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美女视频黄频a免费-精品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日韩中文无码有码免费视频-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专区-扒开双腿疯狂进出爽爽爽动态照片-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夜-高清极品美女毛茸茸-欧美寡妇性猛交XXX-国产亚洲精品99在线播放-日韩美女毛片又爽又大毛片,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成a人片在线观看视频下载,欧美疯狂xxxx吞精视频

有趣生活

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沈從文婚姻狀況如何(好男人沈從文何以也有婚外情)

沈從文婚姻狀況如何(好男人沈從文何以也有婚外情)

發布時間:2024-07-30閱讀(12)

導讀對于男女之事,作為民國文壇大佬的沈從文,雖不濫情不色情,但也從來都不保守,更說不上專一。沈從文的觀念,其實是挺驚世駭俗的。我一直不曉得,世人何以總認為他很老....

對于男女之事,作為民國文壇大佬的沈從文,雖不濫情不色情,但也從來都不保守,更說不上專一。沈從文的觀念,其實是挺驚世駭俗的。我一直不曉得,世人何以總認為他很老實、木訥、忠貞、書呆子氣?捧為“好男人”已是過甚其辭,吹成“情圣”一枚更是莫大的錯位。

沈先生一生,為人為文,都可圈可點。所謂“星斗其文,赤子其人”,不愧一代大家,連不茍且處都有鶴立雞群之勢。可他一生自命“鄉下人”,自稱只有“老實鄉巴佬的性情”,顯然言過其實。實際上,他是一個很前衛的作家,為人大體算守得住規矩,但也挺“摩登”極“洋派”甚“涼薄”,包括男歡女愛。

他的那些“兩性桃色文章”,不少橋段比60年后的《廢都》還露骨;他應該也是現代中國作家中,最早百無禁忌寫各種不倫之戀的,白先勇1983年還需要遮遮掩掩的文學選材,沈從文早就應對裕如,寫的不亦樂乎。他的很多作品,無論題材還是內容,都不免“超越時代”,當時就引起過各種非議。

被稱為“當代最大膽的兩位作家”:白先勇與賈平凹

到了1948年,郭沫若雄文出世,聲色俱厲點名三位文化界大佬,其中沈從文被批為“桃紅色作家代表”,并痛批其作是“文字上的裸體畫,甚至寫文字上的春宮”,捅下馬蜂窩。這事是非對錯擱置不談,可這“徽號”與“指控”本身就不是空穴來風。民國時代,有不少人就認定沈從文是“不正經作家”——魯迅在給友人的私信中,還嘲諷他“玩各種玩意兒”。

整個1940年代,沈從文每次出版小說,幾乎都要在后記中特意強調“讀者要超越世俗的倫理道德價值”之類,就是因為外界壓力太大了。

沈從文夫婦晚年


真正的沈從文,其文章“不老實”,感情上也是“悶騷型”。近30年來,沈從文與妻子張兆和,那傳奇的“師生戀”故事、“鄉下人迎娶白富美”的逆襲佳話,盛傳于人口,幾乎被妝點成愛情典范。可事實上,“好男人”的代表沈從文,此生最對不住的人,就是其妻張兆和。

著名的“合肥四姐妹”及其父親張冀牖

作為男人,沈從文委實說不上忠實。自始至終,他喜歡的對象,從來都不是只有張兆和女士一人。沈從文幾乎與魯迅、夏濟安同時,陷入了苦痛的師生戀,但顯然都沒這兩位專情。比如,1920年代末,在苦追張兆和間隙,他曾與一位外文系女教師暗通款曲頻頻約會,“時間管理”技能游刃有余恰如其分。

不僅如此,沈從文也是有“婚外情”的,已知至少有一位,是為高青子女士。而且,沈從文從未刻意隱瞞過,不僅身邊朋友知道,妻子張兆和清楚,沈從文自己也毫無顧忌地寫進過小說,形成某種“自敘傳”。人們總喜歡譴責徐志摩,說大詩人在妻子懷孕期間始亂終棄,可“好男人”沈從文與情人高青子“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時,嬌妻何嘗不是大肚子,正病體懨懨在醫院待產?這也是張兆和最不能原諒的地方,當初剛產子身心虛弱的她,為此曾毅然決然回到蘇州娘家。

