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清朝的九大鐵帽子親王(清朝鐵帽子王十)
發(fā)布時間:2024-07-17閱讀(32)
清朝歷史上一共有兩位恭親王,一位是康熙皇帝的弟弟常寧,這位恭親王不太著名,而且不是世襲罔替的親王,因此很快就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第二位恭親王就是晚清大名鼎鼎的奕?。

恭親王早年照片
奕?是道光皇帝第六個兒子,他出生在道光十二年,生母是后來的孝靜成皇后。
道光皇帝一生共有九個兒子,其中次子三子夭折,長子也在二十多歲時死去,據(jù)說是因為不爭氣惹怒道光,被道光誤傷而死。
三個兒子的死讓道光帝傷心了一段時間,好在后來道光帝又有了六個兒子,這六個兒子,道光帝愛憎分明,五子因為實在不喜歡被過繼了出去,老七到老九太小,他喜歡的兒子就只有老四奕詝和老六奕?。而對這兩個兒子,道光對奕?的喜愛還可以再加一個“最”字。

道光皇帝畫像
奕?是道光帝最喜愛的兒子,他從小天資聰穎,智商極高,再加上師從名儒,對儒家經(jīng)典十分精通。同時奕?武藝出眾,他曾經(jīng)自創(chuàng)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這令道光帝十分高興,一再對人說道:“這孩子像我,這孩子像我。”隨后他親自給兒子的槍起名為“棣華協(xié)力”、刀取名“寶鍔宣威”,并且把清初名將多鐸的戰(zhàn)刀白虹刀賜給了兒子。
和奕?相比,他的四哥奕詝就顯得不起眼了,除了排行靠前,基本上沒什么優(yōu)勢,雖然母親是皇后,但是很早就過世了,因此他沒有母親的支持;無論文武他都沒有突出優(yōu)點,自然難入父親的法眼;而且他身體殘疾,據(jù)說她的母親為了讓他提前出生搶占長子的名份,服用了藥物,導致奕詝早產(chǎn),腿有毛病。如果這樣看來,這個皇位肯定是奕?的了,畢竟清朝并沒有嫡長子繼承的制度,向來都是選賢。可惜的是最后的結果居然是奕詝勝出,這是怎么回事?
奕詝雖然沒有什么優(yōu)勢,但是他有一個好老師杜受田。世上沒有哪個老師不希望自己的學生出息的。杜受田自然希望自己學生能當皇帝,可是奕詝并沒有優(yōu)勢,樣樣比不上奕?,這可怎么辦?
看著老邁的道光帝和聰明伶俐的奕?,杜受田最后思索出一條奪取皇位的辦法并且教給了自己的學生。
奕?聰明優(yōu)秀既是優(yōu)點也是缺點。他被人時刻關注著,尤其是道光帝。人不可能不犯錯,奕?也不能一直優(yōu)秀,奕?一旦有過錯也就會被無限放大,反而對自己不利;相反處于不利狀態(tài)奕詝則屬于無人關注的對象,只要小心謹慎不犯錯就是優(yōu)秀。同時他讓奕詝大打親情牌,道光帝這個時候老了,人一老就沒有那么多雄心壯志,就特別注重親情,老人不希望孩子有多大本事只希望子孫平安環(huán)繞膝前。
因此每當?shù)拦獾壅僖妰蓚€兒子聊天時問起國家大事,并說起自己身體有病的時候,奕?只是略微關心一下父親,就投入的談起國家大事!相反奕詝卻不說話,只是跪在地上痛哭,表示對父親身體不適感到憂傷。
道光帝晚年一直在考慮立儲問題,這個時候清朝剛剛經(jīng)歷了千年未有的變局,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轟開了中國國門,清朝割地賠款喪權辱國。國家滿目瘡痍,但是道光帝已經(jīng)六十多歲無力改變現(xiàn)狀,因此他希望選擇一個優(yōu)秀的兒子繼承皇位,帶領大清繼續(xù)向前,如果這樣奕?是最佳人選;不過他轉念一想,又舍不得特別孝順的四兒子奕詝,這么仁孝的兒子如果當皇帝一定會愛民如子,給百姓造福,因此他一直處于兩難決斷之中。
后來道光帝帶著眾人去打獵,這是奕?發(fā)揮才能的最佳機會。他在狩獵中獵物最多,獲得了在場所有人的夸贊,相反奕詝一只獵物也沒打到。道光帝就問他怎么回事?奕詝就用老師教導的話語說道:“現(xiàn)在正是春天,飛鳥野獸正是成長的時候,我不忍心殺死它們,違抗上天好生之德。”道光帝聽了,十分高興,情不自禁說道:“這真是為帝的人應該說的話。”從此他的內心開始傾向于奕詝。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終于下定決心要立儲了,按照規(guī)定他譴走了所有太監(jiān)宮女,一個人在宮中寫立儲密旨。據(jù)說有個太監(jiān)在宮門處看到道光帝拿起筆剛要寫,卻又放下了,然后在書案前來回踱步,臉上滿是愁容,看來他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到底立誰為太子。
道光帝來回走了好久,思考了半天,突然長舒一口氣,似乎決心已定,于是走到書案前,開始書寫起來。
偷看的太監(jiān)雖然看不見道光寫的什么,但是根據(jù)道光用筆的動作,特別是其中一豎特別長,而奕?的名字最后一筆就是一豎,于是他認為道光帝最后選擇了奕?。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三,道光帝病危,于是王公大臣和皇子們一起守在道光居住的慎德堂前等待最后時刻。
道光帝臨終前特意將奕?叫到了跟前看了這個心愛的兒子一眼,隨后嘆了一口氣,命人取來了立儲密旨。
當著大家的面密旨被打開了,當大臣念道:“皇六子奕?……”大家都認為奕?已經(jīng)成為皇太子了,奕詝已經(jīng)出局的時候,馬上峰回路轉,“封為親王。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奕?出局了,毫無優(yōu)勢的奕詝成為大清新的皇帝,在場所有人幾乎都吃了一驚。

