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6)
猛戳頁面底部“閱讀原文”,觀看最新節目。
國產片保護月有點像中國電影界的伏地魔,雖然人人都知道它的存在,但沒人敢叫出它的名字。國產片保護月往往出現在每年7月的暑期檔,在這個時間段里,好萊塢進口大片全部神秘失蹤。據有關人士透露,之所以7月缺少好萊塢大片,是因為負責引進外片的中影集團和中影股份,在這段時間里進行領導班子調整,相關工作因此延誤。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今年的國產片保護月異常火爆,月總票房達到了驚人的54.9億,比2008年全年的總票房還要高出11億。這個票房數字,已經十分接近美國本土7月的總票房,這讓中國電影人不由感慨:中國電影與好萊塢的距離,又縮小了一大步。事實果真如此嗎?與其讓數字說話,不如由作品說話,支撐起該月票房的國產電影主要有6部,讓我們一一道來。
《道士下山》

在國產片保護月打響頭炮的電影,是陳凱歌執導的《道士下山》,該片在7月共收獲3億9998萬,是陳凱歌作品中票房最高的一部。然而與高票房相伴的,是洶洶而來的吐槽和謾罵聲,口碑之差,直追當年的《無極》。
公允地說,《道士下山》有其優點,比如美輪美奐的畫面和天馬行空的動作設計,都讓人看出陳凱歌作為一個電影人的誠意。然而,《道士下山》依然是一部爛片。
《道士下山》是一部讓年輕人尷尬的電影。這種尷尬,就像是我們那些偶爾學會了玩朋友圈的長輩們,不厭其煩地在朋友圈上轉發一些古怪的心靈雞湯。什么“奧巴馬看完也哭了”、“女孩子一定要知道的知識”、“杜月笙的12條家訓”。雖然他們沒什么壞心,但他們發送的內容常常讓人崩潰。
陳凱歌也是如此,他一方面在《道士下山》里故作一些親近年輕觀眾的舉動,比如讓吳建豪扮演一個娘娘腔、讓王寶強和房祖名變豬頭、讓郭富城和張震滾草地玩雙修。自以為這些刻意的設計能討年輕人的喜歡,實則粗鄙又令人厭惡。
但另一方面,陳凱歌又放不下大師的架子,于是迫不及待地讓影片中每一個出場角色都說出一番大道理來:范偉在說道理、王學圻在說道理、郭富城在說道理、張震還在說道理。這都不夠,還要再加上一個畫外音,絮絮叨叨地總結著影片的中心思想。
如果導演真能仔細地思考并打磨這些道理,那也罷了。可導演不過是走馬燈般地讓這些角色輪番登場,沒頭沒腦就冒出一句警世恒言,什么“人生就是一個瓢”、“你的心在哪我替你安”,不知道的還以為是《知音》雜志的小品大串燒。
觀眾雖然不好意思拉黑自己玩朋友圈的長輩,但可以拉黑陳凱歌導演。借用《道士下山》里的一句話:不改初衷真英雄。與其追逐時髦,不如做回自己。
《小時代4》

《小時代4》與《道士下山》恰好相反,郭敬明了解年輕一代觀眾的欲望,他撩撥、挑逗著這些欲望,讓自己賺個盆滿缽滿。很多人會嘲笑《小時代》系列的幼稚,但這種幼稚恰好是這個系列最吸引它目標觀眾的地方。《小時代》系列所講述的,其實是一個被無限拉長了的青春期。
年輕的女孩們即使走出校園,依然拒絕融入成人的世界,她們固執地生活在一起,就像大學的女生宿舍一樣。影片里,這個女生組合始終高喊著她們在大學時期的口號:時代姐妹花,永遠不分家。而影片的主題曲《時間煮雨》,也吟唱著這樣的句子:“我們說好不分離,要一直一直在一起,就算與時間為敵,就算與全世界背離。”
《小時代4》里所有的矛盾,都透露出青春期才有的幼稚病。比如爸爸不讓我談戀愛、好閨蜜睡了我男朋友、她們在背后說我壞話。當林蕭準備搬出去跟她男朋友同居,以及南湘為了工作準備前往北京時,竟然被認為是一種背叛!
《小時代》系列透露出一種拒絕成長的情緒,以及對成人世界深深的敵意。在《小時代》系列里,成人代表著愚蠢、惡毒和貪婪,比如顧源的母親和周崇光的父親。只有年輕人聯合在一起,才能抵御來自成人世界的攻擊。
然而成長是不可阻撓的,于是郭敬明設計了一場大火,讓時間永遠定格在了她們青春期的一刻。在《小時代4》的最后,四姐妹居然換上了她們高中的校服,再次表演起《小時代1》開始時的舞蹈。這種首尾呼應的設計,消解了時間的流逝,她們終于實現了永遠在一起的誓言。
因此,《小時代》系列真正的問題不在于拜金,而在于縱容年輕人的逃避。青春將逝未逝時,最是青春滋味。我們可以感懷、也可以哀悼,但絕不應該讓自己永遠停留在這一時刻。
《梔子花開》

