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長歌行最驚艷的造型(從長歌行看古裝劇發型演變)
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11)
《長歌行》開播前期女主李長歌的造型頗受吐槽。

圓潤的發際線未起到修飾臉型作用,沒有縫隙的梳發也讓迪麗熱巴看起來像頂了個廉價的假發套,這種視覺效果一度影響了作品首輪口碑。

不過,這部作品也把當很多古裝大劇都省掉的編發重新運用起來,并且完成效果不錯。

女配趙露思的唐風發髻也有編發點綴,這讓小公主地看起來更加精致。

當然,編發加成效果最好還是阿詩勒隼,發型師將草原編發與古典美人尖、現代風劉海相結合,打造出吳磊成年以來的古裝造型天花板。

劇中但凡吳磊露出頭發的扮相都很驚艷,有草原男兒的陽剛颯爽又不失中原古典美男的雋秀精致,形象粗中帶細,帥得很有“小心機”。
可見,細節能決定整體造型的成敗,發型之于影視劇,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

由《長歌行》編發帶來了視覺驚喜,也讓七話忍不住想盤點古裝劇角色的發型演變,一起回憶曾經的古裝發型設計,探討如今的審美風格走向。
巔峰時代 :(約)80年代-2000年初對國產劇古裝劇迷來說,妝發造型的巔峰仍舊需要從老劇中尋找,這不純粹是因為老劇有情懷濾鏡加持,而是早期老劇的造型設計,真的很耐打。

想了解這個時期的古裝發型,一定避不開楊樹云老師,他的代表作《紅樓夢》、《武則天》、《上錯花轎嫁對郎》都能算是古裝造型的里程碑。
三部作品的發型設計全是由楊樹云老師完成,但風格又各有不同,有小說文字參考的《紅樓夢》有后宅生活感,盤發與飾品搭配,風格很典雅。

女兒家的發型多是盤發和編發結合,而且都是用的演員真發搭配假發片,設計雖然復雜但看起來完全沒有臃腫感,反而輕盈脫俗。

也有清新的盤發,搭配一些小飾品,顯得人物典雅大方,但又不會過于成熟。

少婦發型以盤發為主,王熙鳳最為耀眼,她的發型基本上都是婦人盤發,搭配一兩個設計感比較突出的發飾,很有當家主母的華貴風范,卻又不顯繁瑣。

個人很喜歡王熙鳳的葬禮素妝造型,盤發搭配銀鳳發釵端莊大方,額前三顆點綴的珍珠銀鏈又讓整個發型看起來更加靈動,整體的美源于細節的用心。

《紅樓夢》的發型是名門后宅范,《武則天》的發型則主要呈現宮廷的華貴,唐式造型的發髻風格很有辨識度,需要大量假發髻搭配。

但此時的假發髻并不喧賓奪主,觀眾不會有“假”的感覺,只會覺得優雅大氣,而且劇中角色的發髻造型也很多樣化,不同角色、不同時期都有相應設計。
這與當下千篇一律且假發髻過于突出的唐風盤發視覺效果大不相同。

《紅樓夢》需要尊重文獻,《武則天》需要尊重歷史,而介于兩者之間的古偶傳奇劇《上錯花轎嫁對郎》,則完全沒了束縛,發型風格更加松馳。

編發、盤發、飾品的搭配在這部劇里被運用到了極致,沒有框架束縛之后,只不要違背人物設定,楊樹云老師的設計便完全是怎么美怎么來。
武術之家出身的李玉湖沒有足夠家底支撐、性格也比較豪爽,便把發型巧思集中在多樣編發與盤發設計,發飾很簡單,活潑又不失嫵媚感的美人便面世了。

富商之家的杜冰雁則采用端莊大氣的盤發,并且搭配很多華麗的發釵,這里還要點贊楊樹云老師,他能把量多且顏色豐富的發釵搭配的出高級感。

最經典便是黛玉白色圓珠發釵,據楊樹云老師透露這個飾品是很便宜的白瓷珠,但注意到黛玉發型的觀眾,大多以為這個發釵很貴重。

此時的內地古裝劇發型設計楊樹云堪稱魁首,其他作品亦不遜色,設計都講究精致,編發、盤發、精巧的發飾是最能將體現這種風格優勢的搭配元素。
《還珠格格》兩位女主的發型便很出色,設計沒有那么復雜,卻視覺效果很贊。