道光立儲密旨實物
奕?失掉了皇位,同時也失掉了一切,在父親死后,他和哥哥奕詝的關系迅速惡化,以至于在咸豐年間,奕?都是個可有可無不受重視的人。
奕詝就是咸豐帝,他早年喪母,因此是被奕?的母親靜妃撫養(yǎng)長大的,因為年齡相差無幾,奕詝和奕?關系很好,兄弟二人親密無間,但是生于帝王家,關系再好面對皇位也不可能互相謙讓,于是兄弟二人為爭奪皇位開始心生嫌隙。

咸豐皇帝畫像
咸豐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對父親立儲密旨中的內容很不滿意,按理說立儲只寫自己就可以了,為什么要把奕?寫上,而且指名封親王,甚至排在立自己為皇太子之前,這不是說明奕?比自己重要,而且給人以這個皇位是奕?讓給自己的感覺!雖然不滿畢竟是父親的吩咐,于是他只能封奕?為親王,不過他特意挑了“恭”這個字作為封號。為什么挑這個字?有句話是“兄友弟恭”,就是告訴奕?,對自己要恭敬,做到弟弟的本分,千萬別以為這個親王是父皇給你的就不把我放眼里。同時他沒有絲毫重用奕?的意思,只是按照慣例,給了奕?一些閑職!不過畢竟是兄弟,雖然不用,但是生活上還是要優(yōu)待的,于是他特意下令,讓已經(jīng)降爵的慶王一家騰府搬家,把慶王府賞給奕?做府邸,從此這里就被稱作恭王府,而之前這就是著名的和珅的府邸。

