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發布時間:2024-07-17閱讀(9)
來自西西里的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的時光三部曲,是他獻給故鄉的情書,電影中濃濃的意大利西西里風情是他所寄托的鄉愁,而在時光三部曲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則是這部《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在這部電影中托納多雷的手法成熟,電影的節奏行云流水,而情感上也十分飽滿,堪稱托納多雷最巔峰的作品。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又名《真愛伴我行》《瑪蓮娜》,是一部上映于2000年的意大利電影,該片曾獲73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電影海報
說到《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的成就,就離不開這兩位功臣,一位是該片的女主演,女神莫妮卡·貝魯奇。貝魯奇出演這部電影的時候已經36歲,而正是這個年紀的她賦予了片中瑪蓮娜一種混合著性感與風韻的美。導演曾在訪談中表示,這個故事的雛形在他的腦海里盤桓了很多年,直到他遇到了貝魯奇,他甚至直言不諱的表明:在創作時,腦海里就是想著貝魯奇寫下了這個故事。
而該片的另一位功臣則是大名鼎鼎的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莫里康內是業界公認的超級大師,樂壇(電影)泰斗,出生于1928年的他從業一生,為500多部電影配過樂。我們熟知的如《荒野大鏢客》《黃昏雙鏢客》《黃金三鏢客》鏢客三部曲,以及《西部往事》《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等眾多經典的電影音樂均出自于他之手。他更是萊翁內、帕索尼里、托納多雷以及昆汀等知名大導演的御用配樂。大師莫里康內為這部電影所寫的音樂,和電影的契合度非常高,頗具意大利風情的音樂與魅力的西西里完美融合,為《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增色不少。

電影片段
猶記得年少時從音像老板手中接過《西西里的美麗傳說》DVD時,他略帶含義的微笑著說:這是一部好片,這么多年過去,我也想對那些或許還沒看過這部電影的朋友們說:這是的確是一部值得觀賞的好片。
電影的故事情節很簡單,導演以意大利少年雷納多的視角,通過雷納多戀上瑪蓮娜的這條主線,向我們講述了二戰期間的小鎮之花瑪蓮娜,因丈夫“去世”而被周遭人欺侮的故事。瑪蓮娜辛酸遭遇的背后,是大背景下小人物命運的無奈。下文將通過人物塑造、符號象征,結合時代背景,來探討這部電影所散發的獨特魅力,以及導演想要揭示的主題意義。
●人物塑造:通過對雷納多兩個重要成長階段的描寫,以及其對瑪蓮娜的態度轉變,展示了矛盾的人物特性。
●符號象征:瑪蓮娜是男權社會下欲望的象征,瑪蓮娜的悲慘人生來自于男權社會的逼迫。
●主題意義:瑪蓮娜的一生對應著意大利這個國家,她個人悲喜的背后,更有宗教與戰爭之殤。

☆第一階段:擁有自行車的雷納多
在影片的設定中,小孩子是不能擁有自行車的,當一個男孩擁有了自行車,那么就意味著他距離成為男人又近了一步。
在電影的剛開始,雷納多終于擁有了心心念念的自行車,加入了同伴們所謂的“男人團體”,在騎著自行車兜風的途中,他第一次遇見了瑪蓮娜。當幾個男孩,排排坐觀看走過眼前的瑪蓮娜時,鏡頭特別給了雷納多的生理反應一個特寫,這意味著雷納多告別了童年,成為了具有性意識覺醒的男人。

少年們與瑪蓮娜
雖然生理上已經成為了“男人”,但心理上雷納多仍然還是個成長中的少年,他買來瑪蓮娜的唱片,偷來瑪蓮娜的貼身衣物,都是作為一個剛剛有性意識男孩日常的幻想。
這個階段的雷納多心思單純,青春懵懂,處于性啟蒙時期的他渴望著瑪蓮娜的愛,也會擔起自己天真般的責任感,報復那些嚼舌頭的人,捍衛自己的女神。
☆第二階段:穿上長褲的雷納多
電影的前期,雷納多儼然是瑪蓮娜隱藏的“護花使者”,但伴隨著雷納多的成長,當他穿起了長褲,成為所謂真正的男人之后,電影中關于他維護瑪蓮娜的鏡頭卻越來越少。
穿了長褲,長大了的雷納多終于有資格坐上了理發店的椅子理發,以往聽不得他人說瑪蓮娜不好的他,這個時候卻完全無視了背景中男人們對瑪蓮娜的調侃。
電影后半部分,當面對瑪蓮娜被女人們暴揍時,手足無措的雷納多只在一旁圍觀者,當然于情于理我們不能指望著一個小男孩在此時能做些什么,但是導演接連給到雷納多的鏡頭,從剛開始在人群中的慌張,到最后歸于了男性群體中,其實也難免暗示著,這個男孩成為了一個男人,成為了電影中那個時代男性群體的一員。

長大后的雷納多
但雷納多與其他男性也有著本質的不同,他是真心愛慕者瑪蓮娜,否則也不會在瑪蓮娜墮落后,仍然在臆想中化身美國大兵從天而降拯救瑪蓮娜,也不會寫信告知尼諾瑪蓮娜的去向。
雷納多這個角色的成長,可以概括為,他從成人之初對于男權社會的矛盾心理,到最后歸于男權社會的轉變。所謂“瑪蓮娜”的性啟蒙,也只是他成長中的一環而已。

