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東海之濱看美麗鄉村)
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21)

圖為:方家漁村云霧繚繞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圖為:方家漁村云霧繚繞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中新網臺州5月3日電 (見習記者 范宇斌 通訊員 李貝妮)春光明媚,行走三門灣畔,宛如人在畫中游。遠處青山蔥蘢疊嶂,路旁植被葳蕤,河道彎彎,流水潺潺,美麗鄉村星羅棋布。今年“五一”假期,浙江多地美麗鄉村再掀“美麗經濟”。

圖為:花橋鎮S灣打造“海上田園”攝影小鎮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鄉村熱”的背后,源自于該省多年來循序漸進開展美麗鄉村建設。而今,在東海之濱的浙江省三門縣,當地正從規劃、建設、管理、經營等四個方面,持續對美麗鄉村進行創新和完善,實現美麗鄉村有“顏值”,更有“內涵”。
鄉村面貌亮新顏
從甬臺溫高速三門出口向東不到2公里,一株昂然挺立的百年古樟矗立村口,這是三門縣有名的“盆景村”——海游街道前郭村。
行走其間,一處處品種各異、造型別致的盆景相繼入眼而來,房前屋后、田間地頭,處處皆盆景,勾勒出美麗鄉村的別樣景致。

圖為:海游街道前郭村處處盆景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三門縣蛇蟠鄉,是中國第一部國際獲獎電影《漁光曲》的外景地之一。
曾幾何時,此地空中蜘蛛網般交織著的線網,道路邊雜亂無章的廢物堆……借力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如今漫步漁光曲路,一面面海文化元素的壁畫躍然于墻面,一條條花草點綴的彩色漁船靜“坐”于路邊,一幢幢海島風情的“浙派民居”排列于路兩側。

圖為:前郭村盆景交易市場一角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鎮域就是一個大景區,每一寸土地都可以成為景觀。”蛇蟠鄉黨委書記陳紅琴表示,建設美麗鄉村已經深植到每個村民內心,催動著大家共享共治。
“以前這里環境差,很多游客都選擇去更好的飯店吃飯,現在店鋪環境好了,環境也更美了,我們生意也越做越紅火。”村民李建周在島上開了8年飯店,他笑著說,家鄉蝶變后,老百姓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圖為:蛇蟠鄉整治對比圖 三門縣委宣傳部供圖 攝
農旅融合促增收
鄉村刷新“顏值”,變現“美麗經濟”。
“五一”假期,三門縣花橋鎮方家漁村村民忙得不可開交,各地游客紛至沓來。“客人到我們村,一是呼吸新鮮空氣,圖個清靜自在。二是吃點新鮮蔬菜和小海鮮,所以我們一定要把房間打掃干凈,準備最新鮮的食材。”村民施滿昌忙碌并快樂著。
在方家漁村,不僅有一飽眼福的山海風光,還有一飽口福的海鮮美味,更有別具一格的漁家風情民宿。這個假期,該村6戶42張床位的民宿預訂一空。
花橋鎮依托當地豐富的山、水、灘涂資源和文化底蘊,圍繞“一果”“一鮮”“一畫”,融入攝影、“水產 柑橘”特色產業等元素,正打造“海上田園”攝影小鎮,撬動“鄉村振興”的經濟支撐點。
無獨有偶,橫渡鎮巖下潘村也想著法子讓“美麗生態”變身“美麗經濟”。
該村依托當地自然條件和生態資源,打造潘家小鎮,發展集吃住玩為一體鄉村旅游點,六十多戶村民陸陸續續參與進來,并形成了自己的經營管理模式。目前,每戶年收入達10至20萬元。
近年來,三門縣不斷打響“鮮甜三門”金名片,使得縣域宛若“大景區”,美景“吸睛”更“吸金”。數據顯示,2018年,該縣接待國內外游客433.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47.6億元。
文明花開潤人心
富了“口袋”,也要富“腦袋”。
記者在三門多地鄉村發現,隨處可見的“文化墻”,生動形象的圖畫,把文明鄉風“種”進農民心田。
“近幾年,村莊不但顏值‘靚’了起來,村風更是‘亮’了起來。”說起這幾年鄉村的變化,老百姓紛紛贊不絕口。每當傍晚,各村文化禮堂總有村民進進出出,跳排舞、打籃球、看節目,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讓鄉村熱鬧,讓人心溫暖。
近年來,該縣以“道德紅榜培育文明鄉風、文化禮堂凝聚文明鄉風、古今鄉賢助推文明鄉風、雙百結對共創鄉風文明”四大載體,推進“精神文明之花”在鄉野村落美麗綻放。
在三門,最為老百姓津津樂道的,就是登上“道德紅榜”。
近10年來,該縣先后評選出5000多名村級、1300多名鎮級和200多位縣級紅榜人物,送出動態紅榜460多張,涌現出“誠信老漢”梅光汗、“救人英雄”陳立興、“熊貓俠”盧永軍、“感動中國”候選人何小川等先進典型,“最美”正能量通過“有禮”持續傳播,寫就美麗鄉村“新一景”。(完)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49139.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