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云南德宏隴川縣目瑙縱歌節(美麗云南第二季)
發布時間:2024-06-30閱讀(18)
隴川,傣語稱“勐宛”
意為太陽照耀的地方
地處祖國西南邊陲
位于德宏州西南部,西與緬甸毗鄰
國境線長50余千米
章鳳口岸是中緬兩國
繼畹町、瑞麗口岸之后的第三個陸路通道
隴川也成為
中國西南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重要通道
和孟中印緬經濟走廊上的重要節點

(隴川縣城)
這里山圍蔗海,水繞青川
希望、活潑、熱情、包容
在隴川的大地上冉冉升起
歷史沿革
據《隴川縣志》記載
東漢為永昌郡哀牢縣屬地
公元1276年,元置麓川路
公元1355年,改置平緬宣慰使司
公元1384年,明置麓川平緬宣慰司
公元1444年,革除麓川,立隴川宣撫司
執掌麓川本土,隴川之名始于此

(隴川宣撫司)
1950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121團2營和平進駐隴川
隴川和平解放
成立各族各界行政委員會
1951年成立隴川縣各民族聯合政府
由此掀開了隴川新的歷史篇章
多元一體
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傈僳族
德昂族、漢族等多個民族居住在
這片1873平方千米的土地上
相互依存、交流交融
共同創造出這里的文化薈萃
隴川作為目瑙縱歌之鄉
每年正月十五舉行的目瑙縱歌節
已經成為了各個民族交流
交往、交融的平臺和紐帶
這個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
數萬人踩著同一個鼓點起舞
規模宏大,震撼力極強
是中國西部地區的民族狂歡節
有“天堂之舞”“萬人狂歡舞”的美稱

(目瑙縱歌)
“目瑙”是景頗語,“縱歌”是載瓦語的直譯
意思是大家一起來跳舞
相傳目瑙縱歌為太陽神所授
在景頗山寨
目瑙縱歌按其內容可分為
祭祀木代貴的“木代”目瑙
出征的“達如”目瑙
重大迎賓或節慶的“克拉”目瑙
祝壽舉行的“柱罷麗”目瑙
是景頗族獨有的集歌舞、祭祀
宗教于一體的藝術盛宴
隴川縣戶撒阿昌族鄉
是全國最大的阿昌族聚居地
每年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是“阿露窩羅節”
以村寨為單位舉行
傳唱遮帕麻遮咪麻的創世史詩
向創世始祖致敬
圍著神座唱起則勒歌,跳起阿露窩羅舞
表示對祖先深深的謝意
古寺、佛塔隱匿于山水林泉間
自然風光旖旎,青山環伺
戶撒河緩緩從中流過
四季鳥語花香,被稱為“佛祖花園”

(阿昌族鄉——戶撒)
多元民族的融合故事
書寫了一部見證民族融合的
才華和智慧、共同奮進的史詩
三寶一絕
隴川有“三寶一絕”
第一寶為戶撒阿昌刀
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
以其精湛的工藝著稱
有“柔可繞指,削鐵如泥”之譽
2006年戶撒刀鍛制技藝被列為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戶撒阿昌刀)
阿昌族銀佩飾被稱為第二寶
銀插針、銀耳環、銀項鏈
銀手鐲、銀戒指、銀紐扣、銀衣鏈
銀腰鏈、銀泡花、銀花飾
各種銀佩飾
都是由阿昌族民間銀匠手工制作而成
不僅是男女服裝的佩飾物
還是財富和光明的象征
款式多樣、精巧細致
將民族手工藝術展示的爐火純青

(制做銀器)
戶撒煙,又名竹桿煙,為晾曬煙
以煙葉厚實,煙味醇香,煙絲細膩
柔軟、色澤鮮艷、加工別致而聞名
被稱之為第三寶
有“戶撒草煙賽重九”之說

(過手米線)
不可錯過的舌尖美味
就是一絕的戶撒過手米線
這個阿昌族特有民族佳肴
相傳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因其酸辣鮮香,軟糯無渣
解暑清涼而獨具一格
夏日有晴川、冬日有暖陽
說的就是隴川
沉靜而深邃;寧靜而致遠
END



相關信息
云南省情系列微視頻《美麗云南》(第二季)由云南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出品發行,北京中外名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攝制,已陸續在百度等網站及各新媒體平臺播出,敬請大家關注搜索“云南地方志”名稱注冊的騰訊微信公眾號、騰訊企鵝號、新浪微博賬號、頭條號、抖音賬號等圖文社交媒體、視頻門戶網站、視頻平臺觀看,也可以在百度搜索“美麗云南”,進入百度百科詞條(秒懂全視界)在線觀看完整視頻,還可以關注搜索以“美哉云南”名稱注冊的大魚號、愛奇藝號、網易號、搜狐號、優酷視頻門戶網站和微視、美拍、快手、最右、秒拍等平臺觀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151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