可以忘掉它。但如果你對某件事記憶深刻,在試圖忘記它的時候,被氣得大腦活動水平飆升,那問題就麻煩了:
你不僅難以忘掉它,在試圖忘掉它的過程中,相關記憶還會被加強。
想想把你氣得半死的渣前任,有多長時間你滿腦子都是ta的臉?再想想你尷尬到腳趾摳地的經歷,是不是無論時隔多少年都能在腦海中情景再現?
這些想起來就讓人渾身不適的畫面,簡直像在腦袋里生了根,想要將其連根拔起,除非人沒了。
一個額外的小發現是,相比于人臉照片,被試更容易忘記場景照片,因為面部表情能傳達更多情緒信息。
怎么說呢,還好“摔出帶血的衛生巾”只是文字描述,如果真有人在你面前這么做,那你可能一輩子也忘不了氣抖冷的女主,和憤怒過后滿臉不可思議的男主了。
下一次看小說之前,先翻翻評論區吧。
有時候,不聽網友言,吃虧在眼前。
[1]GANalyze: Toward Visual Definitions of Cognitive Image Properties
[2] Tracy, H. , Wang, Katerina, Placek, Jarrod, A. , & Lewis-Peacock. (2019). More is less: increased processing of unwanted memories facilitates forgetting. 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2753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