《梔子花開》的編劇非常了不起,他生生把一首3分鐘的歌編成了90分鐘的電影。為了拖時間,影片被截然分割成兩部分,前部分講述張慧雯四姐妹,后部分講述李易峰四兄弟,中間插入無數段回憶。有一個情節讓人印象深刻。當張慧雯與李易峰分別時,她走上一個階梯,說一句“我離你一步遠了”,再走上一個階梯,又說一句“我離你兩步遠了”。觀眾看著好幾十級的臺階,聽著她一句一句匯報,心中不得不感慨:編劇太會玩了!
劇情不僅拖沓,還不合理。當張慧雯四姐妹不能一起表演《天鵝湖》時,李易峰為了安慰女友,想出來的辦法居然是和自己的四個兄弟一起表演《天鵝湖》,這種神邏輯也是讓人醉了。當李易峰穿上白色緊身芭蕾服出現在大銀幕的那一刻,仿佛能聽見無數女粉絲心碎的聲音。走出影院,女粉絲紛紛抱怨,為什么要讓他們的偶像穿得這么丑?答案也許是,何炅導演喜歡看吧……
《西游記之大圣歸來》

在接連遭受三部爛片的打擊后,《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獲得了觀眾的交口稱贊。很多觀眾成為了影片的自來水,不遺余力地在各大社交工具上推廣該片。
從國產動畫的角度說,《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確實達到了一個極高的水準,無論是影片的3D效果、人物的造型設計、動作的流暢性、還是背景環境中細節處的考究,都與那些劣跡斑斑的國產動畫形成了云泥之別。很多觀眾看完后忍不住奔走相告:國產3D動畫里,人物說話時終于有面部表情了!
更讓人欣喜的是,《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雖然在情節和動作設計上,融入了很多美國動畫和日本動畫的影子,同時卻也不忘保留中國元素在其中。比如豬八戒與孫悟空打斗時,背景響起京劇中人物打斗時的鑼鼓點;以及混沌妖獻祭前,進行的一大段京劇唱腔。這些元素都讓觀眾更容易認同這個整體上偏美式的西游記故事。
而《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故事層面。人物情感的建立在影片中顯得過于匆忙,以至于推動情節前進的動機有些不足。為什么豬八戒被大圣狠揍了幾頓后,就加入了他們的隊伍,難道豬八戒有受虐傾向?為什么白龍最后莫名其妙地出現又莫名其妙地消失?為什么山妖非揪著這一個女娃不放,不能去抓其他女娃,全世界的女娃都被抓光了?
雖然有這些問題,但《西游記之大圣歸來》的出現、以及它的成功,依然讓觀眾看到了國產動畫的希望。
《煎餅俠》

《煎餅俠》在本質上,并沒有脫離它的網絡前身《屌絲男士》。兩者的搞笑方式是一致的,都是通過對真實的明星身份進行一種解構和戲謔,利用觀眾對故事之外的真實事件的聯想,來獲得笑料。
舉例來說,黑幫老大讓自己的小弟們唱《屌絲男士》的主題曲,小弟們卻唱出了《萬萬沒想到》;鄧超高呼著“奔跑吧兄弟”,一頭撞上了鐵門;岳云鵬唱著《五環之歌》,開車行駛在五環上。這些橋段,都自然而然地引發了觀眾們的爆笑,但這種爆笑不是因為影片的情節本身多么好笑,而是由于觀眾聯想到了情節之外的真實事件。如果現場的觀眾,有一個人不知道《萬萬沒想到》、沒看過《奔跑吧兄弟》、沒聽過《五環之歌》,那么他就會很尷尬地坐在那里,不知道其他人為何發笑。
因此,《煎餅俠》的成功難以復制。像大鵬這樣一個脫胎于網絡文化、同時又手握豐富明星資源的導演,中國在短期內不會出現第二人。《煎餅俠》是互聯網惡搞文化在電影中的一次宣泄,而惡搞,只是對主流文化的戲謔,永遠無法成為主流。
《捉妖記》

《捉妖記》是國產片保護月最大的贏家,它在整個7月獲得了17億的票房,位列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季軍,僅次于《速度與激情7》和《變形金剛4》。
與《煎餅俠》不同,《捉妖記》是一部可復制的電影。該片的劇作、笑料、節奏和情感,都經過了工業化的細致打磨,它是一部高度成熟的商業作品、類型電影。也許很多老練的觀眾,會不屑于影片中過于工整匠氣的情節發展和老套橋段,然而中國的電影市場,恰恰最缺少的就是這種完成度高的商業類型片。我們反而應該奇怪的是,當《泰囧》作為一部成熟類型片獲得了驚人成功后,時隔這么多年,中國電影人才又一次把電影類型的思路明確運用在商業片里。
平心而論,《捉妖記》的導演手法平庸、缺乏主題深度、故事老套,也許它真的配不上如今取得的榮譽。但《捉妖記》的成功,印證的是市場的成功、類型的成功。它會促使中國電影的工業化更加快速、更加規范地運行起來。
國產片保護月幫助國產電影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國產片累計票房超過141億,票房占比56.1%,超過了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的票房占比,為廣電總局贏回了面子。然而,通過保護獲得的勝利總是讓人心虛。國產片保護月里的這六部電影,即使質量最好的《捉妖記》,也僅僅是實現了工業化的成熟,離真正的優秀其實還有一段距離。路漫漫其修遠兮,被動地逃避不能幫助中國電影真正成長,當我們有一天可以無懼于好萊塢的正面挑戰,那時候的勝利,才會更加甘甜。
想認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加入我們的官方QQ群,龍斌大話電影官方QQ群1號
想讓你的影評&影視相關作品讓更多人看到,請將作品 姓名 聯系方式(QQ&電話)發送至3197165716@qq.com
想和龍叔直接互動,請按住下方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一鍵添加龍斌大話電影官方微信。或手動搜索微信號lbdhdy
猛戳“閱讀原文”,看最新視頻。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2626.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