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0閱讀(11)

《三堂會審》一劇,幾十年來曾先后有許多秦腔名家因演出此戲而蜚聲三秦,名播西北,她們既創造、總結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同時也因戲而揚名,這就給我這樣一名較一般化的中年演員演出此戲帶來了許多困難。
面對于此,我幾經輾轉、思考,并未退縮,而是知難而進。首先我仔細琢磨、體會蘇三這一人物形象的脈絡、個性和身世遭遇等,充分理解她的愛情生活悲劇的淵源關系,認識到蘇三雖落難于青樓卻又不甘墮落,對愛情十分忠貞。面對三堂會審,在藝術表現上我運用大段的唱腔來表述其身世及與王景龍的感情關系和惡人惡報的經過。我力求通過唱腔和表演來塑造蘇三這位對愛情忠貞、不畏強暴、不甘沉淪、出污泥而不染的藝術形象。在唱腔上,我反復吟唱,反復體會,不求聲烈,切忌刺人,以符合人物的思想感情,力求給人以纏綿、細膩之感,唱出人物潛藏在胸臆之中的內在情緒。因此,在唱腔處理上亦力求聲到情到,聲為情而發,情與聲同到,盡可能達到聲情并茂的藝術境界。如“十六歲初見面本是那王公子”這一句唱詞,我盡量唱得情懇意摯,氣息均勻,似乎是少女對初戀的美好眷念;而“賣花的金哥來送信,南樓上哭壞我玉堂春”這兩句,就進而闡發了蘇三對王景龍負心的憤懣,在官府錯判和含冤受屈時則較大幅度地放開音量。
劉美麗《我與秦腔》節選
編輯/劉軍 審核/妍薇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58663.html
上一篇:徒步鞋經典(年輕人的徒步鞋)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