很多人對于電影中瑪蓮娜的設定也有所詬病,認為太單薄,不夠豐滿,缺少刻畫,但是在我看來,卻正好相反,瑪蓮娜的存在其實就是一個符號,象征著美麗與欲望。
在電影的開頭,瑪麗蓮的丈夫尼諾只存在于臺詞中,瑪蓮娜更像是一個被獨立出來的形象,她打扮得體,穿著時髦,每天在全鎮人民目光中穿過街道。在這個民風保守且樸素的鎮子,再加上政治局勢等壓抑的環境下,瑪蓮娜成為了小鎮中所有男人欲望的突破口,女人仇恨的火力點,所以最后才被人拖到街上暴打。

被打的瑪蓮娜
傷痕累累的瑪蓮娜面對著所有人嘶吼,這是她對男權的痛斥,因為她的個人悲慘正是來自于這男權社會的逼迫,而最諷刺的是,對她大打出手的卻是這些依附于男權社會的女性們。

1、民眾的搖擺,主角的態度,以及法西斯政府和瑪蓮娜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影射。
☆瑪蓮娜與意大利
意大利這個曾經魅力富饒、底蘊深厚的國家,就如同電影之處那個美麗、風情的瑪蓮娜;
在墨索里尼上臺后就孕育了法西斯主義,意大利成為了納粹德國的幫兇,在歷史上留下了污名,就如同瑪蓮娜周旋于軍官、醫生、律師與德國人之間,成為了世人眼中的“墮落”;
二戰后的意大利漸漸復蘇,慢慢崛起,這與后期在丈夫尼諾的陪伴下回歸小鎮的瑪蓮娜的遭遇如出一轍。

美麗的瑪蓮娜
☆搖擺的意大利民眾
在電影開始,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對英法宣戰,這一天雷納多擁有了人生中第一輛單車,老板夸贊的稱:車架是英國的,牙盤是法國的,鏈條是西西里的。雷納多正是騎著這輛“混血”的單車,穿過了大街小巷支持墨索尼里對英法開戰的群眾們。
西西里的群眾們是普遍愚昧的,沒有政治主見的,他們一方面承認英法,另一邊卻將槍口對準英法。從大街小巷“領袖萬歲”的涂鴉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只是被輿論煽動的普遍群眾。

愚昧狂熱的民眾
所有人關心的只是自己的吃喝拉撒、個人私欲,在利己主義和男權主義的驅使下,這群人干出針對瑪蓮娜的暴行,其實也不算意外。
☆喜歡瑪蓮娜的雷納多代表著反法西斯
導演在雷納多這個還未成年的孩子身上賦予了一定的政治選擇,也是有著暗示的,當雷納多被老師訓斥之后,離開學校時,推倒了墨索里尼的塑像,可見這個角色的政治定位非常明顯。
前線傳來尼諾犧牲的消息,全鎮的人聚在一起舉行哀悼會,在所有人高呼萬歲,舉起納粹禮的同時,雷納多一個人反方向離開人群,這個鏡頭表明了雷納多這個角色的定義,就是反對所謂的法西斯政權。
幻想中的雷納多來到瑪蓮娜身邊吻了她,對她說:“我會常伴你左右,給我時間,等我長大”。這段戲可以理解為,一個有著正確價值觀的年輕一代,找尋到了早已被眾人遺忘的那個美好的意大利,想要肩負起重新征信意大利的責任。而瑪蓮娜最后深情的擁抱了雷納多也表明,作為這個美好的國度,或許本身也期待被變革。

幻想安慰瑪蓮娜的雷納多
重新回歸家園的尼諾找不到自己的妻子瑪蓮娜,在雷納多的幫助下,他找到了她,最后二人重新回到家園,回歸美好生活。我們可以理解為,曾經那些象征著法西斯的一代人,戰后在觀點更為正確的新一代意大利人的幫助下,找回了曾經那個他們都深愛著的那個美好的意大利。
2、電影毫不留情的抨擊了所謂的信仰,宗教不是罪惡的保護傘,宗教也不能拯救人于水火。
電影剛開始有幾段平行蒙太奇的剪輯,幾個青年放大鏡下的螞蟻被灼燒,正是暗示著瑪蓮娜之后的遭遇,而更諷刺的就是之后幾位青年的禱告。有人或許會認為這是青年們的懺悔,但事實上這絕不是,他們的行為不過是虛偽的利用宗教來演示自己的所作所為。
同樣是這幾位青年,在瑪麗蓮父親眼前,肆無忌憚地用污穢的語言攻擊瑪蓮娜,這與之前灼燒螞蟻并沒有區別,他們沒有認清錯誤。在他們眼中有宗教這個庇護傘的存在,似乎所犯下的所有罪責,都可以被原諒。
丈夫還未去世前的瑪蓮娜脖子上還有十字架,當被醫生、律師等人欺辱后,瑪蓮娜脖子上的十字架就消失了,這表明宗教并不能拯救她,宗教只是不切實際的存在。

嘲笑瑪蓮娜的青年
此外,片中還有多處關于宗教的抨擊,比如喪夫后的瑪蓮娜被人抬起來,像一個圣女一般舉行著某種儀式,而下方的幾個之后與她有關的男人們卻目光猥瑣。再如雷納多在圣像沒能按照他所祈求的一般保護好瑪蓮娜之后,毀掉了圣像的手臂。
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在暗示著我們,所謂的宗教信仰現實中只是虛無。
結語:
瑪蓮娜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是一部有關性啟蒙的電影,也是一部反映人性的電影,更是一部頗具政治寓意的電影。但是綜合到一起,是一部托納多雷寄托了成長與關懷,想給他所熱愛的意大利的電影。
少年之戀的背后是國土之殤,電影的結尾,雷納多目送瑪蓮娜漸漸遠去,對她說:祝你好運,這或許也是導演對意大利這個國家說的:祝你好運!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6506.html
上一篇:長筒鞋套自制(賣家真的太拼了)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