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職場>員工無情離去(一手火焰一手冰霜)
發布時間:2024-01-19閱讀(30)
接著前幾天的《人力資源全景圖》,談一談最基礎的“員工關系”,更新一下最新理解。
一、做員工關系只是做“小棉襖”嗎?
做HRBP,幾乎都有一個角色——員工小棉襖。這個角色的意思,要求HRBP要成為員工后盾,幫助員工解決全力以赴工作的后顧之憂。
跟員工相關的,HRBP通常還有另外一個角色,“聞味官”或“價值觀捍衛者”,當一些問題員工成為組織成長的“障礙”(例如績效不足、價值觀等問題),HRBP就要毫不猶豫去做“優化”工作。
由此可見,號稱“員工小棉襖”的HRBP或政委,不能簡單的稱之為“一個有溫度HR”,有時候他們也是需要“冷酷到底”,典型的“兩面人”。
當然,HRBP在員工關系上的“兩面人”問題,不是HRBP自己造成的,是人力資源的六大模塊歷史遺留問題。
傳統六大模塊上的“員工關系”,在實際工作中,HR會更側重“勞動關系”,負責新簽或續簽勞動合同、社保醫保、工傷、離職管理、勞動糾紛……屬于比較硬的“員工關系”。
新興公司或大型公司的員工關系,通過采取工作外包、分包、工作再細分的方式,把這些比較“硬”的部分轉移出去,或者把“硬”和“軟”的比重做了調整。
因此,新興公司的HR更關注的是屬于軟的“員工關系”,像員工成長、員工活動、員工發展、員工職業發展等方面,
很顯然,做軟性的“員工關系”的HR(小棉襖),幾乎每天都是“滿滿的正能量”,因為做的事情都是“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員工開心,自己也開心。
而負責硬性的“員工關系”的HR(捍衛者),做的是“斷人前程、毀人不倦”的事,不能說他們是“苦大仇深”的,至少也是“低氣壓、負能量”的,而且這個工作是持續的。
問題來了,既然 “員工關系”并不等于“員工小棉襖”,而是“一手火焰一手冰霜”,“員工關系”到底怎么理解?這個工作怎么做?
二、員工關系的主要內容
依照國內外“員工關系”的最佳實踐與理念,我們總結一個員工關系的內容矩陣,如下:

這個矩陣共有四個維度:
1、左側是員工端:從員工感受和體驗出發的,側重“以人為本”的視角,員工要參與管理,員工要被尊重,員工要得到最好的發展。
2、右側是組織端:更關注組織的需求,遵循“股東利益和企業利益最大化”原則,員工利益要為組織妥協和服務的,員工要有紀律約束。
3、下面是基礎性,關注短期的,日常性的內容,著眼處理眼下的問題,包括雙方薪酬支付,員工最基礎的健康安全保障,平等的不被歧視的就業環境等。
4、上面是戰略性,側重關注未來的,長期性,屬于雙方共同去認同的價值觀與愿景、員工參與權,給予員工賦能,企業帶來持續發展。
三、員工關系三個概念
談員工關系,一般繞不開這幾個概念:雇傭關系、勞資關系,員工關系。
1、雇傭關系(Employment relations)
雇主(Employer)和雇員(Employee)以及“雇傭關系”,這個概念我們平時用得比較少,只有臨近年底,各種招聘平臺會搞一系列的雇主品牌(Employer Brand)頒獎,我們才用到。
在業界談 “員工管理”中,雇員(Employee)應用面還是非常廣的,比如員工援助計劃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員工敬業度(Employee Engagement)。
我們在《人力資源簡史05》,也談到人力資源管理最早的兩大職能“福利秘書”和“雇傭管理”,都跟“員工” 有關。
當我們談起“雇傭關系”的時候,通常會跟的“勞資關系”比較,后者對抗性更強,一邊是資方,一邊是勞方,矛盾似乎不可化解的,而“雇傭關系”中的雇主和雇員,兩者關系更溫和一些,兩者會更尊重市場規則,更講“契約精神”。
其實,“雇傭關系”和“勞資關系”是不同歷史的產物,“雇傭關系”在人類出現大規模的商品交換(市場經濟)就跟著出現了,而“勞資關系”出生于大工業時代,順理成章,“員工關系”屬于現代服務業的產物。
2、勞資關系(Industrial Relations)
勞資關系在業內的標準說法是Industrial Relations,當你看到Industrial這個詞,你就知道“勞資關系”發源于工業時代,勞資關系還有另一說法Labor-Capital Relations,這里,簡單說說“員工關系”的三大流派:
(1)經濟學派——他們假設員工都是“工具人”,他們追求“股東(企業)利益最大化”,他們大多站在“企業”一邊,他們認為,“員工”只是市場經濟的生產要素之一,其他要素資本、技術、產品創新等更是不可或缺。
(2)組織學派——他們假設“員工”是“組織人”,更多站“員工”這一邊,這一學派有大量的心理學家、行為學家、社會學家,他們強調“人”不是機器,這一學派突出貢獻在于推動現代人力資源發展、還包括OD組織發展、TD人才發展、LD學習發展等。
(3)政治學派——這一學派會比較激進,他們認為“員工”是“人上人”,最典型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學者們,他們認為“資本家與無產階級(勞動者)”關系不可調和,資本家有難以可克服的弱點,這個學派的突出貢獻,鼓勵“工人罷工”和開展工會運動,以獲取更大話語權。
3、員工關系(Staff Relations)
Staff通常會理解為職員、行政人員、管理人員,在很多外企門口都有一個“staff only”,也就是“員工通道”,成為他們的職員之后,你才能走這個通道。
從這個角度來看,盡管都泛指“員工”,Staff(職員)似乎要比Labor(勞動力),Employee(員工)顯得更高級一點。
考慮到“勞資關系”的“陳舊感”,現在企業基本都叫“員工關系”,甚至有的公司改名叫“員工溝通”或“員工發展”,但是,前面也說過,無論怎么叫,很多做員工關系的HR,還是避免不了“一手火焰一手冰霜”,為什么呢?
