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22)
在九江市公安局有一位民警
他的故事在全市“時代力量——
講述我的扶貧故事”主題活動上
被深情講述
一個個片段、一個個細節
生動展現了他在扶貧工作中的感人事跡
反映了他和貧困戶之間的
點滴之情、細微之愛
他的故事
令現場不斷響起陣陣掌聲
他的故事
深深感染著在場的每個人
他就是九江市公安局國保支隊
案件偵查大隊教導員劉繼紅
駐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扶貧“第一書記”

活動開始前,劉繼紅受到九江市委書記林彬楊的接見,活動現場,他被授予九江市“扶貧之星”榮譽稱號。


(右三為劉繼紅)
現場觀眾紛紛感慨地說:
這位劉繼紅書記的事跡真是太感人了,聽了之后,心潮起伏,為戰斗在脫貧攻堅一線的扶貧干部打Call。
他的事跡讓我非常地感動,扶貧干部非常辛苦,我相信在各級扶貧干部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
現在,請跟著小編一起去聆聽他的故事吧!
↓↓↓
劉繼紅2016年底下派到德安縣石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他身肩帶領石源村脫貧致富的重任。下鄉頭三個月,他就穿壞6雙鞋,腳上全是水泡,又癢又痛;駐村四年,共穿壞18雙鞋;一千多個日夜,風雨無阻,他安路燈、修路、修溝渠、造山塘、治水庫、發展產業...因扶貧工作突出,他先后獲得九江市直機關脫貧攻堅工作優秀第一書記、德安縣脫貧攻堅工作優秀“第一書記”、江西省脫貧攻堅貢獻獎等榮譽。

初到貧困村 他傻眼了
2016年12月22日,已經52歲的劉繼紅來到百里開外的德安縣塘山鄉石源村,這是一座海拔600多米的鄉村,四面環山、生態秀美,一路翻山越嶺,看見的盡是風景。老劉心里想,在這么美麗的地方也有貧困村?等他來到山腳盆地的村子里一走卻傻眼了:低矮破舊的房屋、坑洼不平的小道、亂堆亂放的雜物、茅草叢生的田地……山上的風景與村里的環境形成強烈的反差,這深深地觸動著這位鐵血漢子的內心。

為此,他迅速轉換角色,靜心駐村,他暗下決心,決不當“走讀書記”。做出這個決定,對于劉繼紅并不容易,他身患高血壓和糖尿病,每天要吃一大把藥,飲食上也要十分注意,都是妻子按照醫生的要求給他準備好??伤活櫦胰朔磳?,帶著大大小小的藥瓶一頭扎進了村里。老劉開始了馬不停蹄的日夜奔波。駐村四年,他穿壞了的鞋子就有18雙,剛入村的三個月就穿壞了6雙;入戶1320余次,記錄工作臺賬41本,在微信朋友圈,他的運動步數總是排在前列。

用心干事 安燈修路
夜晚,石源村農戶家中透出微弱的燈光,屋外一片漆黑。老劉心想:“我們城里都在大規模搞美化亮化工程,這里卻連個路燈都沒有!”他很快回到市公安局,向領導說明了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市公安局立馬支持,83盞太陽能路燈很快徹夜明亮,石源村從此結束了夜間道路無照明的歷史。

“有女不嫁山背李,一腳黃土一腳泥”,這是石源村山背李村出行難的寫照。入戶一條正經路都沒有,還怎么實現脫貧?劉繼紅與村支部一起想辦法,上求幫扶單位,下訪村民群眾,籌資金、開路基。

修路的時候正好是七月三伏天,外面熱得像蒸籠,但他每天堅持抽時間趕到工地盯進度、察質量。路邊幾戶老百姓看了實在過意不去,還沒等招呼,都主動砍了自家碗口粗的銀杏樹。2380米的入戶道路順利硬化,一條潔白的玉帶平展在山間村口。

汩汩清泉 入戶到家
2019年下半年,天氣干旱,19組生活飲用水緊張,而村民多為留守老人,于是,老劉先從山下自費購買桶裝水應急,之后每個周末從九江運來一車桶裝水,一桶桶地送到17位缺水的老人家中,袁金香老大娘對劉書記說:“您真是好書記、好干部,比自家的兒女還過甚,怎么謝你的情啊!”而老劉卻說:“大娘,這是我們應該做的,您崽女不在身邊,我們就是您的兒子,就是您的親人!”

石源村山清水秀,但10組幾戶村民卻幾十年沒有飲用自來水。老劉立即向市公安局匯報,爭取資金,修建水管。終于在2019年12月,為村民永久解決了集中供水的問題,在當汩汩清泉嘩嘩噴涌時,村民李飛全高興地流下了熱淚,久久拉著劉書記的手說:“劉書記,您就是我們的活菩薩,不是你,哪里想得到這樣的甘泉??!”。

村民的基本生活條件改善了,但貧困的根子還在。怎樣實現石源村貧困戶長效脫貧?老劉夙興夜寐,殫精竭慮。四年來,他爭取資金近600萬元,修溝渠、造山塘、治水庫,讓沿線上千畝田地旱澇保收。

四年來他多少次早出晚歸,沖在項目一線,自己嶄新的小轎車在泥土的碾壓中變成了“老牛車”、“拖拉機”,好幾次拋錨在泥潭中,他只得深一腳淺一腳地走回村里,累得腰酸背痛,整夜難眠!
發展產業 改路改廁
為了發展產業,50多歲的老劉多次自駕往返浙江,看產業、訪客商。而受疫情影響,浙江茶商金老板卻打了退堂鼓,為了留住他,老劉兩次奔赴千里之外的浙江安吉找到他,讓金老板大為感動。老劉不僅留住了金老板,還幫助他解決了“安家落戶“的幾項棘手問題。

如今石源村的500多畝茶葉全面采摘,投資600萬元的茶廠正式投產,46戶貧困戶分紅獲利,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也首次突破20萬元。貧困戶郭金枝在茶廠扶貧車間勞動,半個月就掙了3000元。

“公路敞亮繞屋舍,廁所潔凈矗村邊,祖國扶貧跨駿馬,弱勢群體盡開顏。”這是石源村19組貧困戶曾曉兵寫的一首詩,從心里贊美扶貧給他們帶來的變化。

而在兩年前,曾曉兵對修路改廁等扶貧項目并不看好,他認為改路改廁會影響他家的風水。為此,老劉多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得知他從小喜愛看書,便先后贈送世界名著、歷史、散文等文學書籍幾十本。正因為媒介傳遞感情,慢慢地,曾曉兵思想受到教育,發生了徹底轉變。不僅支持小組扶貧工程的實施,還擔任了村里圖書室管理員。

于是曾曉兵又寫了一首發自肺腑的打油詩:“暫別鬧市赴塘山,只愿遵從黨派遣。走村串戶探鄉情,噓寒問暖助民生”!

如今的德安縣塘山鄉的石源村,青山巍巍、小河潺潺,一幢幢漂亮的房子掩映在花叢中、茶園旁...,劉繼紅“筑巢引鳳”使貧瘠小山村煥發生機。

“路暢了、水通了、村莊整潔了,企業也落地了,相信大家的日子會越過越好。”劉繼紅每天都要到茶葉種植基地轉轉,看著這片綠油油的茶葉,就像看到了石源村的產業發展的未來,看到了鄉親們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7204.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