恭王府
王府不重要,面子最重要,奕?對四哥奪走自己的皇位并故意冷落自己這件事很生氣,暗下決心一定要出這口氣給自己爭回面子。于是他積極爭取讓自己的母親成為太后,沒想到這個太后事件成為兄弟二人最后撕破臉的導火索。
靜妃是奕?的生母,咸豐的養(yǎng)母。她自嫁給道光后先后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在咸豐生母孝全皇后死后,本想進位皇后,但是道光帝認為康熙皇帝一生立了三個皇后,追封了一個皇后,自己不能超過康熙皇帝,因此只是讓靜妃管理后宮,就是不封她為皇后。
咸豐帝登基后,靜妃認為自己撫養(yǎng)皇帝有功希望晉封為太后,這樣也算名正言順了,奕?也希望母親當太后,這樣自己身價倍增,但是咸豐帝沒有這樣做,只是晉封養(yǎng)母為康慈皇貴太妃,這讓奕?母子十分不滿。
咸豐五年,靜妃病重,咸豐雖然沒有尊養(yǎng)母為太后,但是對養(yǎng)母還是很孝順的,他急忙去看養(yǎng)母,在那里他看到了奕?。
奕?多次希望咸豐尊母親為太后,但是都被拒絕了,這次他不能錯過機會了,于是說道母親已經(jīng)處于彌留之際,已經(jīng)無力回天了,但是就是不咽氣,看著很痛苦,想必是想獲得太后的封號才肯閉眼。
咸豐一聽養(yǎng)母病重也很著急,心情很是混亂,于是順口答音說了幾個“嗯哦”之類的詞語,就是表示自己知道了。沒想到奕?認為這就是咸豐同意了尊母親為太后的旨意,于是趕緊讓禮部起草旨意并公布了出去。
咸豐帝對奕?“假傳圣旨”非常憤怒,不過他無法改變,畢竟皇帝金口玉言。于是只得尊養(yǎng)母為太后。不過他也有報復手段,在養(yǎng)母去世后,他下令裁減養(yǎng)母太后葬禮規(guī)格,同時養(yǎng)母的謚號不許寫上父親的謚號,使得養(yǎng)母的太后大打折扣。同時對活著的奕?,免去一切職務,讓他成為了一個閑散王爺作為懲罰。
奕?從此坐上了冷板凳,一直到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奕?終于反擊了。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咸豐帝驚慌失措,他根本就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一亂局,于是帶著老婆孩子和親信逃到了熱河,在走的時候,他想起了弟弟奕?。于是不懷好意的任命奕?為全權欽差,負責隨后的和談。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這種亂局奕?也從沒見過,不過他沒有害怕,相反他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有禮有節(jié)的同洋人進行談判,當然弱國無外交,最后依然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不過在這次歷練中奕?的膽略和才能讓人刮目相看。由于經(jīng)常和洋人打交道,并且他排行老六,于是看不慣他的人給他起了個侮辱的外號“鬼子六”。
條約簽訂,北京安全了,但是咸豐帝卻不愿意回來,最終死在了承德。雖然有矛盾但是親情還在,奕?為哥哥的死很難過,但是隨后的一件事讓他馬上火冒三丈。
哥哥死了,皇位自然由侄子載淳繼承,這沒有問題,但是輔政大臣居然沒有自己,要知道自己可是皇帝最親近的人,相反遠的不能再遠的鄭親王怡親王居然位列輔政大臣,他心中極為不滿。恰巧這個時候承德傳來消息,他的兩位嫂子對八大臣也十分不滿,因此招他前往商量對策。
好容易趕上這么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奕?絕不能錯過,于是他主動要求前往承德奔喪。
對于這個合理的要求,八大臣不是沒有顧慮,只是想了半天也沒想到拒絕的理由,不得不同意其前往。

顧命八大臣影視圖片
到了承德后,奕?就和嫂子會面,商量了對策,奕?表示外國勢力絕對沒問題,同時這件事必須回北京處理。
之后發(fā)生了政變,顧命八大臣被處理,慈安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奕?也被授予議政王頭銜,掌管軍機處和總理衙門,成為清朝實權人物。

總理衙門
奕?的眼界就是比他的哥哥咸豐高,因此他積極推行洋務運動,試圖用洋人的辦法來使大清壯大富強,同時他重用漢族官員,讓他們極力剿滅太平天國,總之在他的積極推動下,清朝出現(xiàn)了中興的苗頭。
不過當共同的敵人消失后,昔日的盟友就開始轉變成敵人了。奕?和慈禧太后的矛盾開始凸顯出來了,他們當初結盟本來就是各有所需,兩個人的思想政見根本不同,因此隨著太平天國運動覆滅,他們開始斗爭起來。
一次他們因為政見不同再次爭吵起來,爭論是奕?用的漢人太多,說的吵了起來,慈禧突然說你事事與我為難,我革了你的職。面對慈禧的威脅,奕?毫不畏懼,他表示我是先皇第六子,你革了我的職,也革不了我的皇子。
這話氣的慈禧當時就哭了起來,隨后慈禧下令將奕?的議政王革掉,但是此時的奕?正是人生最輝煌地時候,勢力龐大,雖然革掉議政王頭銜,絲毫不影響奕?的權力,慈禧看到無法除掉奕?,自己現(xiàn)在還必須依靠奕?,只能忍下這口氣,最后雙方和好,并且在幾年后,賜給奕?世襲罔替的特權,由此奕?成為清朝第二位恩封的鐵帽子王。
同治十三年,同治皇帝突發(fā)奇想要修復圓明園,這是一項耗資巨大不合時宜的工程。奕?以國事為重極力勸諫侄子不要這樣做,國家財政困難,應該先忙國事。說得多了,同治很生氣說道:“我的位置讓給你當怎么樣?”隨后下令革去奕?的親王世襲罔替,并且降爵為郡王。小皇帝的舉動讓慈安慈禧兩太后大吃一驚,她們極力阻攔,在訓斥了小皇帝后,恢復了奕?的世襲罔替。
奕?天真的以為大清朝還在自己的掌握中,還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天下,因此對慈禧毫不畏懼,但是慈禧在暗中積攢力量,于是大清權力對比開始改變,慈禧的力量開始上升而奕?力量開始下降,并且在慈安太后去世后,奕?失去了一個制衡慈禧的幫手,同時長年和慈禧斗爭使得他逐漸磨平了昔日棱角,變得銳氣消退,逐漸的循規(guī)蹈矩因循守舊,因此很快就發(fā)生了“甲申易樞”,奕?毫無反擊之力,被慈禧開除一切職務,從此賦閑在家十年之久。

