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幼兒穿脫衣物技能(10歲男孩誘導5歲女孩脫衣服)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21)
暑假結束,開學季無縫銜接,各地校園一片歡騰。
但就在前幾天,武漢某高校出了這樣一件“大新聞”——
一名新生頭天報道,第二天就被勸退,創最快退學記錄。
他到底犯了什么錯?
開學第一天,他在操場當眾偷拍女同學裙底。
簡直不能更離譜。

被發現后,當晚警察就找上了他。
學校經過調查,決定給予這名學生勸退處理。
看到這個結果,我內心五味雜陳:
既有壞人得到懲罰的解氣,也有對其恨鐵不成鋼的憤怒。
尤其是看到他的親人來學校接他回家,全程沉默不語、脊背被壓彎的樣子,更讓我鼻酸。
時間倒退一些時日,他的父母大概還沉浸在孩子被錄取的喜悅中。
轉眼,孩子卻成為被唾棄的對象,警示大眾的反面教材。
多么悲哀,多么惋惜。

回頭再看偷拍過程:
活動現場,人聲鼎沸,身后有那么多同學,他不可能不知道。
這種情況下,他還那么肆無忌憚,旁若無人。
說明在他心里,這種行為并沒有什么不妥,或者即便不妥也沒有過分到被開除、被唾棄的程度。
對他來說,這可能只是一個游戲,一個玩笑。
毫無廉恥之心,缺乏對異性最基本的尊重。
所以對待此事,我們不應只看表面。
要看這些表象的背后,個人的成長和對家庭教育的深思。
人的行事方式,和家庭教育緊密相關。
一個男孩對待異性的態度,更是如此。
如果作為父母,一味地包庇、縱容,惡劣后果就會在孩子的身上,徹底展現。
記得之前有這樣一則新聞——
在書店的一個角落里,一個十歲的男孩誘導五歲女孩脫下內褲,還到處亂摸,甚至還讓對方摸自己下體。
監控記錄,觸目驚心。
懵懂的年紀,卻骯臟至極。

這樣的男孩可惡嗎?
十分可惡。
他不尊重女生,沒有距離感、羞恥心,甚至還有犯罪傾向。
但更可惡的,一定是背后的縱容者:父母。
事情發生后,男孩的媽媽沒有訓斥孩子,反倒一語驚人,把鍋甩得一干二凈——
“我們是男孩,一點也不虧”
“肯定是你家女兒覺得我家兒子帥。”
“你女兒是自愿的!”
看到這,我反倒一點也不奇怪了。

男孩騷擾女孩的背后,是父母沒有塑造好孩子的是非觀。
父母的縱容和盲目維護,導致孩子無論做什么事,都不用擔心后果。
他不關心自己是否做錯,不關心自己是否會受到懲罰。因為無論如何,背后都有媽媽這座大靠山。
正是如此,他才會在公共場合如此大膽。
也別說什么孩子小,不懂。
研究表明,2歲左右的孩子就能意識到男孩女孩之間的身體差異了。
如果父母從沒有對孩子得性別觀念加以引導,甚至出了問題還在縱容孩子不加以制止,他只會越來越肆無忌憚。
說到這,我又想起了前段時間熱議的“男童進女廁所”事件。
作為一個男孩媽媽,我太明白自己帶孩子出去的時候,要上廁所有多尷尬了:
尤其是孩子還不到3歲,很難自理的情況下,無論大人還是孩子想上廁所,都不得不由媽媽帶著去女廁。
而絕大多數的媽媽,都會因此而懷有歉意,進廁所的時候甚至會給孩子蒙上頭,生怕對別的女性帶去困擾。
可還是會有一些媽媽,把帶男孩上廁所當成了理所當然,五六歲甚至七八歲明明能自理的孩子,也要帶進去,并且不約束孩子的行為。
在這樣的縱容教育下,孩子越來越肆無忌憚。
誰能接受在上廁所的時候,突然發現縫隙里有一雙注視著你的男孩眼睛?

