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6)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宣告了人民軍隊的誕生。在很長一段時間由于我軍力量薄弱且處在流動作戰狀態,軍政系統沒有很好的劃分。
直到1954年9月新中國國防部成立,這也是人民解放軍進入正規化建設的一個重要標志。
新中國第一批國防部領導成員除部長彭德懷元帥外,另有四位大將、兩位上將和一位中將擔任副部長。
那么這些有幸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國防部領導班子的成員,他們身上都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呢?

彭德懷
人民軍隊開始進入和平建設時期,政府職能完善成立國防部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基本上都有國防部、或功能相近的部門,而中國的國防部直到1954年9月才正式成立。許多人都把國防部看成是某個國家的最高軍事部門,事實上沒有分清軍政、軍令和建設軍隊的職能區別。
從南昌起義開始我黨建立了黨的領導軍隊的絕對原則,因此無論是在紅軍時代,還是后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中央軍委和下設的前敵委員會,一直是我軍作戰的最高指揮體系。
那一時期我軍在創建革命根據地時往往是由軍隊派出政工干部來擔任行政干部,而地方政府也必須無條件的為軍事行動提供人員和后勤等需要。
同時由于我黨并沒有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全國性政權,所以長期存在軍政合一的行政體制。

八路軍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時我國的政府組織體系尚不完備,一個突出的表現就是當時的政府領導機構叫做政務院,而政務院卻并沒有國防部這一機構。
同時在中央軍委之外還有一個國防委員會,顯然這仍然是一種戰時體制狀態。到了1954年第一次全國人大通過新中國第一部憲法后政務院正式更名為國務院,同時我軍結束抗美援朝之后進入了長期的建設階段。
這樣在中央政府轉入以民生為主之后,就需要在政府之內設置一個部門,專門負責由政府承擔的軍事方面的基本職能;比如統一管理全國武裝力量的建設工作,人民武裝力量的征集、編制、裝備、訓練,軍事科研以及軍人銜級、薪給等。
1954年9月經毛主席批準,新中國國防部正式掛牌成立。早期國防部的權力過大,幾乎成了中央軍委的對外稱呼。甚至中央軍委的許多命令道以國防部的名義下發,因此第一代國防部領導人員就顯得特別耀眼。

毛主席
彭德懷元帥戰功卓越,是國防部長的唯一人選在決定新中國首位國防部長人選時,毛主席和其它中央領導幾乎第一時間都選定了彭德懷。彭德懷生于1898年,曾經在湘軍中作過下級軍官。
1928年國民黨背叛革命之后,他與我黨代表滕代遠等人聯合發動了平江起義[1];國民黨軍獨立第五師第一團,整體變身成為紅五軍。雖然經歷了一定損失但終于上了井岡山,之后發展壯大成了紅軍第二主力—紅三軍團。
在我軍的發展歷程當中雖然彭德懷不屬于朱毛紅軍的核心成員,但是其很快就依靠過人的軍事指揮能力成為了我軍的二號首長。
雖然林彪參加過南昌起義,24歲就成為了紅一軍團長。但是當紅一軍團和紅三軍團組成紅一方面軍后,卻是由彭德懷擔任方面軍副總司令。
雖然彭德懷在十大元帥當中入黨時間最晚,但是早在1936年他就已經成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委員,在黨內領導地位僅次于朱德元帥。

彭德懷
彭德懷不但長期居于高位,而且他也是我軍中少有的具備超大兵團指揮能力的領導人。
雖然朱德一直是人民軍隊的總司令和一號首長,但是其親自指揮戰斗的最大規模不過紅四軍時期的1萬多人。而彭德懷不但在長征時期負責指揮紅一方面軍,而且在1940年發動百團大戰時親自指揮八路軍100多個團20萬人整體行動。
雖然在解放戰爭中考慮到戰場客觀形勢,彭德懷以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身份兼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其指揮軍隊規模長期不到10萬。但是當1950年中央決定抗美援朝時,彭德懷又成為了唯一人選。
即使拋棄其它將帥的個人原因,在當時我軍中有能力、有資格指揮所有軍事集團超過百萬大軍的也只有彭德懷一人。

