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7-31閱讀(32)
最美好的時代其實就是我們正在經(jīng)歷的這個時代,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時代的親身經(jīng)歷者。曾經(jīng)的時代給了姜昆那樣的藝術家們最大的褒獎,如今的時代也應該給予郭德綱和他的德云社更多的寬容。

兩位相聲界的標桿
因為本人是個體育博主出身,所以呢在下面的文章中可能會引用一些體育圈的例子更好的說明我的看法。請各位見諒。
第一每個人的成功都不可能完全脫離時代背景,也就是說無論是姜昆老師還是郭德綱先生他們的成功畢竟都包含了天時地利人和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類似于誰在過去肯定不行,誰誰都不能算是說相聲的這樣的論調(diào)無論放在兩者誰身上都是不成立的。就類似于庫里在過去肯定拿不到總冠軍這樣的話,在時光機還沒發(fā)明出來之前還是少說。
第一相聲是一門起源于撂地的民間藝術,最早主要是逗樂為主的一種謀生手段。也就是說相聲這門藝術打從根上就沒有多少高雅的基因,無論時代如何發(fā)展他的主要陣地也應該在民間,他的主要受眾群也應該是普通老百姓。哪怕相聲也能拿到廟堂去表演,但是根基依舊是在江湖。不管你承認與否人民大會堂演出相聲的場次肯定和小劇場是不能比的。
這和雅俗的關系不大,哪怕是在雅人民大會堂的主要職能也是召開重要會議。有些東西只有在適合它的地方才能發(fā)揚光大不是嗎?
第二相聲有很多表演形式,從人數(shù)的多少上一般可以分為單口,對口,群口,近些年還出現(xiàn)了三十人和說的《吃葡萄不吐葡萄皮》這樣的多人相聲。從主題表現(xiàn)上又可以分為歌頌類的相聲如師勝杰先生的《好市長》,諷刺相聲如《小偷公司》《我要高雅》《買猴》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無論在新時代相聲還是在傳統(tǒng)相聲的作品中都有質(zhì)量很高的諷刺形作品。
因此對于不擅長傳統(tǒng)相聲傳就說姜昆老師就不是相聲演員的說法顯然是不成立的。但是作為相聲這門百年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對相聲肯定是要有繼承也要有發(fā)展的,因此完全放棄傳統(tǒng)相聲我認為作為姜昆老師來說顯然是不合適的。傳承人既要傳既傳遞衣缽將相聲發(fā)揚光大,又要承,既繼承:以身作則地把傳統(tǒng)相聲中的精品展現(xiàn)在舞臺上,讓更多觀眾體會到傳統(tǒng)相聲的魅力,又應該身體力行地將傳統(tǒng)技藝傳授給新一代的相聲演員。
我認為將相聲這門藝術發(fā)揚光大遠比讓傳承人每年多拿2w人民幣的補助要重要的多也迫切的多。

馮鞏老師
姜昆老師是個優(yōu)秀的相聲演員,卻有很多人對他的相聲基本功存在質(zhì)疑。最普遍的疑問是他的貫口作品不行。作為新中國最優(yōu)秀的相聲表演藝術家之一,姜昆老師應該勇敢地面對質(zhì)疑,并且以實際行動去打碎質(zhì)疑。
期待著某一天姜昆老師能在熱愛他的觀眾們面前聲音洪亮口齒清晰,底氣十足地給我們展現(xiàn)一次他的基本功,說上一段《報菜名》,《夸住宅》用他的真功夫贏得觀眾們的滿堂喝彩。通過他精湛的藝術讓那些草根出身的民間閑散藝人看到差距,讓他們自慚形穢,從此發(fā)憤圖強。用事實給那些曾經(jīng)質(zhì)疑你傳統(tǒng)功力的人們一個響亮的耳光。讓姜昆老師的形象在更多年輕觀眾的心里也能夠光芒萬丈。
《德云斗笑社》在環(huán)球時報舉辦的評比中獲獎,于謙老師主演的《依然美麗》如今三天的票早已售罄了。這是一部分媒體對德云社的肯定,當然還有一部分媒體認為德云社做得還不夠好。比如北青網(wǎng)和新京報,當然我們可以把這當做是他們對德云社的鞭策?!兑廊幻利悺肥怯谥t老師和北京市曲藝團的李偉健武斌許娣老師的合作。這是一部講述回遷居民的故事。應該是一部充滿歡聲笑語而且必定是正能量滿滿的作品。由于謙老師主演的主旋律作品就能夠大賣,同樣是抗疫主題的《正月里來正月正》卻相對票房慘淡。在我看來這說明了一下幾個問題。

姜昆探班
第一兩部作品都是專業(yè)院團主導,因此肯定都不存在所謂的票房壓力。第二作為演員無論是所謂體制內(nèi)演員還是民間藝人肯定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見這一點肯定是毋庸置疑的。雙方也肯定都在作品上傾注了相當多的心血。因此可以說兩部作品都是誠意之作。