男人戲《康熙微服私訪記》亦沒有在女性角色的發型上偷工減料,多位客串的大美女都有漂亮的盤發造型,走了小家碧玉風格。

同期港劇發型設計對內地觀眾的審美也影響頗大。
在內地影響力最強的TVB劇當時已經開始貫徹節儉風格,發飾沒有內地那么精美多樣,但他們會在配飾成本不高的編發與盤發上花費心思。

翁美玲的幾部古裝劇便是最佳代表,黃蓉的嬌俏便離不開俏皮的編發。

后續幾部古裝劇也多采用了編發或盤發搭配簡單的發飾,飾品成本沒有那么高,但有古韻又有生活氣,這種風在TVB劇中延續了很久。

跑個題,2005年后TVB古裝發型逐漸走起華麗風,高聳的發髻與琳瑯滿目的飾品看起來就有金錢的味道,卻失了美感與精致,多了暴發戶氣質。

在古裝發型的巔峰時代也穿插了一些江湖簡約、質樸民間等風格,但行業整體設計走向還是以精致典雅為主,完全不會過氣,直到當下也仍舊讓人驚艷。
亂舞時代:(約)2000后至2015年前后這個時代也可以稱為殺馬特時代,字面的意思想必觀眾瞬間便能GET,盤點古裝奇葩發型時,這個時期是最大的素材庫。
舒暢版建寧公主夸張的假發髻;

頂著一個鞋底盤發(?)的美女阿嬌;

全員被雷電擊打過的風云2群像;

多彩雞冠頭的七仙女……

正劇、傳奇、武俠、言情古裝劇全數中招,設計師的天馬行空造詣在這個時期扎堆井噴,沒有古裝劇不敢用的發型,只有觀眾想像不到的腦洞。
不可否認,這些群魔亂舞的發型里有一些借鑒了歷史畫像,并不全是毫無根據的設計,但正如楊樹云老師所說,影視藝術不是考古,美感至關重要。

如果不能在歷史文化的基礎上展現古風之美、讓觀眾感受到藝術的魅力,那么再還原又能有什么意義呢?
更何況,無依據純奇葩的殺馬特更是居多的。
當然,設計師們的“亂舞”并非只有辣眼睛的成品,有些殺馬特的設計也給出了意外的驚喜,比如《武林外史》里白飛飛五毛樹葉裝。

如今看起來發飾委實廉價,但放在古典美女身上,很有空靈仙氣。
《風云》第一部的殺馬特發型也意外發揮出了作品獨有特色,男性角色的負離子長發和燙頭很硬漢,不符合歷史,但有傳奇風范。
(劇好看的話,雷人造型也能有點小濾鏡……)

女性角色的發型也代表了當時武俠劇的創新風格,大陶紅的公主切、蔣勤勤的捕夢網,都是由特殊元素點綴,視覺效果很不錯。

童年兩大古偶巨頭之一的周易影視也是殺馬特風格的忠實粉絲,男性演員清一水的燙頭和離子頭,女性角色發型設計比《風云》還要有腦洞。

最初看起來有點別扭,但隨著幾部作品口碑大爆之后,漸漸也成了當時的流行風格,網上還出現不少模仿劇中“時尚”發型的中二青年們。

除了給出正反兩極分化觀感的殺馬特發型,早期的精致風格仍舊有一些劇組在沿用,與此同時,行業也出現比較生活化的簡約盤發風格。
另一古偶巨頭唐人是個中代表。
男性角色鐘愛從劉海上做設計,女性角色則仍舊專注在編發和盤發上玩出新花樣,大爆劇《仙劍》里的趙靈兒和林月如便是當時流行的簡約美。

這種風格直到當下仍舊被唐人古偶鐘愛,屬于比較耐打的派系。
無論千奇百怪的殺馬特風,還是從巔峰時代蛻變出現的簡約美,或許觀眾反饋褒貶不一,但都有其專屬特色,可以看出,這個時期設計風格有注重個性的發揮。
而個性,恰巧是接下來的時代逐漸喪失了的底色。
“極簡”時代:(約)2015至今2015年左右仙俠IP受到全行業的鐘愛,《古劍奇譚》、《花千骨》、《三生三世》實現三連爆,徹底奠定了仙俠劇的熱門地位。

因為早期的仙俠劇多脫胎于熱門游戲,一開始的發型風格還有唐人古偶的審美傾向,會在簡約編發、盤發的基礎上增加游戲和一點殺馬特元素。
后續仙俠小說IP逐漸受寵,行業在早期仙俠風和簡約盤發的基礎上又做出了新一輪的演變,整體風格可以總結為“極簡”風格。
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張叔平和奚仲文。
奚仲文的代表作是《花千骨》,男性角色統一采用黑長直發型,女性角色則在黑發長的基礎上加簡潔的編發設計,幾乎無發飾點綴。

