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27閱讀(11)
策劃 周國芳 首席記者 鞏悅悅 記者 高廣超 王凱
“我不斷把李老師的故事講給兩個女兒聽,她們很受感動,長大后也成了人民教師……”當67歲退休教師趙平忠一字一句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眼睛里分明閃爍著光亮,但他忍住了沒讓淚水掉下來。
這是發生在山東沂源縣悅莊鎮一間廢棄山村教室里的一幕。坐在課桌前的十位學生,年齡從12歲到80歲不等,有的還是稚嫩孩童,有的頭發都已花白。講臺上是慈祥微笑著的李振華,是他們的老師。
1953年支教至今,“大山里布鞋校長”李振華在沂源生活了69個年頭。在第38個教師節前夕,李振華的學生們想和老師聊一聊。于是,便有了這次跨越69年的相聚。一直關注李振華老師的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見證了這感人的一幕幕。





李振華和學生們的故事序幕,從這間廢棄教室里緩緩拉開。
“預祝同學們教師節快樂”
回憶仍在繼續。這次舉手發言的是75歲耿玉生,他也是李振華的學生。老人發已花白,臉頰布滿了歲月的痕跡。
“我從教40年,于2008年退休。之所以當老師,主要是受李老師影響?!惫⒂裆貞?,1960-1962年,他在韓旺中心小學上學,李振華是他的老師。在他小學還沒畢業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那時整個家庭的花費都用在給母親治病上,直到十四歲才第一次嘗到了面條是什么滋味,給他這一碗面條的人正是李振華。
“為什么下這碗面條呢?是李老師給我的獎勵。這件事對我影響很大,也促使我長大后成了一名人民教師?!惫⒂裆貞洠菚r候學生背誦課文是個短板,李老師在發現他背誦快的閃光點之后,就讓他做個榜樣。

耿玉生回憶,“李老師看我背誦得好,就在下課后親自給我煮了碗面條。這是我長那么大吃的第一碗面條,也終于嘗到了面條的滋味?!?/b>
耿玉生還記得,當時背誦的課文是《勞動的開端》,作者吳運鐸。課文分上下兩篇,加起來得有三千多字,給他的時間只有一天。這一天,他就按照李老師的要求,認認真真地背,等到第二天果然背過了這篇課文。
“當時因為我年齡最小,個子最小,膽子也最小,背誦課文的時候,我不敢面朝同學,只能背對同學、面朝黑板?!惫⒂裆貞?,“李老師看我背誦得好,就在下課后親自給我煮了碗面條。這是我長那么大吃的第一碗面條,也終于嘗到了面條的滋味。”
據耿玉生回憶,那個年代的生活非常困難,李老師吃的是地瓜秧子摻丁點兒玉米面做成的煎餅,嚼都嚼不細,何況他還是個南方人。但他寧愿自己啃煎餅,卻把細糧留給了學生們?!?960-1962年,李老師資助了很多學生,他的大部分工資也用在了學生身上?!?/p>
受李振華影響,特別是這一碗面條的故事,促使耿玉生在1965年以后考上沂水師范,決心做一位人民教師,一直到他從教師崗位上光榮退休。


李振華認為,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國家的未來,因此當老師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626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