1935年,沈從文、張兆和與長子沈龍朱,旁邊為沈從文妹妹

更為“心大”的是,一九三四年代,在給妻子的家信中,沈從文還會有意無意津津樂道這位“第三者”如何才貌雙全——出版的《湘行散記》其內容是有所“保留”的,自己外面偷腥的風流韻事,仿佛妻子都與有榮焉似的。這些東西,至今明明白白放在《沈從文全集》的書信部分,一翻即得。如今看起來不免荒謬,可這就是“好男人”沈從文,活脫脫宛如另一個徐志摩。

真要辯解,只能推說民國人的觀念,似乎遠比我們開放。丁玲、老舍、夏志清們差不多都遇過類似狀況,也是類似處理手法,似乎也沒群眾要求他們“社會死”。盡管,事情的另一面,民國人對待感情,也似乎比我們高尚無私。比如前北大校長蔣夢麟,典型高富帥兼學霸高官,那社會地位得多優越,什么白富美姑娘找不到啊,但是人家好兄弟早逝,他就是心甘情愿地當“接盤俠”,娶了這位太太,一輩子就養了故友這個孩子。類似很多這種光怪陸離之事,晚生百年的我們,反倒太難理解了。

蔣夢麟

而且,往深說一點,當代人總愛說沈從文畢竟一書生,處世如何天真云云,此論調我也素來不以為然你。天地玄黃之際,沈從文是有過受阻,但往后余生嘆數奇,他實際是過得最好的幾位資深作家之一。從相關材料看,沈公一點都不呆傻,他的洞察力極其高、對時事的領悟極深,一套“不折不從”的生存哲學令人刮目相看,眼光與段位均非巴金胡風吳宓陳寅恪諸人可比。

在我看來,民國文壇有兩位大佬,表面上最憨呆實際最諳逢兇化吉之道,一個是錢鐘書,另外一個就是沈從文,分寸感拿捏擿抉曲盡其妙。比如1950年代,沈從文面對歷史博物館那些“聰明過人的同事”的欺辱,不動聲色地四兩撥千斤地巧妙解決,都是需要出神入化手腕的,書呆子哪里辦的來?他與老友蕭乾突然斷絕往來,顯然也是有周密考量的。當然,他們都是很善良的人,人畜無害獨善其身,不是賈似道那種為明哲保身沒羞沒躁,最后所求無非一“消極自由”、一套“隱身衣”,以及一張書桌可以寫字。

與沈亦師亦友半生的作家蕭乾,兩人晚年再無往來

在某篇文章中,沈從文曾寫過這么一句話,“真正聰明的人看起來都很傻很笨”,完全是夫子自道。


對于沈從文來說,張兆和最重要的意義,大概是他兩個孩子的母親,也是四體不勤的他在生活上的最大仰仗。張是連“初戀”都說不上的,沈第一個苦追的是馬姓女子,結果被騙走一筆巨款。

湘西鳳凰

他叫妻子張兆和“三姐”,叫了一輩子,親情成分或早已超越愛情。他對張兆和不是沒有愛,而且愛得很深。在給丁玲的信件中,他很真誠地說過,妻子是他“力量的源泉”。但問題和矛盾在于:一者,對于這種“博愛”文人來說,愛你不等于只愛你一人;二者,似乎更為要命的是,婚前他們來往都不多,一塊出去喝喝咖啡之類都沒有過,互相太缺乏了解了。夫妻出身、性格、生長環境、社會理念差異太大,扯證前哭天搶地“非你莫屬”,一旦過日子往往格格不入,世間多有大師亦不能外。

1946年的沈從文夫婦,為慶賀兒子考上中專特攝此照

沈從文在由“鄉下人”進城之前,有過幾段說不清道不清的感情糾葛,都挺聳人聽聞,又都不算正常戀愛。1929年,27歲的他,在吳淞中國公學任教,一見小他8歲的學生張兆和,就驚為天人苦苦追求,但他對這位小姐姐,多的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婚后很快諸多“幻滅”。最重要的隔閡,在于張兆和不是很能理解他。