一個典型原因是,人都有兩面性,一面是天使一面是魔鬼,人的管理自然需要“正向管理(激勵)”和“負向管理(懲罰)”,兩手都要硬。
因此,在企業,員工管理通常有兩個管理導向:
(1)承諾型“員工關系”
當大量員工屬于智力密集型,公司的核心資產是工程師、設計師、精算師,人均成本高,人均單產高,還處于新興行業,高利潤行業,或者創業早期,員工關系的大部分工作都是“讓人興奮的”。
(2)控制型“員工關系”
當大量員工屬于勞動力密集型,公司的核心資產不完全是人,而是土地儲備、品牌、生產線和供應鏈,還處于成熟行業,中低利潤行業,或者企業成熟期,公司更強調“品質”和“安全”而不是“創新”,這個時候,員工關系的很多工作可能就有些“讓人沉悶的”。
四、員工關系核心內容是那些?
我們重點談五個neir ,2個軟的(員工參與度、員工敬業度);3個硬的(員工健康與安全、員工權利、員工紀律)。
1、員工參與度
員工參與度的英文是Employee Participation and Involvement,簡稱EPI,也有同行單獨使用(EI)Employee Involvement 或(EP)Employee Participation。它們兩個都包含“員工參與”的意思。
員工參與度,被視為“軟性”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原則和假設,員工參與度重點是抓住員工的想法并確保員工的承諾,調動員工組織目標的支持,通過他們高績效的產出,最后幫助組織獲得競爭優勢。
進一步的理解,傳統的管理,要求員工“被動服從和執行”,而“員工參與度”提倡的是,員工要從對工作的設計和執行方式有一定的發言權,直至對戰略決策施加重大影響。
根據管理層與員工共享信息和權力的程度,“員工參與”可以簡單的分為三個層次:
1、最低層次的員工參與度
這個層次,管理層通常不會與員工共享業務管理與決策信息,他們只是做一個簡單的“通告和知會”,他們會直接作出計劃變更和決策,即使這些決定影響到員工的利益,管理層并不熱衷“員工參與”。
2、中等水平的員工參與度
這個層次,員工得到了一定限度的關于組織計劃、經營管理的必要信息。例如,管理層通過使用通告、正式或非正式討論、簡報、內部日志等方式跟員工分享信息。但是員工的意見沒有得到認真的考慮。
管理層只尋求一般性的想法和回應,而不是從員工那里得到任何具體或具體的建議。
3、最高水平的員工參與度
在這個層次上,管理層不僅向員工提供有關情況和所需變更的信息,而且在決策過程中向他們提供咨詢意見,并鼓勵員工成立小組,派員工代表參與他們的正式或非正式討論。
事實上,在這種參與方式中,管理層和員工作為一個整體工作,做出集體決策,并對決策承擔共同責任。
更多“員工參與度”內容請看《你了解“員工參與度”嗎?》
2、員工敬業度
員工敬業度,英文是“engagement”,表面含義是“約定”,指員工完成承諾的程度,工作的投入度。更形象的比喻,員工敬業度=員工對工作“以身相許”的程度。
提到“員工敬業度”,有兩個著名的版本。
蓋普洛認為,員工敬業度是在給員工創造良好的環境,發揮他的優勢的基礎上,使每個員工產生一種歸屬感,產生“主人翁責任感”。
他們把員工分成三類:
(1)敬業員工——有工作熱情,以公司為自豪。他們能夠推動創新,推動企業發展。
(2)從業員工——基本上能夠說得過去。他們整個工作日都處于夢游狀態,為工作付出的只是時間,沒有精力或者熱情。
(3)怠工員工——不僅不樂意工作,他們積極地表現這種不情愿的情緒。每天,這些員工還會阻止其他同事完成工作。
據說,最早員工敬業度研究源于蓋洛普,他們通過對健康企業成功要素的相互關系進行的近40年潛心研究,建立了“蓋洛普路徑”的模型,描述員工個人表現與公司最終經營業績、公司整體增值之間的路徑。
另外一個版本是翰威特,他們認為,員工敬業度衡量的是員工樂意留在公司和努力為公司服務的程度。行為表現有三個層面:
第一層是樂于宣傳(say),員工經常會對同事、可能加入企業的人、客戶與潛在客戶,說企業的好話。
第二層是樂意留下(stay),員工有留在組織內的強烈欲望。
第三層是全力付出(strive),敬業的最高境界,就是員工不但全心全力的投入工作、并且愿意付出額外的努力促使企業成功。
總之,怡安翰威特認為,提升員工敬業度需要從兩個視角來看,一是員工視角,二是企業視角。
更多“員工敬業度”內容請看看《HRBP方法論04:提效能》。
2、員工健康與安全