中國軍人
在長達兩年多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先后投入240萬人,最多在朝鮮半島保持著135萬軍隊的規模。雖然鄧華等人也曾經擔任過志愿軍司令員,但大規模運動戰階段都是在彭德懷擔任司令員時發生的。
因此在1954年除彭德懷,其它人論資歷和能力都不足以擔任國防部長。而且在第一屆國防部領導班子中只有彭德懷一名元帥,最合理的解釋是其他元帥身體狀況不佳,或者已經為其安排好了其他領域的工作。
彭德懷擔任五年國防部長期間,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而且在當時中蘇關系“一邊倒”的大背景下,彭德懷堅持原則屢次抗議蘇聯顧問的無禮行為。
雖然我國早期的國防部工作出現過一些曲折,但是就彭德懷個人來說他是當之無愧的最合格國防部長。

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時期
四位大將副部長,個個都有非凡經歷和功勛由于早期國防務權力過重,所以為彭德懷配備了七個副部長充當助手。1955年全軍第一次實行軍銜制,黃克誠、蕭勁光、譚政和王樹聲四人被評為僅次于元帥的大將軍銜。
和十大元帥相比我軍十大大將長期宣傳不到位,而且其擔任的職位往往經常發生大的變動。
但1954年這四位大將能夠被選為國防部副部長,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和不可或缺的作用。
首先說黃克誠大將。黃克誠生于1902年,1928年參加湘南起義上了井岡山。他建國前主要從事政治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
1952年黃克誠調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后勤部部長、政治委員,1954年任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在黨內以剛直正派著,屢次在重要問題上提出真知酌見。

黃克誠
毛主席曾經這樣評價他:黃克誠這個人愛提意見,從支部到中央他都提。他的許多意見是正確的。
而黃克誠能夠成為第一副部長除了職務因素,很大程度上與其在紅軍時代同彭德懷的緊密配合有關。當彭德懷所部發展壯大之后,黃克誠就以紅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職務做其助手。
雖然由于身體原因晚年高度近視,甚至被揶揄為“黃瞎子”;但是黃克誠當年也是如彭德懷一樣的猛將。
1929年紅軍攻擊江西修水縣城,攻城部隊一度被阻攔在城墻之下。關鍵時刻黃克誠居然不顧指揮員的身份親自提大刀率部奮勇沖殺,讓其他人都對其大加贊賞。

黃克誠
雖然黃克誠一直同彭德懷工作上有緊密的聯系。但是他也并不是處處維護彭德懷。
1932年當時的中央軍委提議進攻長沙城,彭德懷也認為攻打長沙有把握;但是黃克誠卻從實際出發,對中央的意見持反對意見。
果然進攻長沙遭遇了比想象中更大的困難,為了避免紅軍遭受更嚴重的損失,黃克誠戰場抗命下令部隊主動撤離長沙。之后彭德懷還因此指責過黃克誠不應該臨陣脫逃,黃克誠則毫不客氣地指出彭德懷的錯誤。
彭德懷因此對人說:“都說我的骨頭硬,我看黃克誠的骨頭比我還硬十倍?!?/strong>即使在建國之后黃克誠與彭德懷在工作上合作之外,也經常在重要問題上據理力爭。
黃克誠在回憶那段歲月時,不無遺憾地說當時能跟彭德懷吵架的只有他。

黃克誠(右)
另一位國防部長是蕭勁光大將。他出生于190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的首位海軍司令員[2]。在紅軍時代他曾經留學于蘇聯列寧格勒軍政學院,可以說是我軍中少有的接觸過海軍技術的高級將領。
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蕭勁光服從組織安排沒有上前線殺鬼子。而是擔任起了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
雖然日軍主要在山西活動,可也多次妄圖進犯陜甘寧邊區。因此蕭勁光帶領戰士們嚴守河防,為保衛陜甘寧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0年隨著新中國海軍的成立,蕭勁光成為了司令員并一直擔任該職務到1980年,以至于毛主席都說蕭勁光是終身海軍。
蕭勁光作為國防部副部長,但更多的注意力仍然在建設海軍上。因此后來無論誰當國防部長,都沒有影響扮演其相應的角色。

