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前位置:首頁>時尚>客家傳統(tǒng)服飾什么時候不流行了?淳北農(nóng)民以前最喜歡穿這種衣服
發(fā)布時間:2024-08-04閱讀(15)

從前,淳北山區(qū)農(nóng)民喜歡穿麻布衣服,因為麻布衣是自己種的麻,自己織的布,是山區(qū)農(nóng)民勤勞、聰明的象征。拿現(xiàn)在的話來說,綠色環(huán)保,無化學(xué)含量。久負盛名的八都麻繡,是純手工藝術(shù)品,屬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也因麻布而來。
麻布,以績麻皮為原料,績麻是民間方言的植物名稱,書上叫苘麻。績麻在每年二、三月份種植,到六月份以后就長到兩米多高。績麻怕風(fēng),風(fēng)一吹,容易倒伏,所以,農(nóng)村中有一句諺語:“四月八,打績麻”。意思是四月八的大風(fēng)把績麻吹倒了。
績麻在六月份開花結(jié)果后,就可以采割了。采割后,要去掉葉和麻籽,曬干后的績麻桿,要浸泡在溪水中的活水潭里,浸泡時,每天要從水中撈起,在沙灘攤曬一兩個小時,這就叫漂白。在績麻皮與麻桿自己脫離后,用手工剝下麻皮。麻皮曬干后,就成了用來織布的原料。八都有一個村,因為盛產(chǎn)麻皮,人們便叫它麻皮村。解放后,被改名叫華坪村。但是,這里的人們還是習(xí)慣叫麻皮村,叫起來親切,有鄉(xiāng)土味。
麻皮曬干后,婦女們就得用農(nóng)閑日,雨雪天,搓捻麻線,搓捻麻線是婦女的技術(shù)活。搓捻麻線時,先要把麻皮浸濕,然后撕成一根根細細的麻絲,婦女們坐在凳子上,在大腿上放一塊瓦片或者竹制的專用搓線板,通過手掌心把一根根長長短短的細麻絲搓連起來成為絲線。有些婦女技術(shù)更好,她們會用雙手大拇指和食指捻麻線。捻麻線時一邊走路一邊捻麻線,一邊和人們聊天,他們把捻好的麻線一圈一圈套在自己的手臂上。麻線搓捻好以后晾干,晾干后還要繞成麻線球,麻線球很漂亮,形狀象個燈籠,中間是空的,紡麻線時,先把麻球浸濕后,再把中間的線頭拿出來紡,紡好的麻線打成一束一束的麻線,這就是織布用的麻紗了。織布前,還要把麻紗放入鍋中沸煮。這叫煮麻紗。煮麻紗時,鍋中要放些爐灰(草木灰)。但一般都選用六月豆箕燒過的灰,因為經(jīng)過豆箕灰煮過的麻紗,會更白,更軟。煮過的麻紗曬干后,就可以交給織布師傅織布了。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在地主家做短工,給地主家推牛磨磨粉,有一年冬天,外面下著大雪,天氣很冷,窮人家的孩子沒有衣服穿,一年四季都穿麻布衣。地主認為這么冷的天,這孩子肯定會被凍死了,他穿著著皮大衣到磨坊一看,這孩子不僅沒有被凍死,而且渾身上下冒著熱氣。地主問他,我穿著皮大衣還感到冷,你穿麻布衣為什么還這么熱?聰明的小孩回答說:我這件衣服是我爺爺?shù)臓敔斪鎮(zhèn)飨碌膶氁拢渌锝^的,開水里煮過的,熱火上烘過的,是很有靈氣的衣服,天熱它就涼,天冷它就熱,而且穿著散汗,透氣。怎么會冷呢?地主聽說是一件寶衣,就用自己的一件皮大衣?lián)Q他的麻布衣。小孩把麻布衣交給地主后說:這是一件寶衣,如果你不穿時就要把衣服深埋在有熱氣的火爐灰里。要不然的話衣服的靈氣就會跑掉的。地主信以為真,得到寶衣以后舍不得穿,就把麻布衣埋在火爐灰中。幾天以后,地主扒開火爐一看,那里還有寶衣的影子,全變成爐灰了。
版權(quán)歸淳安發(fā)布所有,轉(zhuǎn)載須告知!
通訊員:管祖謙
千島湖傳媒中心淳安發(fā)布編輯部編發(fā)
堅定秀水富民路,建設(shè)康美千島湖!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80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