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母嬰>兩歲半的寶寶開始很叛逆怎么辦(兩歲寶寶叛逆期)
發(fā)布時間:2024-06-26閱讀(18)

上周五老朋友聚會,有朋友說起她女兒佳佳的一件事:朋友去洗澡,就讓老公陪著女兒玩。
可是沒過多久,佳佳就哭了,哭聲還是那種沒有情緒和力氣的。
這一聽就知道寶寶在?!靶〖總z”,因為朋友在去洗澡之前,就和佳佳說好了,玩具玩完以后要收起來。
佳佳答應了朋友,但最后就玩得一塌糊涂,也不收好玩具。

這似乎是先前沒有過的事情,以前,在佳佳小的時候,只要告訴她說:
你聽聽玩具不回家回不到爸爸媽媽的家它們都哭了,佳佳就會同情似的把玩具收起來。
還會安慰它們說:
別哭別哭,我都把你們送回家了,你們別哭。
可是現在這招卻不好用了,佳佳會說:
它的爸爸媽媽不是都在嗎?
朋友就說:
可是你沒有把它們送回家呀。
小家伙會特淡定地說:
等我明天再送它們吧。
這不,眼下因為佳佳的刻意搗亂,明明答應了要收拾玩具,可偏偏像挑戰(zhàn)似的反而把玩具弄得更亂,于是老公拉住了佳佳的手不讓她走開讓她把玩具收起來后再走,佳佳就扯開嗓子在那哭。
此時的哭,明顯是一種求救,佳佳以為媽媽洗澡出來后會救她。
可是,朋友并沒有像佳佳預期的那樣。比如:責備老公或者把她從老公的手里救出來,而是和老公統(tǒng)一戰(zhàn)線,堅持讓佳佳把玩具整理好。
小家伙明顯不愿意了,就開始扔東西發(fā)脾氣,大聲哭鬧。
對此朋友抱怨,寶寶兩歲了,開始有脾氣了,有時候真是氣的自己有種想狂揍TA的沖動啊。但是,最擔心的還是孩子會變成“熊孩子”。
其實,朋友所糾結的寶寶變調皮了,并不是孩子成為“熊孩子”的前兆,而是孩子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叛逆期“任性的兩歲”,這是大多數寶寶在成長發(fā)育中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
01大多數爸爸媽媽都會覺得這時候的孩子很難帶,動不動發(fā)脾氣。除此之外,還有以下各種表現:粘人、愛說不、倔強、自私、不分享、執(zhí)著、耍橫、說謊……
研究顯示:2歲左右是寶寶人生里的第一個叛逆期。
當聽到自己的“小尾巴”對自己說“不”的時候,我們的媽媽不要有受傷或者失敗的想法。
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了解周圍的環(huán)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
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為孩子對媽媽的話說“不”。雖然孩子有“自我主張”是一件積極的事情,如果媽媽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不可否認,要和這個階段的孩子朝夕相處,對爸爸媽媽來說,仍然是個很大的挑戰(zhàn)。
02
先調整一下爸爸媽媽的心情吧,心里有這5點準備,當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時,我們起碼不會太著急。
1、孩子太黏人,不是不夠獨立;
2、容易發(fā)怒,不是受不了挫折;
3、一直問為什么,其實不煩人;
4、孩子的反抗不是難搞;
5、孩子說謊不是不誠實。
除此之外,還有5點,如果能讓小寶寶明白,爸爸媽媽肯定會輕松很多。
1、別人也有權利;
2、沒有人是完美的;
3、除了哭還有別的表達方式;
4、感覺是會改變的;
5、父母知道什么是對我好。
當然了不要指望孩子一朝一夕就能改變,因為長時間的形成習慣,不是一次兩次可以就可以改變的,需要長時間的堅持,以及家長自身的改變。
讓孩子接受新的方式,養(yǎng)成新的習慣。
這是一個需要爸爸媽媽改善自己言行,去引導小朋友的過程。
03爸爸媽媽可以盡量做到這幾點:
溝通,做到反思式的傾聽
通過溝通能夠利于彼此換位思考,獲得雙方的信息,從而反觀自己的行為和思想。
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才能幫助一個人不斷成長和完善。
當寶寶犯錯時,父母很容易從道德的標準上去評判寶寶的行為,從而打擊到寶寶的心理,讓寶寶產生自我懷疑,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確的自我認知。
不要訓誡、不要講道理、不要爭辯,這些通常都沒有用。
比如,對于朋友家孩子的行為,換一種說話方式。
佳佳不收拾玩具的時候,朋友就可以說:
寶寶你看,玩具在這放著多亂啊。媽媽爸爸和你一起,把玩具放到小箱子里,好不好。
別擔心這樣會誤導孩子不聽你的命令。相反這是在用溫柔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感覺到你愛他,同時,你也在堅持你的規(guī)則。
即便孩子還是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但因為媽媽已經幫助了孩子疏解情緒,孩子會漸漸平靜一些,不至于哭鬧失控。
正面引導,選擇代替指令
讓孩子擁有更多思辨的想法,父母可以把給孩子多個選擇,并說明這只是爸爸媽媽的想法,而你可以自己選擇,可以從自己的層面和角度去理解或選擇接受大人的觀點,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選擇。
用選擇去代替指令,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比如,有時候大人說:
把那個凳子搬過來,你搬不搬,你搬不搬?
叛逆期的小朋友一任性,可能就說:
我不!
但是如果給孩子一點選擇,用更尊重的語言,就會好很多,比如:
寶寶,你想搬那個藍色的凳子,還是那個紅色凳子?
小朋友有一定的自主選擇權,他也感覺自己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成為會玩的父母,親子感情會更好
“叛逆期” 的孩子之所以經常發(fā)脾氣,內心的OS通常是:你們不理解我!
怎么才能轉變孩子的這種思想呢?
和孩子一起玩耍,是拉近親子關系的最好途徑。
比如:一個普通的小球,它不僅僅是個球,它還可以當蘋果,被孩子“賣“給你,它可以當面包,被你“烤”出來給孩子吃,它甚至可以當天空中劃過的一顆彗星,在你們面前“飛”過……總之,給舊玩具加點想象力。
2歲正好是孩子想象力萌發(fā)的時候,在陪他們玩的時候,給玩具加上想象力,立刻有了新的活力,孩子立刻覺得很有趣。
適當的時候,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在叛逆期的時候首先要給予孩子的是尊重,而不是責罵或者硬性要求孩子按照大人意愿行事。
當家長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他們能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尊重,反過來他們也會尊重家長,愿意聽從家長的規(guī)勸,或者愿意接受家長的一些觀念。
所謂叛逆和任性,都是因為孩子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
在不傷害環(huán)境、不傷害他人、不傷害自己的情況下,孩子的行為,都可以適當的被尊重。
比如:孩子在涂鴉的時候,TA自己想畫什么就讓畫吧,不要以為的去干涉TA。即使TA畫了一朵黑色的畫,父母也要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去改正TA。
充分的給孩子自由和尊重。
畢竟父母養(yǎng)育子女的目的是讓孩子順利的進入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像復印件一樣的復印父母的生活。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運用這些方法能夠促進相互之間的有效溝通,叛逆的孩子也會變得愿意聽從父母的教導,愿意和父母分享,找到彼此之間平等對話的模式。
私信回復超人哥哥“禮包”,我們將會為您送上50元玩具租賃體驗卡一份。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4861.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