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吉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打造產業優勢建設美麗鄉村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17)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吉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打造產業優勢建設美麗鄉村?跟著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吉林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打造產業優勢建設美麗鄉村
農民日報·中國農網記者 閻紅玉
近日,記者來到吉林省德惠市永生村采訪,首先映入眼簾的畫面是盛開的百花環繞著村莊,結滿蘋果的樹在村路兩側散發著誘人的香氣。一社村民梁老漢告訴記者:“以前我們村很臟很亂,下雨天車進不來,人出不去,村里的農產品運不出去賣不上價,守著公路邊上還受窮。2013年以后,市里開始了脫貧攻堅,上級給我們村派來了第一書記,從此,我們村的面貌天天在變化,像城市里的花園一樣,環境美麗,空氣清新,人居環境那是沒得說。現在,我們村的環境美了,致富產業也多了,你在村里看不到閑著的人,都去產業基地打工了。”
梁老漢所在的永生村原名毛家村,位于德惠市城區西南部,距市區4公里,102國道貫穿境內,區位優勢明顯,下轄9個社、4個自然屯,耕地面積11913畝。
依托自然優勢 打造富民產業
永生村擁有珍稀資源——草炭土10萬立方米,濕地35公頃,水庫面積8公頃。根據德惠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永生村立足區位、資源優勢,努力建設“鄉村度假休閑型”“生態環境示范型”“漁業開發型”標準示范村,全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吉林省美麗鄉村。
原永生村第一書記寧貴信向記者介紹;“2013年以前,永生村人均收入6500元,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達到了1.85萬元,這都得益于村里的產業壯大和發展。近年來,村里重點培育了休閑旅游、觀光度假、休閑采摘、水上樂園、特色民宿、有機蔬菜等多項特色服務產業。”
目前,永生村建設了集設計、培育、配送、托管于一體的“花卉園藝設計中心”,建設花卉大棚6座,培育萬年紅、蝴蝶蘭等花卉品種,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5萬元,為無勞動能力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年增加2000元至3500元收益分紅,同時還吸收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在花卉基地務工,每戶貧困戶每年可獲得至少3500元的務工收益,最多收入可達1.2萬元;投資700余萬元建成以草莓、香瓜為主的綠色無公害蔬菜種植采摘園區;建設的光伏發電項目,每年為村集體增收近2萬元;投資建設的倉儲物流扶貧項目,為貧困戶每年增加1000元收益。現在,村中柏油路、水泥路、田間路硬化總里程達30多公里。村路兩側綠化面積3.3萬平方米,人行步道花磚鋪裝面積1萬平方米,栽植各類樹木、花卉10萬余株,建成省級綠化屯1個、市級綠化屯2個。自來水、有線電視、網絡、通訊覆蓋全村,近半農戶家中用上了室內水沖廁所,部分村屯污水排放接入了城市污水管網。實施了村屯亮化、危房改造、房屋修繕工程。
村里還新修建了20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100平方米文化活動室、3700平方米農業主題廣場、6800平方米休閑運動廣場。村里設有勞務對接站,開辦了手工編織、有機蔬菜種植、鮮花培植等職業技能培訓,培訓的新型職業農民達700余人,直接帶動村民增加經濟收入500余萬元。村里連續3年表彰“最美家庭”18個、“最美兒媳”18人、“村優秀黨員”3人和“永生村好人”3名。
科學規劃設計 改善人居環境
德惠市按照鄉村振興的整體要求,科學設計,狠抓落實,全市人居環境整體質量上升。德惠市有16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297個行政村,農業人口74萬人。2018年以來,全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一場硬仗,圍繞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村莊規劃編制6項重點任務,有力有序有效推進了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截至目前,全市改造農村戶廁2.81萬戶,行政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比例達100%,所有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3.8%,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3.3%,建成省級美麗鄉村15個,兩個村獲評省級AAA級示范村。總體上,全市農村“臟”的問題基本解決,“亂”的現象有效管控,“差”的狀況逐步改觀,“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現在全市297個行政村都建有公共廁所。建立了“農戶分類投放、公司收集轉運、市村就近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為解決污水治理這個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問題,全市按照區域污水流量“大的建廠、中等建站、小的建池”原則,投資3.38億元,建設了3座污水處理廠、3個鄉鎮污水處理站和16個污水收集池。在畜禽糞污的處理上,全市投資5610萬元,在605個規模養殖場建設了糞污收集處理設施,在全市所有鄉村建設散糞收集池322個,對規模養殖戶及散養戶的畜禽糞污進行收集,實現了全覆蓋。全市構建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截至2019年底,全市農作物秸稈年可收集量144.13萬噸,全市秸稈綜合利用量120.04萬噸,“五化”利用量90.04萬噸。
在美麗鄉村建設上,德惠市把全市行政村分成三類,對一般村扎實推進“抓九清”“治八亂”,打造干凈整潔村;對達到干凈整潔基礎的村,進一步提檔升級,打造重點達標村;對達到提檔升級基礎的村,做精做強,打造精品示范村。
現在,全市創建標準示范村47個,創建美麗庭院1974戶、干凈人家6.38萬戶。
產業有增長點 生活有幸福感
吉旦溝村的蔬菜產業遠近聞名。該村位于德惠市大房身鎮西部,耕地面積1.2萬畝,其中大棚蔬菜種植面積就占1000多畝。
該村六社“女強人”李慶玲告訴記者:“我家5口人,有1.26公頃耕地,10年前,滿打滿算一年到頭,地里賣的糧食才有5000塊錢,老人看病、孩子上學等年年不夠花,更別說美化環境和家庭庭院了,既沒有那個心情也沒有那個錢。6年前,鎮黨委和村里就號召我們扣大棚種植蔬菜,我家用一畝半地扣了兩個大的1個小的,蔬菜長得好、年頭銷售好的時候每年能收入十多萬塊錢,平平淡淡一年也能收入五六萬塊錢。這幾年我還兼職做起了中介人,一年銷售蔬菜的中介費也能收入五六萬塊錢。我們有錢了,居住環境也有心情整治了,我們村現在家家都互相比誰家干凈、誰家和睦,我們村的村路和四周有花有草有樹木,鮮花一直從春天開到秋天,現在我們村就是一個天然的大花園。”
李慶玲所在的吉旦溝村能有今天的發展,得益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得益于德惠市委、市政府和大房身鎮黨委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規劃。市里和鎮里為該村制定了以“區域開發、產業配套、集群發展”的目標,發展反季節大棚蔬菜等高效益農業,形成以德其、德岔公路為主線的兩翼經濟長廊,使園藝特產業逐步成為農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長點。采取政府引導、黨員干部示范、合作社主理、農戶經營的模式。該村種植蔬菜全部采用地下水灌溉,成為無污染的綠色蔬菜,目前,該村共有大棚450多個,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茄子等,大棚蔬菜已經成為當地一大支柱產業,蔬菜銷售到山東、河南、北京、天津等多個省市,旺季每天可產銷10萬公斤,人均純收入達到3萬元,與周邊客商簽訂了長達9年的供銷協議。如今的吉旦溝村,處處呈現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蓬勃景象。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8505.html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