一句“孩子太小”并不能幫助他們逃脫譴責。
管好孩子不要到處亂看、亂摸,尊重他人,也是必須的環節。
如果迫不得已要帶孩子進去,我們也要讓孩子從中得到某些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本不該屬于這里。
否則,我很擔心這些男孩們,時間久了會建立一種意識:
覺得自己還小,去女廁也是正常。
覺得偷看一下大姐姐,也沒什么大不了。
當這種是非觀過度模糊的時候,會引發什么樣的蝴蝶效應?
不敢細想。

父母的處理方式,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的示范和引導作用。
片面的只顧維護、縱容孩子,完全站在自己這邊,孩子只會覺得被保護。
會覺得首位委屈的是自己,不會去反思自己。
如果孩子一直接受這樣的教育,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犯下大錯。
幾年前,就有一個13歲男孩,強奸未遂后選擇殺害女同學。
讓我們對家庭教育又有了新的理解。

李玫瑾曾說過:孩子的任何問題,都是家長的問題。
家長的教育起的是決定性的作用。
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做完一件事,是心安還是羞愧還是無所謂?
這就是觀念。
要知道,人的觀念一旦形成,是很難改變的。
如果在童年時期,父母給予的全都是肯定,是遷就,是撐腰,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支持。
孩子就很容易形成子錯誤的觀念。
當那些錯誤的觀念開始支配行為,結果是不可控的。

當眾偷拍只覺得這很刺激,會騷擾異性覺得這很酷,會做出更多離譜而他覺得正常的事。
當眾偷拍絲毫不緊張,不遮掩,也就不難解釋了。
這種事,表面上看是孩子壞。但歸根結底,是教育的問題。
說這樣的孩子,很可能是個潛在罪犯。
電影《一個母親的復仇》里有這樣一句臺詞:
“我教了我女兒二十年,讓她知道怎么保護自己,而你卻一秒都沒有教過你兒子,不要傷害他人”。
斥責的,就是這種家庭教育現狀。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就要特別注意,塑造孩子正確的觀念。

《養育男孩》中有這樣一句話:
幫助男孩認識到,女性和他們一樣都是人類,要站在女性的立場上,多為他們考慮,這一點非常重要。
我之前講過很多次兒童尊重教育的重要性,這次我還想在重復一次——
男女生理和心理有差異,但地位、本領、權利都是沒有差異的。
更要學會尊重異性,理解異性,學會保持距離感、同理心。

我們要讓孩子有能力保護自己,更要尊重他人的人。
1、建立界限感,學會正確的表達愛慕之情。
平時帶孩子看書、聊天、睡覺時,輕松地談談需要注意的問題。這樣“教育于無形”,孩子更容易接受也無負擔。
表達喜歡的方式有很多,但不能以傷害為前提。
告訴孩子,“不好意思,就是不要”,一定不要強迫別人喜歡或者接受。
你喜歡的東西,別人有權不喜歡和拒絕。
2、男孩和女孩有不一樣的地方,學會尊重很重要
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發現男孩和女孩的差別了。
包括體型、性格、穿衣風格等。
很多男孩會從這些方面欺負女孩,因為胖就給被人起外號,嘲笑女生愛哭鼻子,嘲笑女孩的穿衣風格等。
作為父母,我們要告訴孩子,不管男孩女孩都是平等的,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
3、家長不要和3歲后的異性孩子太親昵
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行為模式。
隨意地和孩子擁抱接吻會打破孩子的身體界限,在兒子面前換衣服、去廁所不關門,這些容易被忽視的性別教育,會讓懵懂的孩子,產生性別意識模糊。
很多男性對女性的不尊重,就是從小埋下的種子。
很多男孩在幼兒園里喜歡掀女孩裙子,就是性別意識模糊引發的后果。

教育家盧梭說:人的教育在他出生的時候就開始了,在他不會說話和聽別人說話以前,他就已經受到教育了,教育的基礎是家庭。
讓孩子在教育中學會反思,才能更好的成長。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603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