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7-31閱讀(15)

高跟鞋其實自古至今都有,我們都知道現(xiàn)代的女子是為了美而穿的高跟鞋,那么古代女子穿高跟鞋是為了什么呢?今天我們就來談?wù)劰糯拥母吒?/p>一、古代高跟鞋發(fā)展
1.春秋戰(zhàn)國
木屐是高跟鞋的原型,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xiàn)了木屐高跟鞋。根據(jù)史書記載,晉文公多次想請隱居于綿山上的功臣介子推出山輔佐自己。
可那介子推不愿出山,晉文公便用大火燒山想逼他出來,介子十分氣憤就抱著大樹被燒死了。
晉文公于是很傷心和后悔,就用那株樹的制成了一雙木屐,每天穿著以示對介子推的懷念,后來被百姓們所模仿,從而成為一種習(xí)慣。
現(xiàn)代曾出土了一雙春秋時期的古鞋,是一雙髯音動漆雙齒木屐,它的基本原型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高跟鞋。

在這個時候,木屐里的齒是用來輕快行走和雨天防滑的。又因為在中國古代,高跟鞋是木制的,所以我們稱之為木屐,因為有齒,木屐也叫齒屐。
在戰(zhàn)國的時候出現(xiàn)了一種木履厚底鞋,這種鞋很好滿足了戰(zhàn)爭時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這種鞋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
他們不僅能穿著它輕松騎馬,還能在泥濘和寒冷中行走,靴子也開始代替無筒的履,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成功的一起鞋子變革事件。
為了方便騎乘,他們通常穿不易從馬上滑落的鞋子。也就是說,鞋跟越高,乘坐起來就越方便,所以在戰(zhàn)國時期這種鞋有很好的發(fā)展。

漢朝
在漢朝時期的時候有一種"高底舄",意思就是在平底鞋的下面再加一層木底。
這實際上是人性化的改變,因為古代的大型活動比如朝會和祭祀過程的極其繁瑣,參加的人員都要站很長的時間。
時間一長就會鞋子就會被地上的泥土浸濕,而且當時的道路上都是泥濘不堪,加了一層木底則可以避免這個現(xiàn)象。
唐朝
在唐朝的時候,開放的文化使得其在于足飾方面也發(fā)展的很好,這個時期鞋的花色和款式都十分豐富,也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和我們現(xiàn)代觀念里的高跟鞋。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唐朝時期的鞋后跟明顯地有了變化,其后跟的部分高度明顯地高于前面部分的鞋底厚度。
鞋跟的造型也有了各種的變化,滲透到了小腳文化中去,呈現(xiàn)出了中國所特有的"高跟尖頭金蓮鞋"。

清朝
中國一般都有著關(guān)于服裝的相關(guān)規(guī)定,宋朝就是沿襲前朝的制度,會在朝會上穿著靴,但是之后改成了履。
雖然清朝摒棄了裹足,但清朝的民間仍然會把三寸金蓮當做習(xí)俗。清朝時期的女性喜歡穿著木底鞋,宮廷中的滿洲女人都普遍穿著木底高跟鞋。
所以這種鞋被很多人稱為"旗鞋",我們在現(xiàn)在的清宮電視劇中所看見的就是清朝的"花盆底"以及"馬蹄形"。
二、從實用變成美觀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高跟鞋在盛唐時期的時候,高跟鞋從功能性轉(zhuǎn)化成了美觀性,宮中的妃嬪女眷穿高跟鞋主要是為了美觀,滿足了這個時期社會的審美觀。
到了五代后唐時期的時候,出現(xiàn)了小腳高跟鞋即"高跟金蓮鞋",這使得高跟文化和小腳文化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融合,其的審美在很大程度上是滿足了東方的一些女子的味道。
這個時期其不再是一味地只追求實用性,而開始帶有女性對于美的追求。

我們都知道,中國其實是一個傳統(tǒng)觀念根深蒂固的一個國家,這就使得在古代時期很多傳統(tǒng)婦女無法完全接受高跟鞋。
實際上從周朝開始,很多統(tǒng)治者都對服飾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備的制度。
不同的服飾鞋履代表著不同的階級,皇帝和皇后的日常穿著都有著嚴格的規(guī)定,這樣的情況到了清朝時期達到了一個巔峰。
到了清朝的時候女子不需要裹腳,但是還有很多民間女子將裹腳視為習(xí)俗自愿的裹腳。
伴隨著時代發(fā)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高跟鞋漸漸從唐朝開始代表了在一個相對文化封閉封建的社會情況下女性對于美的追求。
三、穿高跟鞋意義對于女孩子來說,高跟鞋象征著長大,在小時候就向往著媽媽的高跟鞋。可是女人們明知高跟鞋對腳有危害為什么還樂此不疲的穿著呢?

實際上高跟鞋不僅使女性的身高增加了很多,還可以顯出女性迷人的曲線,同時可以給自己自信,這樣就可以使其從眾人之中脫穎而出,增加了個人魅力。
盡管穿高跟鞋走起路腳很不舒服,但很多女性寧愿忍受著穿高跟鞋給自己帶來的不適,而不愿意放棄其帶來的好處。
而我國古代的高跟鞋都有一定的高度的,就算是"恨天高"的愛好者也會為之驚嘆,以至于那個時期的人們還沒有站起來還沒抬腳看上去像是登上了臺階。
古代高跟鞋雖然也有這一部分的目的在里頭,但是更重要的目的,則是對女性的束縛。
這一點和女性衣著要求是一樣的,女性的裙擺必須長到拖地的程度,這是為了防止露出自己的身體。
而過長的衣裙,就得有高底的鞋子來相配,才不至于踩到裙擺摔倒。尤其是纏足之風(fēng)出現(xiàn)之后,還制作了專門適合這種裹了小腳的高跟鞋。

這種鞋子的形狀,和前面那些朝代的高跟鞋相比,這種鞋更接近現(xiàn)代高跟鞋的形狀。
我們現(xiàn)代的普通人穿高跟鞋也會有不適,更何況那些纏過足的女性?穿著這樣的鞋子,沒有纏過腳的人想要走路都必須走的很慢才能走得很穩(wěn)。
那纏過足的女人走起路來比沒纏過的更困難,還要再增添更多的痛苦。固然會有一種氣喘吁吁、嬌弱無力的美感。
古代的高跟鞋代表著女性在封建社會對美的追求,不過高跟鞋都是為了貴族女性而設(shè)計的,平民的女子在家中要干農(nóng)活雜事,穿著自然是不方便的。
文/文史旺旺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483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