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同安新城規劃圖(濱海同安換新顏)
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6)




上世紀80年代老縣衙路口

1982年的鐘樓


◆2001年大橋開建之前的原貌


◆上世紀80年代初的同安一中


◆1983年的小漁村
從前的小漁村變成濱海風景線
臺海網10月1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麗萍/文 通訊員葉少靜 何東方 陳嘉新/圖(老照片由同安區檔案館提供))1938年出生的吳斗興,回憶起從前的日子,感慨萬分:“以前的生活條件很差,家門口就是坑坑洼洼的路,一到下大雨的時候,雨水就會漫進家里,地勢比較低的房子,水還會淹到腰處。”
1963年,吳斗興從福建師院地理系本科畢業后,分配到霞浦工作,1980年調回同安工作。他曾經參與過同安各大建筑的命名工作:銀湖大橋、必達大橋、同安工業集中區、環東海域……
他說,銀湖大橋建成前,是一片寬闊的水域。當時同安沒有幾座橋,城區對面有一個小村莊,叫蓮湖,村里的人去城區,要走原來的西安橋,繞過半個城區才能到縣城里,后來銀湖大橋通橋后,不到5分鐘便可以到城區了。
同安有山有海,既發展鄉村旅游,也發展沿海經濟。2006年,環東海域片區開工了,從前的小漁村一帶現在變成了一條浪漫的濱海風景線,高端的小區、美麗的沙灘、四通八達的立交橋,都在展示著富美同安趕超發展的大變化。
作為同安地名專家,吳斗興見證了同安幾十年來的繁榮變遷。1949年9月19日同安解放后,七十年來,同安區在經濟、政治、文化、教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如今的同安,向世界展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吳斗興和老伴已退休多年,經歷過去的艱苦,才倍加珍惜現在的生活。
老縣衙街道兩邊開起了各種商店
以前的同安老縣衙,地面凹凸不平,瓦房低矮。
改革開放以前,這里的路面都是石板路或者沙土路,自行車騎上去都磕磕碰碰的,整個縣口街只有兩個大戶人家,僅有一家雜貨店和一家扁食店,其中雜貨店賣各種東西,還包括理發。“當時生活條件很差,路邊放著尿壺,所以被叫做‘縣口尿壺’。道路兩旁有人養豬養雞養鴨,還有垃圾堆。”同安地名專家吳斗興說道。
如今,嶄新的樓房取代了低矮的平房,寬闊的馬路干凈整潔,街道兩邊開起了各種商店,市民的生活更方便舒心,老縣衙變身市民休閑公園,著名的朱子書院就藏身其中。
同安鐘樓集吃喝玩樂的商圈
鐘樓是同安老城區的地標,為紀念護國戰爭中光復同安犧牲的莊尊賢、潘節文二位烈士修建的。
這張老照片拍攝于1982年。鐘樓周圍都是舊瓦片房,年久失修的鐘樓看起來一副老態龍鐘的模樣。據了解,原來的鐘樓下方是一片池塘,正前方是一片廢墟空地,后來才被填埋起來修成了馬路,街上開起了新華書店和百貨大樓。
上世紀八十年代,鐘樓正對面建起了雙溪公園,園內有盆景園,榕蔭棋座供人下棋休憩,還設有兒童游樂場。作為當時同安唯一的較大型公園,雙溪公園可以說是同安區孩子童年的一個夢。
幾十年來,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鐘樓的周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拔地而起的樓房,替代了破舊的瓦片房;當年僅有的百貨大樓變成了商場;正對面的雙溪公園也改造了,修起了濱水木棧道,連接著同安古城墻、孔廟等地方。現在,同安已經有很多個公園。
如今,同安鐘樓儼然成為一個齊集吃喝玩樂的繁華商圈,人們的幸福感不斷上升。
銀湖大橋從繞城一圈到過橋5分鐘
銀湖大橋建成前,這里是一片寬闊的水面。
同安地名專家吳斗興說,銀湖大橋的一端只有一個小村子,叫蓮湖村,地勢較低,雖然距離縣城不遠,但由于交通閉塞,很少人能走到。蓮湖村的人要去縣城,溪水淺時還能蹚水而過,后來溪水變深了,只能從當時同安僅有的一座橋——西安橋過來,繞著城區走一圈。所以,當時“蓮湖”又被稱為“沉湖”,由于交通不便,就有“全縣走透透,沉湖還未到”的諺語。
銀湖大橋建成后,同安的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過橋只需要不到5分鐘。現在,橋的兩端都是高檔的小區,彩色瀝青慢行道從銀湖橋底下穿過。清晨,市民在橋底下散步;傍晚,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橋上車流不息,市民在慢行道上散步。
夜晚的銀湖大橋上,五顏六色的燈亮起,從遠處望過去,猶如雄鷹展翅般屹立在那里,呈現一幅欣欣向榮的景象。地標式的銀湖大橋,提高了城市的品位,推動著同安的發展。
同安一中從沒有圍墻到環境優美
“上世紀80年代初,學生還是自己帶米到學校蒸飯,沒有配菜,自己帶一個家里做的罐頭,就這樣吃一周。那時候宿舍沒有電風扇,一層樓只有在走廊的盡頭有一個公共衛生間。學校里只有一張木板乒乓球桌,門口都是泥土路,風一吹,到處都是灰塵,全校的人都圍在乒乓球桌旁邊輪流打球。”同安一中工會主席、校友辦主任陳寶練介紹。
今年正是陳寶練在同安一中工作30年整。他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學校也不斷在升級,老照片中的建筑現在都已經拆除重建了。現在的學生宿舍,不僅配有空調,還有洗衣機。教學設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的老師只有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現在教室里的設施都是高科技的多媒體設備。此外,學校還設有標準的乒乓球室、羽毛球場等運動設施,學生課余生活也豐富起來了。
幾十年來,同安一中已經從一個沒有圍墻的學校升級成了一個環境優美、設施一流的重點學校。
環東海域小漁村換新顏如詩如畫
這張老照片是1983年同安區環東海域附近潘涂村的一場車鼓弄表演。
上世紀八十年代,環東海域周邊是小漁村,馬路是泥土路,房子是瓦片房,交通閉塞,物質匱乏,文化生活更是簡單,一場車鼓弄表演就能吸引十里鄉親前來觀看。
改革開放以后,家家戶戶蓋起了樓房,立交橋拔地而起,公交車、BRT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起來。
近幾年來,環東海域新城大放異彩,高端的住宅小區、配套的公共設施,讓以往的小漁村大變樣;彩虹跑道、金色的海岸沙灘、紅樹林、慢行道、五星級酒店群……蜿蜒優美的同安灣岸線,濱海旅游浪漫線彩帶環繞,讓新城同安片區如詩如畫。
如今,環東海域新城已成為廈門城市建設的主戰場、跨島發展的主陣地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3006.html
上一篇:新城建設宣傳片(我們的新時代)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