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7-31閱讀(16)

圖片|源自電視劇《知否》,侵刪
版權(quán)|文章為原創(chuàng),搬運必究
每次看《知否》中墨蘭、如蘭、明蘭的成長經(jīng)歷,婚姻生活,都會感慨: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三姐妹雖然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但各自的命運走向卻不同。
比如明蘭,雖年幼喪母,但在祖母的教養(yǎng)下,活成一個小太陽,守著自己的原則過日子。
即便嫁給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她也能把日子過出花來,這類女子的眼界格局遠大,內(nèi)宅后院也困不住她們的心。
而如蘭,從小深得母親寵愛,脾氣直爽,眼里揉不得沙子,時常跟姐妹爭高低。
可在終身大事的抉擇上,她卻通透得如閱歷豐富的老人,明白自己是個怎樣的人,能付出怎樣的代價,最后選擇喜歡的人相守一生。
至于墨蘭,從小爹疼,娘愛,受到的寵愛比嫡女都多,卻養(yǎng)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為了攀附高門,不惜犧牲全家,可即便最后如愿高嫁,她依然過得不幸福。
明蘭有祖母的教導,眼界和格局比其他姐妹都高,這一點可以理解。
但如蘭和墨蘭都跟著生母生活,而墨蘭比如蘭聰慧漂亮,為什么還過不好一生?

不可否認,墨蘭和如蘭都是被愛包圍著長大的孩子。但她們接受的教育方式卻不同。
大娘子愛如蘭,把她寵成心直口快的性子,遇到不爽的事,全然不懂忍讓,只顧著自己心里的舒暢。
然而,這種性格的人往往最容易吃虧,這就是如蘭與墨蘭爭吵,總是吃虧的原因。
雖然大娘子很寵愛如蘭,但若事情關(guān)乎家族聲譽,她卻不會偏私,該教訓還是會教訓。

在原著里,如蘭和墨蘭同時看上齊衡,但平寧郡主卻當著眾人面,讓齊衡認明蘭為妹妹,實則是告訴盛家:妄想高攀齊國公府。
大娘子看出平寧郡主的意思,回到內(nèi)宅就叮囑如蘭不要再上趕著討好齊衡。
可如蘭不甘心,嘴里還喊著“元若哥哥”,大娘子當即一頓大罵:“以后規(guī)規(guī)矩矩地叫人家‘公子’,不對!
以后都不要見了!劉嫂子,以后但凡那齊衡在府里,不許五姑娘出葳蕤軒一步,不然,家法伺候!”
如蘭止不住地哭,大娘子緩了會,說:“這婚姻大事,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的姑娘家自己出去應承的。
那種沒臉的做派是小婦干的,你是嫡出小姐,如何能那般行事?
男婚女嫁本得門當戶對,若是人家不要你,瞧不上咱家門戶,你能舔著臉上去奉承巴結(jié)?”
大娘子安撫了如蘭,她才對劉媽媽說出心里話:“不是我說自家喪氣的話,論相貌,論才學,她如何配得上齊衡?自己的閨女,我都如是想了,何況人家郡主?
算了,何苦自討沒趣,咱們別的沒有,這幾分傲氣還是有的。如兒又沒什么手腕,日后還是給她尋個門當戶對的不受欺負就是了。”

身為盛家兒媳,大娘子可能做得不太好,但作為母親無疑是合格的。
她知道自家女兒的樣貌、才學都不是一等一的女子,即便攀上高枝也過不好日子,所以她沒有慫恿女兒拉下臉去討好。
孔嬤嬤曾說過:人貴在自知。
一個人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夠不著,因此在人生路上能少吃些苦,少受些罪。
而容易吃大虧的人,往往是自詡聰明,盲目地認為自己處處高人一等,凡事都要爭個高低。
就像墨蘭,從小被林噙霜捧著長大,無論吃穿用度,還是學問規(guī)矩,林噙霜都自詡女兒是一等一的女子,夸得墨蘭心比天高,全然忘乎自己的身份。

在原著里,平寧郡主看不上盛家女兒,墨蘭回到林棲閣發(fā)脾氣。
林噙霜看到此狀,立馬鼓動女兒:“若論出身,你自比不過如蘭,可你相貌才學哪樣不比她強上十倍百倍?
一樣的爹,憑什么你將來就要屈居她之下?若你自己不去爭取,好的哪輪得到你!難不成你想一輩子比如蘭差?”
林噙霜一生爭強好勝,做了盛府貴妾,仍然不知足,還盼著墨蘭得嫁高門,好強壓大娘子一頭,解她多年心中的悶氣。
可她不知,錯誤的教育只會把兒女往火坑里推。盲目地夸獎,不僅無法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更無法看清真實的世界。
墨蘭在以【自我為中心】的環(huán)境中長大,并認為世界都應該以自我為中心,導致她以為只要嫁入高門,贏了明蘭和如蘭,后半輩子就過得幸福快樂。
殊不知,高門望族內(nèi)宅里的彎彎繞繞遠比她想象得丑惡,而墨蘭自詡的小聰明,注定扛不住人心的復雜。

