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31閱讀(11)
本文為木蓮媽媽原創作品,圖片為木蓮媽媽原創插畫,歡迎個人評論分享收藏。
家里有不止一個小孩子的家庭往往都比較熱鬧,而且小孩子一起打打鬧鬧的看起來也比較溫馨,在過去,人們都會說“長兄如父,長姐如母”這種話,確實作為哥哥姐姐,都會近乎本能的去照顧自家的弟弟或妹妹們。

有時如果孩子實在太小,父母可能就會讓大的孩子幫忙照顧些,這么做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之間的親近關系。
最近在網上看了一段姐姐給小弟弟換褲子的小視頻,視頻里的小姐姐在給自己的小弟弟換褲子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小意外,而這小姐姐的反應讓人哭笑不得,同時又覺得挺逗的。
4歲姐姐給弟弟穿褲子,不經意間碰到弟弟“私處”,反應讓人意外,反應讓媽媽想笑。
只有四歲不到的一個小姐姐,在媽媽的囑咐下,幫助只有幾個月的小弟弟換褲子,卻無意間發現了弟弟和她不一樣的地方。
小姐姐年紀不大,照顧自己都有些費勁,但是在媽媽的鼓勵下,還是開始嘗試照顧還不會說話的弟弟,幫他換褲子。
說是褲子,其實就是那種嬰兒穿的開襠褲,小姐姐沒幫弟弟穿過,第一次幫他穿自然是不太熟練,但勉強還是慢慢的幫弟弟穿上了。
只是在換褲子的間隙,小姐姐在幫小弟弟提褲子的時候,不小心碰到了弟弟的私處,她似乎發現和自己的不同,就不好意思的笑了,也不敢抬頭去看媽媽。

寶媽似乎覺得女兒的反應很有意思,想笑又憋回去,就記錄下了整個過程,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的家長可能也會發現類似的這種‘尷尬’,其實這和孩子的性意識覺醒有關。
事實上,小孩子三歲之后,性別意識就已經開始覺醒了,小姐姐才會在不小心碰到了弟弟的私處以后,出現了害羞的情況。
小孩子們在這候察覺到自己和異性的不同,但是他們卻不明白這究竟意味著什么,由此也會不由自主的產生好奇,而且朦朦朧朧之間,也就產生害羞的心理。
另外有些小孩子可能還會向父母詢問關于男孩女孩的問題,這時父母給他們解釋相關問題的方式和態度就顯得很重要了。
那么要如何跟他們解釋比較更加妥當呢?
1、態度要自然坦蕩
有時當孩子們問出一些關于“性”的問題,父母可能本身就不好意思,情急之下可能會大聲斥責他們,這其實沒有必要的。
最好的做法是要坦然的接受小家伙們對“性”的好奇,這是他們成長之中一定會面臨的問題,因此家長們的態度要自然坦蕩,過于激動會給他們形成一個錯覺:“性”是羞恥的,是不好的。
若是這種錯覺長時間存在,小家伙們可能就會壓抑自己,給他們的心理健康帶來影響。
2、教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
當小家伙們意識到異性和自己的不同時,家長們可以教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結構,讓他們明白異性和自己的區別在哪兒,為什么會有這種區別。
而且要引導他們認識到了解自己的身體結構并不羞恥,不用覺得害羞。

3、讓他們明白要怎樣自我保護
小孩子是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弱勢群體,對于孩子的自我保護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這也是為了更好的保護他們。
要告訴他們,身體的私處是不能隨意被別人觸碰的,同時也別隨意的侵犯別人,若是有人想要觸碰自身私處,一定要及時尋求大人的保護。
要更好的保護孩子們,最妥當的方式就是坦蕩的對他們進行“性教育”,減少他們對“性”的好奇,才能幫助他們更好認識自己,幫他們以最妥當的方式和異性相處。
我是木蓮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兼插畫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如果您在育兒路上,有關于孩子心理、飲食以及日常護理等方面的問題和困擾,可以來找我。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5407.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