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張愛玲金鎖記全文(張愛玲金鎖記鑒賞系列連載)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16)

張愛玲將月亮鎖在了《金鎖記》中,那是逃不掉的美麗
作者/曲演紅樓
2017年的中秋節,外面是幾天陰雨后的陰天。本來天放了一點白,可是又灰蒙蒙的了。筆者在那個節日里想起人們喜在中秋之夜賞月,可是那晚似乎注定不會有月亮了,因為2017年的中秋之月最后亮在了十七日。真是月有陰晴圓缺,變化無常啊。由此,我想起了張愛玲《金鎖記》中的月亮,常常是灰蒙蒙的,不怎么明亮。但是盡管不亮,還是那么美,一種凄清的美。
下面筆者從《金鎖記》中摘下幾朵月亮,與諸位朋友共享。
一、小說故事梗概
《金鎖記》是一個令人驚心動魄的人性變態和人性異化的故事。清末民初,某小鎮上一家麻油店的“活招牌”——天真爛漫的少女曹七巧被貪圖錢財的哥哥曹大年賣嫁給了京城大戶姜家。兵荒馬亂之際,北京城住不下去了,姜家就搬到了上海。七巧的丈夫是姜家患有軟骨病的老二仲澤,但是七巧真正愛的是浪蕩公子三少爺季澤。得了軟骨病的仲澤到底能不能生孩子,不得而知,反正作者安排七巧生了一兒一女。兒子叫長白,女兒叫長安。七巧剛開始嫁過去的時候本來是給仲澤當姨太太的,后來姜老太太覺得有頭有臉人家的姑娘愿意嫁給自己的兒子當正房,是不可能的事情,為了讓七巧能安心服侍仲澤,就把她按正房娶了過來。
七巧嫁過來以后,由于娘家門戶低,上上下下的人都瞧不起她,于是,七巧靠吸大煙解悶。守著仲澤過了八九年,仲澤到底是死了,第二年婆婆也死了,叔公九老太爺為他們分家,欺負她孤兒寡母,財產分配不太公道。分家以后,七巧帶著兒子和女兒另租了一幢屋子住下了,和姜家大房和二房很少來往。有一天季澤找上門來,向七巧吐露了心中對她的愛戀和思慕,但最后的目的又轉到了財產上,讓七巧傷心而又暴怒地把他趕了出去。
一年又一年,春去秋來,七巧與現實失去了接觸,除了使性子,打丫頭,換廚子,剩下的就是失魂落魄。后來她給兒子娶了媳婦芝壽,兒子不中意,就把丫環娟姑娘給他做了小,還生了一個孩子。芝壽被她羞辱得害了肺癆死去,娟姑娘扶了正,不上一年,也吞下生鴉片自殺了。
雖然季澤的女兒幫忙給長安找了一個從德國回來和姜家沾點老親的童世舫,訂婚戒指已經戴上了,但是最后又被七巧攪和得沒嫁成人。兒子和女兒都吸上了鴉片,兒子不敢再娶,只在妓院里走動,女兒早斷了結婚的念頭。再到后來七巧死了,長安和哥哥長白分了家,搬出去住。謠言說長安找了一個男人,和他在街上一同走,那個男的還為她買了一雙吊襪帶……只是謠言。

二、小說中的月亮
《金鎖記》的社會背景是作品中主人公生活的大環境,那是軍閥混戰的年代;是新舊交替時期,思想混亂的年代;新事物已經萌芽,舊事物逐漸褪去的年代。張愛玲就把她的人物放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中,用月亮來暗示隱喻人物的心理和命運。
月亮,是一個在古往今來傳統文學中曾經被用濫了的意象,尤其是詩歌散文中用的最多,且多是表現情愛交融的意境,是美好的象征,或者是表現思鄉之情等。然而,張愛玲有推陳出新的能力。我們看看她筆下的六種月亮是什么樣的意境。
1.《金鎖記》一開篇就有一段月亮描寫:“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看見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輕的人想著三十年前的月亮該是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這個月亮象征什么呢?月亮是淚珠,曾經大而圓,還有白,筆者以為象征的就是七巧三十年的人生歷程,有歡愉也有痛苦。不愁吃穿,心里藏著愛,有兒女母命是從,這是歡愉;但是小說中七巧的愛只是愛,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正意義的男性的愛,渴望而不得,這是痛苦。因為她愛的那個人,不敢愛她,也不能愛她,有叔嫂之嫌啊。