中年恭親王照片
光緒十年爆發(fā)中法戰(zhàn)爭,以奕?為首的朝廷大臣對這次戰(zhàn)爭居然手足無措,拿不出應對方法,是戰(zhàn)是和舉棋不定,以致前方節(jié)節(jié)敗退。
利用這個機會,慈禧馬上下手,將以奕?為首的軍機處全體人員全部罷免趕出權力中樞,代之以自己的親信,至此慈禧徹底清除了奕?的全部黨羽,獲得了全部權力。
面對慈禧的突然襲擊,奕?雖然不滿但是無力還手只得認命,保住恭親王的爵位回家養(yǎng)老。
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國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在這個危難之時,慈禧太后想起了奕?,重新任命他為總理衙門大臣,但是奕?只是占了這個位子,出工不出力,其實這不能怪他,他面對這種困局實在無回天之力。
不久之后,光緒帝意圖變法挽救王朝,因此召集王公大臣商量對策,認為只有變法才能拯救國家,但是在這次會議上奕?一言不發(fā),他是反對任何變法的,他一直堅持洋務運動,西方的科學技術可以用但是制度不能改。

晚年恭親王照片
不過奕?這個時候不管贊成變法還是反對變法,都起不到什么作用了,他已經(jīng)是一個無職無權賦閑多年的老人了,很快他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在光緒二十四年去世,享年六十六歲。據(jù)說奕?晚年曾經(jīng)說過一句話就是“沒想到我大清宗社乃亡于方家園”,方家園是慈禧入宮前的住處,后來隆裕太后也是從這里入宮的,最后清朝真的是在隆裕太后手中滅亡,真沒想到奕?居然一語成讖。奕?死后的謚號是“忠”,清朝親王只有兩個人獲得這個謚號,另一個是多爾袞。
后人
奕?一生宦海沉浮,和皇位擦身而過,受打壓多年,可謂不幸,沒想到他的家庭生活也是不幸。
奕?一共有四個兒子,兩個夭折,長大成人兩個。這兩個里面老二被過繼出去,只剩下一個長子,偏偏這個長子還是個不堪造就的紈绔子弟。
奕?長子名叫載澂,少年時十分聰慧,可惜成年后卻成了個十足的浪蕩子敗家子。他年紀和同治相仿,因此被選為同治的伴讀,但是他卻經(jīng)常帶著同治出宮,甚至去煙花柳巷找樂子,據(jù)傳說同治的死就是和出宮找樂子有關。帶壞小皇帝這讓奕?十分生氣,他教育子女也沒有別的辦法,只是打罵,沒想到這更刺激了載澂在外面胡作非為甚至達到了強搶民女的地步,最后奕?對這個兒子徹底失望,甚至罵這個兒子早該死了。
奕?死的時候,還活著的兒子只有載瀅,但是這個兒子已經(jīng)過繼給了自己的八弟了,因此奕?在宗法上處于無嗣的狀態(tài),看來恭親王只一代就結束了,按照慣例世襲罔替的親王是不能斷絕的,可是沒有人繼承這怎么辦?
最后還是慈禧太后發(fā)話了,雖然她和奕?斗了幾十年,但是畢竟沒有徹底撕破臉,于是她下旨讓載瀅的兒子溥偉過繼給早死的載澂為嗣,以長孫的名義繼承恭親王爵位。

