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6閱讀(31)
有些新出生的小寶寶看起來很健康,可在媽媽肚子里或出生時就已經出現了聽力問題。我們國家每年約有1600萬新生兒出生,如果按每一千個新生兒中有1-3個新生兒發病計算,全國每年將新增聽力損失的新生兒約2-5萬名。如果孩子在出生后聽不到或聽不清聲音,聽覺-言語鏈就會出現障礙,從而影響他們日后的言語-語言發育,甚至會導致性格孤僻。新生兒聽力篩查是早期發現寶寶聽力障礙,開展早期診斷和早期干預的有效措施。
正常出生新生兒需要在生后48小時至出院前采用耳聲發射儀進行聽力初篩。檢查結果通過者,說明小兒蝸前聽功能是正常的,未通過者及漏篩者應于生后42天內回到分娩醫院進行雙耳復篩。復篩仍未通過者需要在出生后3個月齡內轉診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接受進一步診斷。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嬰兒應該在出院前進行自動聽性腦干反應篩查,未通過者直接轉至聽力障礙診治機構。

兒童對聲音有反應并不能代表其聽力完全正常。單耳聽力障礙、輕中度的聽力障礙、高頻聽力損失而低頻聽力還存在的患兒對部分聲音是會有反應的。對于具有聽力損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兒,即使通過聽力篩查,仍應當在三年內每年至少隨訪一次,在隨訪過程中懷疑有聽力損失時,應當及時到聽力障礙診治機構進行診斷性檢查和治療。對于已通過聽力篩查的正常出生新生兒,如果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聽覺遲緩的表現,也需及時到聽力障礙診治機構就診。
確診為聽力損失的寶寶,干預越早,效果越好。不管聽力損失的程度是輕度或是重度,只要是智力發育正常的寶寶,一般在6月前接受干預和康復訓練,寶寶的聽覺語言能力可以得到快速發展,大多數能夠通過聽說交流,參與社會活動,基本上達到正常同齡孩子的水平。哪怕是極重度聽力損失的寶寶,只要早期發現,認真配合義務人員進行干預和康復訓練,聽覺語言發育能力和僅有輕度聽力損失的寶寶是沒有顯著差異的。
聽力損傷高危因素: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4814.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