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7-17閱讀(23)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chuàng)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zhuǎn)載分享)
圖|來源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寶寶過了2歲以后,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才能快速給寶寶戒掉紙尿褲。
跟很多家長聊過,他們最頭痛的也是這件事,很多家長都是追在孩子后頭把尿,生怕寶寶尿了褲子,盡管如此,一天還是要換掉幾條褲子。
還有的寶寶到了這個階段,變得很抵觸這件事,大小便憋著,憋到臉紅脖子粗,讓家長操碎了心。

準確來說,我家寶寶是2歲4個月徹底戒掉紙尿褲的,穿上了小褲褲,根本不用我操心。
她能夠自己解決小便問題,有尿意之后自己去找小馬桶,除非提褲子的時候遇到困難,才會喊媽媽。
她能夠如此輕松戒掉紙尿褲,我覺得都是媽媽的功勞。

給寶寶戒掉紙尿褲之前,我做了三個鋪墊:
1、給她灌輸大小便要在馬桶上解決的觀念
從寶寶2歲的時候開始,我就每天都跟她重復(fù)一個話題:你是個大寶寶了,大寶寶大小便都要使用小馬桶,不能再使用拉拉褲了。
重復(fù)的次數(shù)多了,寶寶也接受這個設(shè)定,會時不時自己重復(fù):寶寶是個大寶寶了,不需要穿尿片了,要用小馬桶了。
當寶寶有這樣的意識之后,紙尿褲已經(jīng)戒掉一半了。

2、提醒她大小便之前告訴媽媽
第二個鋪墊是告訴寶寶:大小便之前要告訴媽媽。
這樣個鋪墊就是給寶寶脫下紙尿褲做準備,當寶寶有了這個意識之后,每次大小便之前都會告訴媽媽。
而當寶寶做到這一點的時候,就可以給寶寶脫掉紙尿褲,換上小褲了。
3、時機成熟的時候,給她換上小褲,并時不時提醒她穿的是小褲
最初給寶寶穿小褲以后,寶寶還是不太適應(yīng),所以要提醒寶寶:你穿的是小褲,不是紙尿褲,大小便要提前告訴媽媽。
這個階段,寶寶會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行為,每次大小便之前,都會疑惑地問媽媽:“我穿的是尿片嗎?我可以尿嗎?”
這個畫面是很有趣的畫面。
而當寶寶有這樣的疑問以后,恭喜你,寶寶的紙尿褲就算是戒掉了。
到這個時候不用家長操心,寶寶自己就拒絕在褲子里拉尿。

很多家長,尤其是奶奶、姥姥們,喜歡給寶寶把尿,強行把尿,對寶寶的成長發(fā)育沒有好處,會有以下幾種弊端:
1、寶寶容易進入肛欲期
認識的一個寶寶,2歲的時候大便成了難題,白天拒絕大便,晚上躺在被子里才會大便,而且還有一個奇怪的行為是,自己去抓大便。
媽媽真的是愁壞了,打不得罵不得,直接被寶寶氣個半死。
而寶寶之所以有這樣的一個癖好,就是因為前期一直處在把尿階段,寶寶的大便小便都是奶奶控制的,寶寶本來沒有尿意的時候,在奶奶的把尿下也尿出來了,本來不想要大便,但是奶奶把尿的時間久了,也就拉出來了。
因為強制把尿,讓孩子在2歲這個階段進入了肛欲期,并且反應(yīng)很劇烈。
那幾個月,媽媽可是操碎了心。

2、寶寶敏感度下降,自控力下降
第一點提到了,家長把尿的直接結(jié)果是,家長控制了孩子的大小便的時間。
通常是到了某個時間點,家長開始把尿,在家長的象聲詞的引導(dǎo)下,寶寶完成了大小便。
這樣的寶寶就會容易有一個階段:家長不把尿,他們就不知道大小便,一直到憋不住了,最后尿褲子。

3、孩子人格發(fā)育受到限制
把尿最直接的影響,除了影響孩子的排便,還會影響到孩子的人格發(fā)育。
這一點也不夸張,如果一個孩子的大小便都受到了家長的控制,按照家長的要求來操作,孩子的獨立人格就被破壞了。
一個人的生理上的自我管控都做不到,孩子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尊嚴都會被破壞。
這些傷害是潛移默化的,是不太容易被發(fā)現(xiàn)的。
而往往當孩子的性格問題被發(fā)現(xiàn)以后,家長卻不會去反思育兒過程中的不當行為,而是把問題都歸咎于孩子本身,如此循環(huán),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467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