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女生經常用高跟鞋代表什么(從心理學角度淺析)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20)
文 | 湯米
有沒有發現,英文中“偏見”(prejudice)和“預判斷”(prejudgement)源自相同的字根。
可以理解為預判斷不可避免的帶有偏見和誤解,就像是在做出判斷之前你已經給某個群體賦予了一個框架。
你透過框架來審視某個群體,必然是看到你想看到的輪廓,這既是思維慣性也是人性,為什么這么說呢?

很多人認為,女性的語言能力強于男性,邏輯思維不如男性。
這種觀點不僅僅融入了交流,更是一種思維慣性,本質其實是男女兩個群體的碰撞。
男人希望貼上邏輯思維強的標簽,女性則傾向于前者。
這可能符合部分情況,但并不絕對,其實就是一種偏見,更是一種便捷的思維方式。
以這種思維方式可以減少群體之間的矛盾,增加行為效率,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職,相互尊重、互不傷害。

拋開偏見,整體來看男性和女性,從各個方面來看,有著大量差異。
那么從怎么樣的角度去認識這種差異,并且更好地促進兩性之間的分工和協作,無疑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兩性有別:從身體到存在方式兩性之間的差異是亙古不變的,早在原始社會當中,人們就開始根據男性和女性在體力、耐力以及做事細致程度等方面的明顯差異,規劃出了一個基本的社會分工。

包括游獵社會的男性狩獵女性采集,農業社會當中的男耕女織,甚至是在當代社會的男主外女主內分工觀念,其實都是兩性在社會當中差異的一種延展。
如同社會分工一樣,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會在潛移默化當中去幫助人們建構一種對于兩性的看法。
樂府詩《木蘭辭》當中有這樣一句:“安能辨我是雄雌?”但在現代社會當中,我們總有各種辦法去區分一個人的性別的。

最基本的,在生理層面上,無論是長相、身形還是生理構造,兩性之間的差異是十分巨大的。
其次,在人們的意識觀念層面上,男性在社會當中的形象似乎應該是偉岸的、有力的、堅毅的;而女性的形象則應該是柔和的、乖巧的和明媚的。
這也是為什么當一些男性的娛樂明星在臉上涂脂抹粉,行為也有些陰柔的時候,大眾會感到不適應。
我們應該清楚的一點就是,社會尤其是大眾媒體會潛移默化的幫助人們更清楚認識到兩性之間的差異。

2020年,央視的傳媒部門曾發布過一條對于男性藝人著裝及行為等的規定,幾乎算是明令禁止了所謂男性藝人“陰柔風”的存在。
這一舉措還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議論和爭端,甚至有女性網民認為這是對于廣大女性的一種歧視。
在此事處于風口浪尖上之時,某著名編劇曾面向大眾發布過一則視頻,并且在視頻當中給出了他的理解:
他認為,這種男性藝人呈現出一部分女性特征的來源是日韓。
近年來,由于包括日韓在內的許多國家對護膚美容以及化妝品等產品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所以,他們急需擴大自己的銷路,原本僅僅由女性來購買這些產品,已經無法滿足成本的需求。
于是,他們開始營造一種“男性也需要好好打扮自己”的觀點,以此來改變廣大男性的觀念,以此來增加男性群體對于這些產品的購買意愿。
關于這種說法是否屬實暫且不論,我們確實可以發現,商家和資本在近年來對于兩性消費和審美的方面所施加的一些影響。
不斷更新的所謂流行穿搭潮流就是最好的證明,當某些衣物和服飾成為時下最流行的產品時,其銷量便會有明顯的增長。

在我們一貫的觀念當中,高跟鞋這種服飾幾乎是和女性群體畫等號的,盡管在其被發明的時候,用戶群體更多是男性,這其實是一種刻板印象。
從心理學角度看,正是因為刻板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導致了一些慣性思考。
生活中,我們經常自認為對這個世界了如指掌,于是憑借一些片面的信息推測某個人群的特征,最終形成刻板印象。
信息來源包括父母、長輩、朋友的議論和態度,也可能是社交媒體對于某些人群特征不正確的信息加工。

其錯誤思想的大量灌輸都有可能讓你形成對某一類人群的刻板印象,并且影響深遠,最終造成你喜歡或者討厭他們。
由于刻板印象基于我們的已有經驗,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進行社會認知時會顯得過于主觀,造成判斷上的錯誤。
一提到“頂梁柱”、“主心骨”等詞匯,我們首先想到的便是男性,
但實際上在很多家庭中女人才是經濟的主要來源;提到“溫柔”、“賢惠”等詞,
我們會想到這是女性的特征,但人與人之間的性格差異非常明顯,
很多女性獨立且堅強,與之毫不搭邊。
正如一提到高跟鞋,我們就會想到女性一樣。
而我們忽略了,高跟鞋最開始是為男性發明的。

我們再以名字中的性別傾向為例,看看名字中的性別傾向對評價機制的影響。
如果把名字按性別印象來分類,可將其分為女性化名字(聽起來很像女性),男性化名字和中性化名字(不能從名字判斷其性別)。
《心理學報》公號上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是關于個人名字與刻板印象的關系研究。
該研究結合了刻板印象內容模型,從性別化名字感知入手,探究了性別化名字對人際交往的評價機制的深遠影響。
研究團隊邀請了多名被試,對相應的男性化名字與女性化名字進行能力程度與熱情程度的評判。
結果發現,人們普遍認為男性化名字的人有著更高的能力,而女性化名字的人往往熱情度會高過男性化名字。

由此可見,名字所帶有的性別傾向會影響著人們對于名字主人各方面能力的評價與感知。在大部分情況下,人們對于男性化的名字會按照對男性的固有印象進行判斷。
比如,能力高、為人果斷、理性,即在大部分時候都是將這種名字物化為男性社會角色來進行感知。
同理,女性化的名字也會讓人們對其產生關于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諸如,熱情、親和、伶俐、可愛,這些其實都是對女性的評價。
可以看到,傳統的社會氛圍中,我們的很多針對于女性的評價都受到女性角色刻板印象的影響。
正如我們對于高跟鞋使用群體的賦予。

在之后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高跟鞋由于其獨特的外貌和實用性而成為了更受女性青睞的一個物品。
但最近幾年,留心的人可能會注意到,似乎在街上會穿高跟鞋的女性已經越來越少了,即便是一些追求時尚的年輕女性,也越來越不傾向于將高跟鞋作為自己日常穿搭的一部分。
在某社交平臺上,有用戶曬出了自己在地鐵當中觀察乘客腳上所穿鞋子的情況,這名用戶發現已經很少有高跟鞋的身影出現了。

那么,為什么高跟鞋這樣一個曾經作為女性群體象征的服飾,幾乎在一夜之間消失了呢?
大多數對這個話題有過參與的女性都表示:盡管高跟鞋象征著女性的美麗和溫柔,但如今的社會生活顯然已經無法讓更多人去忍受它所帶來的不適應。
這就像一把雙刃劍,這位女性帶來美的同時也在折磨著她們的身體。
所以,現在更多女性在選擇自己的服飾搭配時,除了會重視服裝的外貌和顏色,更多情況下也會考慮舒適度。

有的網民表示:高跟鞋在歷史舞臺上的逐漸退出,很有可能意味著如今女性的“女人味兒”越來越淡了。
但對于廣大女性群體而言,對于外界定義的美麗和自身的舒適究竟孰輕孰重,還是很容易選擇的。
The End -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349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