但是為什么票務情況出現(xiàn)了巨大的差別呢。有人的人把他歸結為郭德綱老師給老搭檔探班為這部戲帶來了流量,而姜昆老師的探班也激起了一些觀眾的反抗情緒。
有沒有這方面的原因呢,也許有但我認為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任何藝術作品最終都是由他的表演者在最大程度上決定了它的呈現(xiàn)效果。即角兒的差別。演員本身自帶的觀眾緣,流量藝術水平等因素給作品帶來的加持。當然我所說的是雙方的作品在題材和類型差不多的情況下。
簡單的例子譚富英和譚正巖都唱《空城計》誰賣得好和馬連良先生去不去探班的關系其實不大。因為單憑譚富英和譚正巖這兩個名字就足以造成巨大的票房差距。
第二絕大部分的演員都是熱愛舞臺的,他們對于對于觀眾發(fā)自內(nèi)心的掌聲和充滿愛意的鮮花的渴望有的時候甚至是大于金錢的追求的。《依然美麗》的演員邵峰老師活躍在春晚多年為觀眾帶來了許多有趣的作品,當他在北展門口外看到那么多德云女孩的時候,相信那一刻他也會希望有一天有那么一群可愛的觀眾發(fā)自肺腑地為他起立鼓掌。這些掌聲是因為他和德云女孩都尊敬和喜愛的于老師站在一起,更是因為他們是真心喜歡他在舞臺上的展現(xiàn)。
花錢買的票才會怕錯過舞臺上的一分一秒,沒有領掌,謝幕時候的掌聲才會經(jīng)久不息。喜歡的角兒在臺上,觀眾的眼里才會充滿星光。哪怕最璀璨的星不是我,我也依然會為身處在那樣的畫面中感到自豪。因為就在這一刻夢想真的照進了現(xiàn)實。

邵峰老師
這是一個應該對德云社更加寬容的時代給予更多鼓勵的時代,這同樣是一個應該對姜昆老師要求更加嚴苛的時代。原因無他,只是因為二者的身份不同。
一個是身居廟堂,掌高位權柄二十余載的藝術大師,一個是草根逆襲浪蕩江湖二十年相聲藝人。如果我們對他們的要求一樣這真的公平嗎?
我說這番話的前提是兩個人都遵紀守法,我們只從道德和藝術層面和職能層面做探討。
第一究竟什么叫相聲本就是仁者見仁的事情,它并不是數(shù)學公式。因此對于兩個人說的到底是不是相聲基本也都源于自己的判斷,聽不聽都在你。沒必要相互拉踩。
類似于郭德綱說的不是相聲,岳云鵬說的不是相聲,張云雷說的不是相聲?;旧峡梢哉f是毫無營養(yǎng),因為對于喜歡他的人來說,他說的就是相聲。
反之對于姜昆老師也是如此。
不論你認為姜昆好還是郭德綱好其實都無濟于事,因為原本他們就在那里。喜歡和討厭他們的人也還在那里。你不愛聽一沒耽誤郭德綱賣票,二沒耽誤姜昆老師領工資。
至于那些自以為是的去嘲笑別人品味的人呢,只能說明要么是心胸問題,要么是腦子問題??傊疾惶!?/p>
為什么我們要對姜昆老師更加嚴格呢,原因很簡單姜昆老師作為曲協(xié)的主席,是中國曲藝精英集團的最高領導。那么他就應該對中國曲藝的發(fā)展負最主要的責任。這一點是無可置疑的吧。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國家文藝的最高水準吧。那么我們不僅僅要求姜昆老師應該有作品而且應該有好作品,那些深入人心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正能量的作品。
但是回顧過去的近二十年的時間里不要說精品,連稱得上有一定影響力的作品都沒有。想想過去的二十年中所有耳熟能詳?shù)牧餍姓Z幾乎全部來自于小品,相聲干不過小品已經(jīng)不僅僅是一句笑談而已。
哪怕是在近十年中相聲市場恢復了一定的生氣,但多少流傳較為廣泛的作品也多來自民間社團。因此我認為姜昆老師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所謂的雅俗之爭而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與相聲作品乏善可陳之間的矛盾。
由于遲遲沒有能夠讓觀眾含著眼淚受到教育的優(yōu)秀作品的面市,使得觀眾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一些民間相聲社團的看起來不那么陽春白雪的作品來緩解他們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壓力。
至于作品中存在的所謂三俗問題,可能確實存在,但也從來沒有過準確的界定,因此主要還是靠觀眾自行判別和演員自己堅守的底線。所謂三俗究竟是表演者本身三俗,還是塑造人物三俗以此來起到反諷的作用,這恐怕也有待考證。