在《知否》中,有句話貫穿整部劇:“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大娘子和林噙霜從為人父母的角度來看,她們都不失是位好母親,想盡辦法替子女謀劃。
大娘子得益于背后有王家的勢力支撐,所以她不需要去討好任何人,只要教育兒子上進,替女兒找個門當戶對的人家出嫁,就完成了她的使命。
所以,即便如蘭下嫁給文炎敬,被婆婆刁難,盛家也能及時替她討公道。婚后的小日子過得還算幸福。

而林噙霜則不同。
她知道自己是個上不了臺面的妾室,要想墨蘭將來得嫁高門,那就得替女兒增加籌碼。
而她唯一想到的方法,就是把墨蘭塞到老太太,跟著祖母學規(guī)矩。
所以,墨蘭小時候就被林噙霜安排到老太太屋里伺候,給祖母背《春江花月夜》。不僅如此,林噙霜還鼓動盛紘當說客。
本以為老太太收了墨蘭,待到出嫁時,別人知道她是勇毅侯獨女教出來的,自然會高看一眼,就像無依無靠的明蘭那樣。
林噙霜如意算盤打得很好,可惜盛老太太不接她的招。并不是因為她是個妾室,而是她忘恩負義、自私自利。
得知依靠老太太無望后,林噙霜開始另辟蹊徑。看到伯爵吳大娘子殷勤地來盛府做客,她就慫恿墨蘭去前廳偷看梁晗。
墨蘭是個未出閣的姑娘,自然不知名聲敗壞得厲害。可林噙霜為了虛榮,不顧盛家全員的名聲,竟鼓動墨蘭與梁晗私會,兩人私定終身。

因為當初林噙霜就是靠拉下身段,成功俘獲盛紘芳心。如今,她把“丟掉廉恥”那套交給墨蘭,讓墨蘭成功攀上梁晗。
可她沒想到是,見慣花花世界的梁晗,不是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盛紘,而看似和藹可親的吳大娘子,也不是萬事不管的盛老太太,就連梁晗的貴妾春舸,都比賣身換藥錢的衛(wèi)小娘地位高。
林噙霜自詡聰明,卻不知一件事的成功,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綜合因素,缺一不可。
而林噙霜的成功,有人為的因素,更多是運氣成分,可墨蘭高攀嫁入伯爵府就沒那么好運氣。
畢竟,伯爵府的人際關(guān)系遠比小門小戶的盛家復雜得多。而墨蘭為了攀高枝,不惜踩著盛府門楣往上走,得罪了整個盛家。
在原著里,盛老太太替墨蘭去梁家提親前,說了一番話:“永昌侯府比盛家勢大,你又是這般進的門,以后你得處處靠自己,討夫婿歡心,討公婆喜愛,若想倚仗娘家,便難了。”
老太太的話明顯告訴墨蘭:路是你自己選擇的,將來過得好與不好,盛家都不會再幫你。

要知道,古代官宦女子出嫁,最講究的就是究門當戶對,說白了就是各自背后的勢力。
就像王大娘子嫁到盛家,即便她脾氣再不好,有王家在背后支撐,盛紘都不敢拿她怎么樣。
而墨蘭失去了娘家的倚仗,不管將來受到什么委屈,都得自己扛著。所以,她的后半輩子注定不會過得幸福。
寫到最后,不禁感慨: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但往深處看,就會發(fā)現(xiàn),墨蘭其實是個被教壞的女孩。
墨蘭事事強出頭,與姐妹爭高低,渴望嫁入高門,這些本不是她的想法,而是林噙霜的。

因為林噙霜嫁給盛紘,只能當給上不了臺面的妾室,還得被大娘子壓制,她心中有憤懣和不滿。
于是,她把心中的怒氣化成一股斗爭的力量。只要墨蘭高嫁,她才能平息心中被壓制的怒氣。
雖然她一直在為女兒謀劃,但其實她是為了自身的虛榮,甚至把這份虛榮強加給了墨蘭。
雨果曾經(jīng)說過:“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堅信有人愛我們。”
可如果愛變成了控制,剝奪,侵略,愛錯了方向,就會使孩子內(nèi)心蒙塵。
林噙霜控制般的愛,毀了墨蘭一生,而墨蘭至死都想不明白,為什么自己會過得不幸福。
人啊!有時候,不能活得太自我、太虛榮,否則容易落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327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