2.“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殼青,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樓房,因此一望望得很遠。地平線上的曉色,一層綠,一層黃,又一層紅,如同切開的西瓜——是太陽要上來了……”這是七巧沒有出場時,姜家上上下下的人們以及他們所居住的街道上的人們,清晨要起身前和月亮有關的一段文字。月落日升,新的一天開始了,然而新的一天無論是赤橙黃綠紫,還是“森冷的蟹殼青”,哪怕是在“黑漆漆”的天幕下,人們都要在五顏六色中為生存而奔波忙碌。或許有時“像赤金的臉盆”一樣沉下去,但總還有像太陽一樣再升起來的時候。這是一種暗示,暗示在那個時代只要等待忍耐,就會有希望。是不是真的有希望呢?這是作者留給讀者的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到小說的結尾已經清楚地告訴我們了,有些事等待和忍耐,只是一種希望,但未必能成為現實。因為七巧和季澤終究沒能有情人成為眷屬。

3.“窗格子里,月亮從云里出來了。墨灰的天,幾點疏星,模糊的狀月,像石印的圖畫,下面白云蒸騰,樹頂上透出街燈淡淡的圓光。”這是七巧大鬧學校以后,女兒長安決定不再上學的那天的月亮。這天晚上她偷偷地拿出心愛的口琴,為了不讓人聽見,“竭力按捺著”吹奏,發出“嗚嗚的口琴忽斷忽續,如同嬰兒的哭泣”聲。長安喜歡她的音樂老師,但是由于她母親的緣故,也就是說在她母親七巧那墨灰的天網籠罩下,她不得不離開他,不得不離開她的同學們,不得不離開那個能給她歡樂的學校。這時的月亮意在表現長安迫于母親的威勢,為了“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而做出犧牲以后,心中產生的無奈的淡淡的愁苦。街燈那淡淡的圓光,模糊的狀月,又何嘗不是長安心中那淡淡的愁苦?空窗格子里的月亮,又何嘗不是說長安從此以后像坐牢籠一樣守在她母親的身邊,被她的母親壓抑,不得歡顏?

4.“隔著玻璃窗望出去,影影綽綽烏云里有個月亮,一搭黑,一搭白,像個戲劇化的猙獰的臉譜。一點,一點,月亮緩緩地從云里出來了,黑云底下透出一線炯炯的光,是面具底下的眼睛。天是無底洞的深青色。”這是七巧將兒子長白霸在身邊為她點煙泡的那個夜晚的月亮,這月亮應該寫的是七巧那既渴望愛情又得不到愛情,不由得把愛轉化成嫉妒,進而轉化成對似乎能夠得到愛情的芝壽的摧殘。說似乎,是因為其實她的兒媳根本就沒有得到過愛情。那“一搭白”應是七巧對愛的向往,也可看作是對生命中唯一的男人,而且是抵不了半個男人,就是她的兒子長白的愛,那“一搭黑”應是七巧對得不到愛的報復,是無盡的失愛的陰暗人生。

5.“窗外還是那使人汗毛凜凜的反常的明月——漆黑的天上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月光里,她腳沒有一點血色——青、綠、紫、冷去的尸身的顏色……她想死……她怕這月亮光……”這是七巧的兒媳婦芝壽在被七巧羞辱以后晚上獨守空房時看到的月亮,它暗示的是這個反常家庭的冷酷給人帶來的落寞無助,是七巧殺人不見血的眼中那鋒利的兇光。因為在小說中,七巧常常不分場合、不分聽者對象的胡說八道。比如有一次,七巧當著親家母的面和其他幾個打麻將人的面,說兒子和兒媳婦床上的秘事,親家母羞愧難當,中途離開了她們家。兒媳婦呢,顯然是更加羞慚。在舊中國,夫妻之間的床上秘事,本應該是保密的,七巧這個當婆婆媽的偏在大庭廣眾下說出,這讓做兒媳婦的情何以堪!

6.“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怎么能完呢?七巧死了,女兒和兒子分了家,女兒在外邊吊了一個男人,是真愛,還是胡來,不知道啊。讀者諸君自己想象去吧。這是小說的結尾,既呼應開頭,又意在暗示七巧的女兒長安將續演媽媽的故事。
張愛玲用這些月亮將人物的心緒、情感、命運展示給我們,卻一反月亮的嬌美而為凄美。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69403.html
上一篇:運城走失女孩(已找回運城急尋)
下一篇:火車票優惠卡是什么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