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古琴搗衣曲譜(古琴曲里的搗衣)
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10)

有琴友在后臺問“搗衣”一詞是否是指洗衣服?好像按著這字面理解像是洗衣的意思,初接觸古琴的琴友可能也會認為就是洗衣服的意思。其實不然。
準確地說,唐詩中的“搗衣”是制作寒衣的一個程序,用杵捶打葛麻衣料,使之柔軟熨貼,易于縫制,更使麻布與里面的棉絮粘連為一體。
宋元以前,棉花的栽種在中國尚未普及,服裝通常只能用絲織品及葛麻等。絲織品當然只能供貴族穿戴,尋常人家大多穿葛麻。葛麻織品最明顯的缺陷點就是太硬,穿著不舒服,所以在穿以前需要搗柔軟平整,這樣制成的衣服謂之“寒衣”,寒衣不僅給家里人穿,更要寄給征戍在外的夫君,唐代府兵制規定征人需自帶衣服和武器,天寶年間玄宗好大喜功,窮兵黷武,被迫當兵遠征的人很多,安史之亂后更是烽火遍地,所以秋風秋月里滿城的搗杵聲是那樣的響亮和急迫。
這便是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中所說的搗衣。
古琴曲《搗衣》則是唐代的潘庭堅所作,旨在表達的正是這樣一種情緒。在太始琴學——劉善教古琴大師班(高級班)上,劉善教老師的一曲《搗衣》曲意凄慘,音節哀思,讓人有一種不知不覺的秋意漸濃感。在場的學員也被這種情緒所感染,無不聚精會神地欣賞。


劉善教
劉善教,1949年10月生,江蘇鹽城人。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2009年6月由文化部命名為“古琴藝術·梅庵琴派”國家級傳承人,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古琴學會副會長、中國民族管弦學會古琴委員會常務理事,全國民族樂器演奏藝術水平考級委員會古琴專家委員會委員,全國古琴比賽評委,鎮江夢溪琴社社長。1990年、1995年出席成都中國古琴藝術國際交流會,1994年出席北京中國古琴名琴名曲國際鑒賞會。
作者:櫻木花小道
轉載請注明出處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59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