在這里我還想說,絕大多數(shù)觀眾還是有一定判別能力的。比如馮遠征老師演了一個深入人心的家暴男,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能將角色和演員分開的。同理真正拿相聲段子當真的人真傻的少,裝糊涂的多。
我們對姜昆老師更高的要求是因為我們相信藝術家的能力和操守,我們對郭德綱的寬容更多的時候是源自于我們對生活艱難的理解。我們對郭德綱早就做好了他也就那水平的心理預設,所以他給我們帶來的更多的是欣喜,我們對于姜昆老師的是源自于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期許。
總有人告訴我說:“郭德綱說得不行,他就剩下三俗了。中國相聲的未來是屬于苗阜的,是屬于盧鑫的,是屬于馬軍的等等。”
在這里我想說的是郭德綱吃得是相聲這碗飯,但是他從沒想過扛這桿旗。郭德綱說的相聲有很多你專挑所謂三俗的聽,那是他有問題還是你有問題。《賣布頭》哪俗了,《學評書》哪俗了,《揭瓦》哪俗了《西征夢》哪俗了諸如此類。你專挑俗的聽是他俗還是你俗。在不行你可以不聽啊。不聽還不行,聽了還嫌俗,吃飽了罵廚子。
我們對于郭德綱先生的要求是他能不能讓我們變得身心愉悅,我們對姜昆老師的要求是他能不能讓曲藝界變得更好。業(yè)余球隊踢得不好少有人在意,國家隊踢得不好肯定是要質(zhì)問足協(xié)的有時候這與是不是球迷無關。所在的位置決定了你要承擔的責任。
《德云斗笑社》的獲獎是因為他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相聲,對曲藝有了興趣,同時讓更多年輕人撿起來了一些規(guī)矩,讓他們追隨著他們喜歡的角兒的腳步,讓自己變得更好。無論你承認還是不承認與一眾娛樂圈小生比起來德云社的孩子們待人接物是最彬彬有禮的。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整個娛樂圈都作出了表率。
《德云斗笑社》的獲獎甚至讓我看到了原來媒體不僅僅能指出德云社的各種不足,他們也會對德云社所作出的貢獻予以肯定。報紙也不僅僅有新京報還有環(huán)球時報天津日報等多家媒體。
郭德綱對于相聲的貢獻多表現(xiàn)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姜昆老師的貢獻多表現(xiàn)在精神層面或者若干年后。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磻搶戮V老師更加寬容的地方。
姜昆老師多年前曾經(jīng)興建了一個笑劇場,據(jù)說耗資一個億已經(jīng)動工許久,但仍不見營業(yè)。郭德綱呢回天津開了一個德云社。且不說郭老師自己賺多賺少,最起碼周邊的商業(yè)都有所帶動這總是真的吧。
郭德綱老師弄了個麒麟劇社,雖然總被人嘲諷唱得像梆子,可是讓更多青年演員有了鍛煉的舞臺總是好的吧。孟廣路老師的學生,李明言先生的學生也都在麒麟劇社。
這個時代對德云社的寬容是因為它始終在給老郭給他手下這群年輕人機會讓他們變得更好。至于相聲界也許會有萬相歸春的那一天,但那一天肯定不會來得太早。
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它讓我們聽到了更多的聲音,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在這個時代里很多事都無關對錯,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默默支持,拭目以待。
看看姜昆老師能不能把相聲帶向輝煌,看看他的后來人能不能扛起相聲這桿大旗,無論那個人叫苗阜,金菲,還是叫馬軍盛偉。
我們也可以看看郭德綱和他的徒弟們能不能在相聲歌曲影視,綜藝等多個領域里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曾經(jīng)的時代給了姜昆老師豐饒的饋贈,成就了他顯赫的門庭,如今的時代給了德云社更多的寬容,在許多人審視的目光中才能看出他們到底是貓是虎還是龍。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5132.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