比如,1950年代,沈從文曾野心勃勃想重操故技寫小說,但張兆和很不耐煩視為“不進步”,每日嘮叨的都是希望他去參軍當兵,全然不顧他都是50來歲的一介文人,可謂同床異夢。張兆和是典型賢妻良母,但譬如寫下《北平通信》諸文的政論家“沈從文”,就顯然是張兆和所陌生的。

哀樂中年

今人都喜議論說,當初老舍會選擇短見,當與妻子胡絜青兒子舒乙的絕情有關,但另一個類似悲劇似乎一直都被好心遮蓋:1949初,當沈從文很慘烈地自絕,“用剃刀把頸子劃破 ,又喝了煤油”時,難道張兆和有意或無心的刺激沒有附帶責任?至少從《沈從文全集》看,蛛絲馬跡也是明顯的。這么說,倒不是要“追責”什么,而是說清一個事實:兩個人的感情,隨著理念上的鑿枘不合,越后是分裂越大的。

好在于,沈從文談不上“好丈夫”,“吃著鍋里看著碗里”,可畢竟性格溫和,張兆和更是一身美德的大家閨秀,盡管犧牲太多,抱怨也偶爾過分,可至少不像譚其驤等人妻子,丈夫無非讀讀書做做學問,竟要親手毀掉他們前程。張兆和的容忍度,超越了一般女性,是以夫妻能一直“口不出惡言”維系下去,世事無常下也只能相濡以沫。

促成沈張的“媒人”胡適

不敢問,世間有多少山盟海誓,多少良緣佳話,要被柴米油鹽耳鬢廝磨碾破,早經不起推敲?


表面上,沈從文追求張兆和近5年,期間因為對方回應冷淡,還一哭二鬧三上吊,看似專一無比感天動地。但自古文人多情債,沈從文是有“渣男”的另一面的。

洞房花燭還沒幾天,一面感嘆新婚燕爾的甜蜜,另一方面卻已開始追悔莫及,在給友人私信中各種牢騷吐槽,并只能將“某種受壓抑的夢寫到紙上”;1931年夏天,還與張兆和戀愛的同時,在青島大學的他,還正跟一位國外教會大學回來的女子打得火熱,據說差點都談婚論嫁了。甚至還有傳聞,他戀過小姨子張充和,所謂“黑皮美人”者。而更為著名的事件,則是與高青子的一段婚外情。

沈從文“小姨子”、著名書法家張充和

這個事,在過去幾十年,一直都是中國文化界諱莫如深之事,盡管民國時代似乎又人盡皆知——連不喜八卦的朱自清,在1939年10月23日的日記中都提到了此事。當今名報人陸灝《東寫西讀》里說過,沈從文研究學者邵華強,1980年代某日拿著偶得的高青子材料,去請教學界師輩,曾被告誡“以后不要挖這類資料了”,理由是“張先生還健在,你就不該發表”。時間點也嚴絲合縫:到了張兆和去世的2003年前后,有關這段情事的談論才遍地開花。

網傳高青子

如今,大家都耳熟能詳了:1933年寒假,沈從文在跑去蘇州跟張兆和求婚的前幾個月,在北平高官親戚熊希齡的別墅里,他邂逅了彼時在熊家當家庭教師的高青子,那個“綠地小黃花綢子夾衫,衣角袖口緣了一點紫”的女子,像極了他小說《第四》中的“女主角”,從此陷入令他抓狂的情感漩渦中。沈自己輕描淡寫,稱之為“意料以外的情形”,并寫入《水云》等作品。他說,“一個人剛好訂婚,不湊巧又發現了感情上的知音”,只能相見恨晚,嘆息造化弄人。這里面的“座次”很明顯:張兆和是他的“依靠”,而高青子才是他的“知音”,而且結婚前夜才邂逅于途。