溥偉照片
小恭親王溥偉是清朝末年有名的狂人,他對皇位的渴求毫不隱晦。在他看來,光緒皇帝是載字輩,他沒有兒子,而且體弱多病,因此下一位皇帝肯定會從溥字輩中選出。哪能選誰,溥字輩中只有自己。他給自己羅列出了好幾條理由一是自己年長,二是自己的爵位最高,三是自己祖父功勞巨大,四是自己才能卓絕。無論怎么算他都是最合適的人選。
然而現(xiàn)實卻和他開了個玩笑,他自認為最適合當皇帝的理由反倒是慈禧最忌諱的事,憑他這幾條優(yōu)勢根本就不能當皇帝。
慈禧對光緒越來越不滿的時候,選擇了端王的兒子溥儁作為大阿哥這就是著名乙亥建儲,這對溥偉是一個重大打擊。
之后爆發(fā)了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lián)軍侵華,溥儁被廢。溥偉認為這次沒問題了,宗室中舍我其誰,沒想到最后慈禧太后居然選中醇親王一系的三歲的溥儀,這讓溥偉怒火中燒,他甚至于在宮門大生嚎叫以示不滿,這就是有名的“恭王咆哮宮門事件”。此刻的慈禧已經(jīng)處于彌留,正在向載灃交代后事,面對載灃的叩頭立辭和溥偉的鬧事,她說了一句“如覺力不勝任,溥偉最親,可引以為助”。

溥儀照片
這句話被溥偉知道了,當不了皇帝當個議政王也好,沒想到等到宣布那天居然沒提這件事,他又一次憤怒了,結果被張之洞一頓數(shù)落,無言以對。
失去皇位,失去權力,溥偉很生氣,很快生氣染病。兩個宗室聊天說到這件事,一人說道:“恭親王這是心病啊,看來得用石膏一驚知母八兩才行。”另一個人連忙說道:“不用,只要皇帝一個,江山一座就行了。”
溥偉的不滿路人皆知,以載灃為首的醇親王一系自然會防備他,因此只給了他禁煙大臣等虛職。
不過溥偉卻沒閑著,而是實干起來。載灃一上臺就開始計劃除去袁世凱,收回他掌握的軍政大權。溥偉非常積極,并堅決主張殺掉袁世凱,甚至拿出了道光賜給他爺爺?shù)陌缀绲叮硎具@刀可以先斬后奏。不過以他為首的青年權貴終究是斗不過經(jīng)驗豐富的老臣,袁世凱的勢力盤根錯節(jié)絕不可能像溥偉說的那樣這么容易就除掉,最后只能以足疾為由開除了事。
以載灃為首的皇族沒有能力力挽狂瀾,最終清朝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清朝不得不開會討論前途。溥偉堅決反對退位,并表示“有我溥偉在,大清就不會亡!”,可是他一個人擋不住時代潮流,最后清朝只能宣布退位,溥偉堅持不再退位詔書上簽字,并隨后逃到了青島。
溥偉一心想復辟清朝,他認為這個重任只能落在自己身上,于是他一面在青島過著豪華的王爺生活,一應吃喝日用只要老字號而且均從北京采買。另一面他積極參加復辟活動,將大量金錢投入到其中,甚至將恭親王府賣了。
可是他的這些作為注定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最后什么都沒得到,變得窮困潦倒。為此他不惜投靠侵略者,妄圖借助日本的力量實現(xiàn)他的復辟皇帝夢想。
溥偉與當時的日本侵略組織頭目滿鐵總裁內田康哉有交情,通過他,溥偉看到了希望,日本有意在東北建立一個所謂“明光帝國”,而皇帝就是他。溥偉對此高興壞了,甚至迫不及待地前往沈陽的皇陵,拜祭祖先努爾哈赤和皇太極。
溥偉的美夢做得很好,但是日本經(jīng)過商量認為溥偉不夠格,對日本沒有用處,相反溥儀名頭最大,對日本有用。于是日本拋棄了溥偉,反而利用溥儀成立了偽滿洲國,溥偉的皇帝夢想再次破滅,之后溥偉前往長春拜見溥儀想撈個偽滿官當當,但是溥儀對他十分防備,甚至連飯錢差旅費都沒給,窮困潦倒的溥偉無處可去最后孤零零的死在了長春的一間旅館里。
溥偉死后,他的兒子毓嶦窮困潦倒,恰巧這個時候溥儀做起招兵買馬復辟大清的美夢,于是毓嶦去投靠溥儀尋求生路。當然溥儀只是個傀儡,毓嶦到了他身邊成了一個仆人和跟班,前后二十多年,最后一起被抓,后來特赦出獄,一直生活在北京2016年去世,享年93歲。
奕?還有一個孫子,也是載瀅的兒子,名叫溥儒,清朝滅亡后改名溥心畬,他是當時著名的書畫家,藝術成就能夠與張大千并列,當時人稱“南張北溥”。


溥儒字畫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397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