張叔平的風格大家已經很熟悉了,“梳平”外號全網皆知,他很愛讓角色露出大腦殼,被吐槽后風格變化仍舊不大,很多劇一看發型就知道是他的手筆。

在這些仙俠劇里,高束發、黑長直、高馬尾、丸子頭出現頻率頗高,隨著幾部劇大爆之后,非仙俠題材的古偶也開始借鑒這種發型風格。

這便導致行業相似發型扎堆,古偶作品多的演員經常出現“半永久”發型,比如趙麗穎之于丸子頭,初看觀眾是驚艷的,后續觀眾便審美疲勞了。

而且,越是大制作古偶,越鐘愛極簡風格發型,比較復雜的編發、盤發與精致發釵搭配設計,幾乎在古裝大劇里絕跡,《長歌行》出現大量編發,已算罕見。
當然,這中間也有不少在堅持精致發型設計的劇組,但占比量實在太低了,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直到當下,極簡風格仍是行業追捧的“主流”。

剛剛官宣的古裝劇《且試天下》男女主便全數采用常見發型之高馬尾,路透照出現后立馬有網友覺得眼熟,因為過度鐘愛極簡風導致雷同的情況屢見不鮮。

極簡發型風格有其養眼之處,在巔峰時代的發型設計里,這種風格便驚艷過觀眾,TVB版《神雕俠侶》男女主的造型,便有極簡則至仙、至美的韻味。

在這種風格受寵之初,除了一些實在與演員條件不搭的造型外,其余設計觀眾的反饋都不錯的,但當一種風格逐漸泛濫時,便不那么友好了。
巔峰時代楊樹云的精致設計很受寵,但行業是百花齊放的,影視作品都在努力讓觀眾感受到藝術之美,想方設法讓演員、鏡頭更加漂亮,探討影視藝術之美。

而當下,清一水的黑長直、簡單束發、高馬尾、丸子頭,沒了古裝發型設計的個性呈現,亦沒了巔峰時代精致設計的底蘊,這是藝術演變之殤。
究其原因,還是做藝術和做商品、工匠成品與流水成品的區別。
《紅樓夢》發型經典至今,劇組付出的是大量精力研究探討,一個角色的眉形怎么畫?黛玉的發釵要怎么體現人物個性?每一個細節設計師都要顧全。

在拍攝黛玉出場戲時,為了達到人物出“手”即驚艷的效果,陳曉旭的手化妝化了兩個小時,楊樹云全程跟進,連光線的配合都考慮到了。
而古裝造型里的編發、盤發和珠釵修飾,很考驗造型時間與設計搭配,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給做發型,沒有符合人設與演員條件的精巧構思,成品便不會出色。

簡而言之,達到這些效果,需要付出足夠的時間與資金成本投入。
當下影視作品里非常罕見的編發、盤發以及多樣發飾搭配,觀眾仍舊是鐘愛的,否則《紅樓夢》、《上錯花轎嫁對郎》的造型也不會經常被網友膜拜。
這樣精致風的設計,難道當下已經沒有團隊能打造出來了嗎?非也。
熟悉漢服圈的網友會發現,很多漢服粉自己DIY的發型設計,往往都比影視劇有設計感、夠古風古韻,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也證明了這一點。

演員宣璐在劇中的造型大多是極簡風格,很多劇造型換湯不換藥,但在綜藝舞臺展現漢服之美時,反有了點巔峰時代設計的影子。

臺下給演員做陪襯的漢服小姐姐們,發型更是“百花齊放”,多樣風格的盤發,耗費時間的編發,搭配得當的飾品應有盡有。

能夠設計出精品的人才一直在都在,古典創作的底蘊并不是欠缺執行者,缺得是行業想要的效果,想給觀眾什么樣的成品。
如果拍攝檔期不夠用、在妝發上的成本不足,那么,當下流行的極簡風,便是一個很好的選項,方便、快捷、又不需要設計師耗費太多心血創作。

個性化的設計永遠沒有流水線的制作省時省力又省錢,當行業追求效率與成本時,效果未知的藝術品怎么能比得上流行“商品”的性比價呢?
但藝術需要靈魂,沒有靈魂的“商品”永遠不能替代藝術的價值,希望影視行業能多點匠心匠藝回歸,少點沒有靈魂的流水線“商品”。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038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