從這一點看,沈從文其實在結婚前夕,就已跟高青子暗結情愫,只是出于各種考量后最終選擇與張兆和成家,同時與高藕斷絲連。這也就能解釋,高青子明明是第三者插足,為何始終憤憤不平,日后寫小說影射這段三角戀,暗示自己的愛人是被“一富貴淺棕皮膚的女人奪走”。

沈從文書法.沈民國時期亦以書法著稱,多屬“上官碧”


高青子也是詩人,原名高韻秀,福建人。沈從文密友、學者程應镠先生接觸過她,晚年回憶其人“氣韻不俗,很有些才氣”,認為“沈先生和高青子在那些日子發表的一些文字里確實都有對方的影子”云云。

1935年前后,沈從文夫婦在蘇州張宅——正是沈從文挽回道歉時期

高青人應該是才貌兼具的可人,當時人稱“小徐芳”(徐為北大名校花)。1937年抗戰爆發,沈從文有一年三個月時間是孤身在昆明西南聯大的,而高青子彼時恰也在學校圖書館任職,這個時段是沈高二人實質往來最密切的之日。據徐芳講述,1938年她到昆明,住昆明玉龍堆四號,和高青子同在屋檐下,親耳聽當事人講過這段錯亂之愛。沈從文也向林徽因透露過,林還苦苦規勸他,1936年2月27日發出了長信。

勸阻沈從文婚外情的林徽因

現在一般認為,沈從文倍受爭議的作品《看虹錄》,講述一個名作家,深夜探訪情人,在雪意盎然爐火溫馨中,“二人向對方獻出自己的身”,就是這段放縱情感的寫實產物,翻譯家金隄證實早有證實。這文中說,“一年余以來努力地退避,在十分鐘內即證明等于精力白費”,“我真業已放棄了一切可由常識來應付的種種,一任自己沉陷到一種感情漩渦里”,也深切說明沈從文當時的糾結與矛盾之痛。

高青子無論文學上還是性情上,顯然更適合他,是他得不到的窗前白月光,胸口朱砂痣。但他已是有婦之夫,家里的妻子他又何嘗真忍心傷害?張愛玲筆下的“悶騷男”,在“白玫瑰”與“紅玫瑰”之間玩火的愁腸百結,在沈從文身上演繹得淋漓盡致。


可當他與高青子花前月下偷偷摸摸卿卿我我之際,妻子張兆和分明還在懷孕之中。他們的情感,也逐漸在開裂之中。

沈從文與張兆和,婚后都有點不滿意對方。早期,沈從文事業蒸蒸日上,名聲水漲船高,名利雙收時都還能和睦些。稍后隨著虎落平陽,尤其是沈從文“思想落伍”,夫妻摩擦也加大了。從《沈從文全集》二人往來書信看,出身江南士族大家庭的張兆和,似乎始終對丈夫存有輕視。

黃永玉一家與其表叔沈從文

她覺得沈從文不上進,連生活習慣都是很“村”很“小農”的,不講衛生,花錢大手大腳,總是在無聊瑣屑之事上浪費時間,更重要的是沈從文“不進步”。這個時段的張兆和,確實表現得有點“潑”,頻頻指責他“打腫了臉裝胖子”,“不是紳士而冒充紳士”,不少言辭非常不堪,也很傷男人自尊。張兆和擁抱“新生活”,沈從文則消極抵觸,兩人的生活理念沒有水火不容但也捍格難入。

他們的感情危機,在1950年代之后,時常瀕臨分解狀態。那時的沈從文,幾乎被整個世界所排斥,情感上唯一可以依賴的就是妻子張兆和。但張兆和的冷漠,讓他近10年都陷入了深深的懷疑、惶恐、焦慮的情緒之中。他們實際長期分居,沈從文只是回家吃飯,時常還分隔兩地。在一封書信中,沈從文“控訴”,張兆和有多次離開北京去與他相會的機會,可就是故意錯過。

沈從文甚至懷疑,妻子張兆和壓根不愛他,不愿意與他一起生活,所以想方設法避開他。而張兆和呢,對于沈從文的感情,也有所疑問,她不知道沈從文是不是真對她好。彼此雙方就這么陷入猜忌,直到沈從文溘然長逝。


好在沈高這段各方都反對的婚外戀,并沒有一直維持下去。從現有材料可知,高青子選擇退出沈從文的生活,大概在1942年前后。沈從文如此寫道:“明白這事得有個終結,就裝作為了友誼的完美......”

