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13)
不管在哪里,文字工作都非常重要。
謀篇布局需要方案、計劃,中程推進需要請示、匯報,出現問題需要分析、反思,收官落幕需要總結、凝練……可以說,不管開展什么工作,不管工作開展到什么程度,都需要文字工作的輔助和支撐,沒有文字工作,一切都將寸步難行。
我在體制內工作近20年,服務過多任領導,發現雖然領導的行事風格不盡相同,但是領導對文字材料的要求都大體相似,無非還是“短、實、新”這個基本要求。
然而,真正能把材料寫好,寫到領導心坎里的人卻寥寥無幾。
要么領會領導的思想不夠準確,跑偏了方向;要么習慣于粘貼復制,網上摘抄的內容太多;要么寫得空洞乏味,言之無物如同雞肋;要么缺乏思考和深度,隔靴搔癢寫不到點子上。
那么,如何才能把材料寫得有深度、有新意、有見地,不僅寫到領導的心坎里,讓領導如遇故人、如沐春風,還能因此而贏得領導的賞識和肯定,進而獲得提拔晉升呢?

首先,要搞清楚材料的背景和總體要求。
材料的背景,主要是指材料所處的環境,也就是這份材料將用在什么場合,以及領導的發言將傳遞什么信息、表達什么情緒等。
舉個例子。網絡信息泄密的現象屢禁不止,上級要求各單位進一步加強排查和治理,這時候,單位領導在部署會上的講話就要偏重于網絡泄密的危害和影響,站在“教方法、理思路”的角度上,指導各部門如何進一步做好排查、治理和防范。
材料的要求,既包括上級明文強調的要求,比如說上級要求各單位要以反思的形式召開動員部署會,也包括領導的個性化要求,比如說領導要求要重點強調責任追究這個環節。
搞清楚材料的背景和總體要求,是撰寫領導發言材料的前提和基礎,只有把背景和要求搞清楚了,寫出的材料才能方向明確、重點突出。只有與當前背景相契合,與上級的要求相適應,領導的講話才能既體現堅決抓落實的態度,又實打實地指導下面的人開展好工作。
每次領導安排我幫他撰寫發言材料,我都會習慣性地問問領導有沒有什么要求,并在動筆前詳細地翻閱上級下發的文件、方案或通報,甚至有時候還會查閱往年的資料。
其次,要先列出提綱再撰寫詳細的內容。
寫材料,尤其是寫領導的發言材料,最好不要洋洋灑灑一氣呵成。因為一旦材料的思路跑偏了,或者領導突然轉變思路和想法了,那返工起來將會非常地麻煩,領導只是動動嘴,而你卻要絞盡腦汁地加班熬夜。
一開始我也不懂這個套路,總喜歡一次性拿出成稿,以顯示自己的態度和水平。
直到有一次,上級大領導帶工作組下來檢查指導工作,秘書在起草反饋材料的時候,先列出提綱供,向大領導匯報,大領導同意確定后,再著手撰寫詳細的內容,我才發現材料原來是這樣寫的。
先列出提綱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方面,可以盡可能地防止返工,減少無用功;另一方面,也可以讓領導參與到材料的撰寫之中,既提高材料的通過率,也讓領導知曉你為了寫好材料,花費了不少功夫。
要知道,在寫材料這個問題上,領導的參與度越高,就越認可你的辛苦和努力。試想,領導啥也沒看到,那就把材料寫好了,那你究竟花費了多少辛苦和努力呢。
提綱的列法,如果領導有要求,就按領導的要求來,如果領導沒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按慣常的套路來。一般情況下,列到三級標題為宜,至于標題下面的具體內容,則可以口頭簡要向領導匯報。
再次,要結合單位實際增添細節和數據。
現在,很多單位的材料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空洞乏味放之四海而皆準。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寫材料是個隱功,明面上不容易被看到,所以很多人就圖省事,東抄抄西借借,應付了事;另一方面,要想把材料寫好確實不容易,不僅需要日常大量的積累,還需要確實花些心思和功夫,所以很少人愿意投入,以至于很多人確實也寫不好。
就這樣,寫不好就不愿意寫,不愿意寫就越寫不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那么,如何才能把材料寫得緊貼單位實際,讓別人一聽就感覺很用心、很細心呢?
我的經驗是,一定要嵌入詳細的數據,并羅列本單位的具體和具體事。
嵌入數據很簡單,比如說分析單位組織建設的情況,不要那么籠統地說,團員占了一大半,可以說團員XX人,占總人數的XX%。這種精確詳實的數據一出來,給人的感覺馬上就不一樣了。
羅列具體人具體事也很好理解,比如說當你寫到解難幫困這個內容時,可以把單位里某個人的事情寫出來。材料一旦有了具體事例的支撐,馬上就很有溫度和細節,而不再是空洞洞的文字。
最后,要依據領導的批注做好修改完善。
當你按照上面的步驟完成材料后,最后一個環節,就是送審和修改完善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為送審和修改完善留上足夠的時間,千萬不要明天上午開會,你今天下午才把一稿拿給領導審閱,一般情況下,至少留上大半天的時間。
在送審前,一定要完成的一個環節,就是去除錯別字和調整格式。
領導雖然不寫材料,但永遠都知道什么是好材料。當你把材料拿給領導審閱的時候,領導粗略地掃一眼,就發現格式不規范或者有錯別字,那領導的第一反應,就是寫材料的人不怎么專注和用心,情緒馬上就上來了。
要知道,格式不規范和有錯別字,完全是工作態度的問題,而不是寫作水平的原因。
一般情況下,一稿就過的現象并不常見,通常都要到第二稿或第三稿。這時候,領導通常不會大修大改,都是一些細小的改動,要么是添加一些事例和數據,讓材料更充實,要么是刪減一些內容,讓語言更精煉,要么是修正一些錯誤或者不準確的表述。
領導審閱批注之后,最好立即著手修改完善,防止時間久了,忘了某些領導強調的細節。修改完之后,要再次打印并裝訂好拿給領導審閱,只有領導確定沒問題后,這份材料的撰寫才算完成了。
后記
說實話,寫材料確實是個苦差事,簡單地會寫容易,真正寫好卻很不容易。要知道,材料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綜合思維水平,既包含如何分析研究問題,也囊括解決問題的具體措施和辦法。能把材料寫好的人,腦袋里的功夫都不簡單。
我在體制內,見過很多因為材料寫得好而走得長遠的人,而我自己也是因為材料寫得還不錯,而形成了稍稍領先于同齡人的競爭優勢。畢竟要想贏得領導的賞識和認可,還是需要一個響亮的名片的。
再說了,當你在寫材料這個領域,深耕并形成較為系統的能力后,走到哪里都是“香餑餑”,走到哪里都是單位和領導需要的人才。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深耕,要超出別人一大截,并形成較為系統的能力。也就是說,你寫材料的功夫要比絕大多數人都好,而且你既要能寫材料,還要能圍繞寫材料,向周邊不斷延伸,會攝影攝像,會處理音視頻等等。只有這樣,你的不可替代性才能越來越堅固。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341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