公司大了,發展速度快,員工安全事件風險隨著變大,拼多多的員工猝死和自殺事件就屬于這個領域,HR除了留意“辦公場所”符合國家有關強制規定,HR重點應該是關注這幾個點:
(1)員工身體健康
一項研究顯示,一個組織在開始實施員工健身計劃后,其生產率提高4%。除此之外,47%的員工對工作更感興趣。現在很多公司都紛紛組織各種體育比賽,抽空在給大家聊聊“運動心理學”,愛運動的團隊,不僅僅身體更健康,組織更容易擁有“正能量”。
(2)員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問題不容易被組織認識到,而且還需要時間以某些形式表現出來,如曠工、易怒、敵對態度和對工作缺乏興趣,在極端情況下,有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的員工可能會出現一些難以意料的行為。為了解決壓力、倦怠、緊張、焦慮等所有其他形式的非理性行為,許多組織開始對員工安排心理咨詢。
(3)員工壓力管理
壓力會給個人和組織帶來無法預測和無法估量的問題,會導致與工作相關的問題,如否定安全原則、漠視工作表現、質量妥協、不關心他人和周圍環境、健忘、蔑視權威、甚至引起暴力行為。而且也會引起許多健康問題,如睡眠障礙、胸痛、潰瘍、腦出血、高血壓、脾氣暴躁、情緒失控、頭痛、焦慮、抑郁、緊張和激動
(4)員工援助計劃(EAP)
典型的員工援助方案,重點就是以處理與壓力、倦怠,還有酗酒、暴力等有關的問題。組織要定期進行員工身體與心理健康檢查,旨在幫助員工克服這些問題,包括壓力問題、情緒問題。
4、員工權利
員工權利包括什么?
第一個建議,建議大家抽空認真去讀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隨著員工權利意識的覺醒,如果HR只擁有勞動合同法的知識,沒有與時俱進,遲早掉坑。
員工權利,首先,要尊重員工的“人格權”,人格權在《民法典》定義九項: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等權利(民法典第990條)。重點說幾個:
(1)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
生命權包括生命安全和生命尊嚴,身體權包括身體完整和行動自由,健康權包括身心健康。請大家多留意一下《民法典》第1010條,反性騷擾目測將成為近年的重點。
法條參考:
第1010條……機關、企業、學校等單位應當采取合理的預防、受理投訴、調查處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職權、從屬關系等實施性騷擾。
(2)肖像權
給大家留一個思考題——如果你沒有征得員工個人同意,能否給員工拍照、錄像做短視頻,然后進行對外公開宣傳?
法條參考:
第1019條……未經肖像權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開肖像權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1021條……當事人對肖像許可使用合同中關于肖像使用條款的理解有爭議的,應當作出有利于肖像權人的解釋。
(4)隱私權
另一個員工權利的熱點一定是“隱私權”,民法典定義的“隱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寧和不愿為他人知曉的私密空間、私密活動、私密信息。
個人私密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證件號碼、生物識別信息、住址、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健康信息、行蹤信息等。
法條參考:
第1032條……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刺探、侵擾、泄露、公開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隱私權。
除了員工的人格權,在組織,員工同樣還有知識產權、物權(個人用品)、債權(費用)……還有不受歧視、公平就業、同工同酬……等各種權利,請大家留意一下。
此外,員工權利,還有一個重點——員工申訴。組織一旦無意“侵犯”了員工的權利,組織有沒有合適的方式和安全的環境讓員工講出不滿,伸張正義?有沒有人能幫他做主?