1946年,三連襟在上海.左起:顧傳玠、沈從文、周有光

高青子最終嫁了人,對方是一工程師,從此在歷史上“失蹤”。從此,沈從文也不再提及這位“生命中的闖入者”——若干年后的生活動蕩讓他疲于奔命,早已無暇顧及兒女情長。盡管,直到1946年其小說還隱晦言念,那暖調又晦暗的畫面,那半透明的紙,那浴缸的落發,那氳氤的水汽,那連綿的雨,那無處不在的馬賽克意象,影影綽綽都是“昆明玉龍堆四號”的情迷紀事。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人間有無數劇本如出一轍。

網傳高青子照片

張兆和呢,隨后60多年都隱忍了下來,似乎從未當面提及,家中兩個兒子都全然不知有“高青子”的存在,可到底意難平。話說,1997年,有學者上門訪問沈家。時年87歲的張兆和,談起往事種種,終于忍不住說到高青子這位“小三”,而憤憤不平之氣仍溢于言表。這也許是張兆和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談論到高青子。

對到訪的客人,她并無多少顧慮,坦率承認沈高婚外情,并且意外深長地承認,“高青子長得很美”,“可能比我漂亮”。接著,她也明確說道,丈夫和高青子的婚外情,應該并沒維持太久,因為雙方親友們都團結施壓,不得不散。后來,不斷有人給高青子介紹對象,翻譯家羅念生就曾是一個“備胎”。不曉得是否自作安慰,張兆和還不忘給二人戀情下定義,稱是“靈魂的出軌”。

沈張之子沈虎雛老先生,于2021年1月1日去世

而后來的沈從文,也有過反省。他覺得自己“這些年來,精神方面顯得有點懶惰,有點自棄,有點衰老,有點俗氣”,事業一敗涂地,家庭名存實亡,連寫作都落荒而逃,徹底失去了靈感。看這些材料,可以比較寬容地說,他也確實太孤獨太蒼涼了。他的精神世界,張兆和自始至終都是懵懂的,也無意真去了解探查一番。

這是兩個人所有矛盾的起源,也是最大的障礙。那段時間,高青子即便不出現,大概也會有不同版本的“緋聞”。這位天才作家的后半生,精神上是徹底孤立無援的,時常淚水漣漣,不斷感慨人生可憫,直到1980年代后才重獲一點澹泊心境。這些難為人知甚至都無法跟枕邊人說上一句的心路歷程,張新穎教授的新書講述的很明白。

復旦中文系教授張新穎,近年出版《沈從文的后半生》,頗為學界矚目

對待感情,他或許說不上“好男人”,可畢竟也談不上“渣男”吧,他一生中也只偶然有那么一段畸戀,更不是玩弄感情的情場浪子,一生善良感恩屢屢助人于水火之中,也用盡半生心力去救贖。“事功為可學,有情則難知”,沈從文所寫下的,是一個男人“不敢墮落”又“情關難逃”的掙扎,更是中國一代知識分子被時代洪流裹挾的凄迷命運。

1988年,沈從文去世,張兆和作為遺孀,參與全集編纂。在書的后記中,她實際非常困惑,自言一生都沒理解沈從文,等稍微有點領悟,愛人早已遠去。文末,她似乎陷入了囈語:“從文同我相處,這一生,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這個最后的追問,張兆和回答不了,沈從文更不會透露謎底。“得休息羨”是他晚年心境。

晚年

沈從文彌留前,家人問他還有什么要說的。他只留下最后一句遺言:“我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好說的”,閉眼安然去世。這位文學大師,一生發表文章1277萬字,臨終前只想沉默,然后走開。

2021.5.7,晚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805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