蕭勁光
第三位國防部副部長是譚政大將。他生于1906年。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一個月后入黨且終生從事軍隊政治工作,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四野戰軍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雖然在我軍的戰史當中對其指揮作戰著墨不多,但這并不能否認他是個非常有名的政工干部。毛主席所確定的黨指揮槍原則,需要一套制度和工作細節才能真正落到實處的。
譚政為紅軍早期政治工作的創立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毛主席開辟井岡山根據地時期的第一任秘書,紅軍借老百姓東西要還、“打收條”預留憑證就是譚政首創的。
毛主席曾經說:譚政——“談政”,這是對譚政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和評價,對當前黨的政治工作者也是一種鞭策和啟迪[3]。

譚政
1944年譚政所著《關于軍隊政治工作問題的報告》,是繼《古田會議決議》之后最重要的軍內政治理論成果,可以說是我軍后來打敗國內外敵人的重要思想武器。
1954年時譚政擔任著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掌握著人民解放軍最高人事大權,因此由他擔任國防部副部長也是實至名歸的。
第四位王樹聲大將和其他三位不同,他同彭德懷在紅軍時代幾乎沒有交集。王樹聲生于1905年,于1927年參加了黃麻暴動。之后在蘇區屢建戰功,長征時期成為了紅31軍軍長。
在打通國際交通線時遭遇慘重損失的紅軍西征中,徐向前和王樹聲是自行返回陜甘寧的最高級別將領。
王樹聲也是我軍中難得的戰將,建國后擔任總軍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其在1955年成為了原紅四方面軍中唯一的大將,對其能力的肯定。

王樹聲
上將與中將同樣功勛卓越,繼往開來國防部職能已經發生變化除去四名大將之外,排名第五的國防部副部長是蕭克上將。
蕭克生于1907年,在紅軍時代的履歷即使同十大元帥相比都并不遜色。
當賀龍元帥成為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時,蕭克成為了副總指揮;賀龍擔任120師師長時,蕭克為副師長。因此很多人認為蕭克在1955年被評為上將是有些偏低。
1954年蕭克擔任訓練總監部部長,而在和平時期組織軍隊訓練正是國防部的重要職責,因此他成為國防部副部長也是理所應當的。

蕭克
第六位副部長李達上將,注意他和我黨一大代表李達不是一個人。
李達出生于1905年,1931年12月參加寧都起義后任紅軍獨立第1師參謀長,自此長期擔任著參謀長的角色,這在我軍高級將領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尤其在1946年解放戰爭爆發之后,同劉、鄧首長在一起先后成為晉冀魯豫野戰軍參謀長,第二野戰軍參謀長等。
1954年李達擔任著解放軍訓練總監部副部長,同時兼計劃部、監察部部長。而在我軍的七位國防部副部長中只有李達是真正的參謀長出身,可以說滿足了職務上的多元化需求。

李達
第七位國防部副部長是廖漢生中將,他是賀龍元帥的親外甥。
為什么會讓只被評為中將軍銜的廖漢生為國防部副部長,很大程度上源于當年雙方在陜北戰場的合作。
1947年胡宗南大舉進攻陜北之時,中央軍委被迫將陜甘寧的部隊編為西北野戰兵團、后為西北野戰軍,廖漢生成為了一縱司令員??梢哉f在西北戰場彭德懷能夠指揮我軍屢次以弱勝強,廖漢生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曾經因誤會同彭德懷吵架,弄清原因后就一直同彭德懷合作順利。因此當彭德懷擔任國防部部長之后,就想到由廖漢生來做自己的副手。

廖漢生
1959年彭德懷因故離開了國防部長的位置,同一時期黃克誠、蕭克和李達也調往它職。
林彪成為新一任國防部長,除譚政、蕭勁光、王樹聲和廖漢生留任外,國防部副部長又增加了總參謀長羅瑞卿、軍事科學院副院長栗裕、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陳賡、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和空軍司令員劉亞樓。
直到1982年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國防部不再行使“軍委對外的名稱”故其職能和編制都大幅縮減。如今的國防部只負責軍事外交、兵役、國防教育等工作,除國防部長外已經沒有副部長這一職務了。
[1] 彭德懷著.《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第158-159頁
[2] 《蕭勁光傳》編寫組.《蕭勁光傳》.當代中國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3] 揭秘:毛澤東是如何評價十大將帥的?(組圖).寧夏電視臺.2016-08-06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3123.html
上一篇:項目一線人員(項目一線挑重擔)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