如果組織內部沒有合適的申訴渠道,就等于把員工主動送到脈脈、知乎、微博去維權了。
4、員工紀律
管理員工的行為和績效是管理者和HR們的重要任務之一,在現代,員工紀律的目的是鼓勵員工在行為和表現上遵守自律,使員工和組織都從中受益。
紀律也是一種“力量”,它能夠驅使一個組織的員工遵守組織的行為準則。這種“力”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負的。積極的力量獎勵遵守組織規章制度的員工,而消極的力量則懲罰違反這些規章制度的員工。員工紀律,一般要從三個角度下手:
(1)消極的紀律
也稱為懲罰性紀律和強制紀律,有人委婉的叫“負激勵”,它從不尋求員工的合作來確保組織紀律的實施,通常,為了讓員工避免不當行為,恐懼是維持消極紀律的關鍵。
很顯然,消極紀律的后果是,可能會導致勞資關系中的不信任和相互對立、士氣低落、動力不足
(2)積極的紀律
積極紀律,旨在尋求員工在遵守組織紀律守則方面的自愿合作。即便在員工違紀的情況下,積極的紀律都是“先提醒而不是訓斥”,實施積極紀律的組織條件是:良好的溝通環境、明確的職權范圍、適當的工作條件、充分的紀律培訓。
顯然,一個組織需要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資源,才能培養出積極的紀律,當然,從長遠來看,積極的紀律肯定能帶來豐厚的回報。不僅是改善勞資關系,也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和士氣,
(3)漸進的紀律
這是一種比較受歡迎的紀律形式,在處理與員工有關的紀律問題時,該方法建議從適度的紀律處分開始,然后逐步提高嚴厲程度,如果連續的懲罰階段不能使員工的行為發生預期的改變,最終以最嚴厲的懲罰結束。
這里舉個“漸進的紀律”例子,共有五個階段,HR們可以借鑒背后的邏輯。
第1階段(咨詢)
向員工提供咨詢。當組織發現員工出現紀律問題,如出勤率低、不服從、績效打分過低,管理者和HR第一反應是給這個員工提供咨詢。
咨詢過程有幾個要點,一使他相信問題的存在;二使他明白問題的性質及程度;三解釋問題可能產生的后果,說服他盡早去解決問題;四建議解決這一問題的策略,以防止今后再次發生。
咨詢結束之后,如果員工在績效或行為方面表現改進,則停止漸進的紀律程序。否則,紀律處分程序將進入下一步。
第2階段(提醒)
如果第一階段(輔導)無效,則紀律處分程序自動進入這一步。
在這一階段,需要經理或主管跟這個員工面對面開會。召開這種會議的目的是提醒員工,再一次他解釋遵守組織規則的必要性,經理鼓勵員工澄清其對績效或行為標準及其他相關問題。會議的討論會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并發送給員工以供其確認和回復。
員工可以將其對會議議題的意見反饋給有權處理該議題的相關部門,員工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
第3階段(警告)
如果第二階段結束,員工的行為沒有明顯改善,紀律程序將進入下一步。
這一階段,再次要求員工與有關部門會面。在這一階段,員工被明確警告,這是第一次向員工發出嚴厲的懲罰威脅,他可能的面臨的后果,有可能減薪、停職、降職、解雇,再一次以書面形式將結果發送給員工,并將其副本發送給上級。
與前一階段一樣,員工必須在指定的期限內再次作出回應。
第4階段(員工承諾)
如果員工的表現或行為仍沒有改善跡象,則紀律程序將進入最后階段。
在這一階段,員工得到了最終機會來糾正自己的表現或行為。這一次,員工必須提供書面承諾,以改善其績效或行為,以滿足管理層的期望。還必須承諾,如果他再次出現同樣的問題,他面臨的紀律處分直接生效。
員工如果在承諾書上簽字,就等于接受了問題,一旦他不能改善自己行為,紀律處分直接激活。如果他拒絕在承諾書上簽字,將迫使組織立即采取必要的紀律處分,紀律處分通常取決于問題的嚴重程度。
第5階段(啟動處分)
在這一階段,管理層在決定處罰之前,對員工提出的案件進行全面審查。包括問題的嚴重性、員工的服務年限、員工的過去記錄、公司的紀律政策、組織的大環境等因素。
最后,組織可能會決定采取較不嚴厲的懲罰措施,如減薪、調動、轉崗甚至停職。如果情節嚴重,當然可以給予更嚴厲的處罰,如降級、解雇,這些通常是永久性的。
今天“員工關系”的話題先聊到這,有時間后面接著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375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