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鶴壁淇河生態區(一條河與一部法)
發布時間:2024-08-04閱讀(14)
強調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所提出的生態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標桿和尺度。2022年3月,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首批18個美麗河湖優秀(提名)案例,淇河鶴壁段作為河南唯一獲此殊榮的河流,入選美麗河湖提名。

4月5日上午,春和景明。走進淇河濕地,陽光照在河面上,點點碎銀,耀人眼目。遠處幾只白鶴,時而在河面悠閑徜徉,時而在空中自由翱翔,時而飛向河岸郁郁蔥蔥的層林。王先生是位來自河北的攝影愛好者,每年清明前后都會到淇河拍各種水鳥的情態。此時他正聚精會神地通過鏡頭,將鶴舞長空、魚翔淺底、花團錦簇、綠樹成蔭的旖旎風光攝入畫面。
淇河“水清、河暢、岸綠、景美”的自然美景,飽含了鶴壁幾代人的努力與一部法的故事......
群眾呼喚淇河立法淇河古稱淇水,發源于山西省陵川縣棋子山,流經新鄉市、安陽市,自西而東、蜿蜒橫貫鶴壁市全境,在浚縣淇門入衛河,全長161公里,其中鶴壁段83公里。淇河是中國詩歌的源頭,“淇水湯湯,漸車帷裳。”“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淇水滺滺,檜楫松舟。駕言出游,以寫我憂。”《詩經》中有39篇專門描繪了淇河沿岸的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2014年,中國詩歌學會正式命名淇河為“中國詩河”。

淇河是鶴壁人民的母親河。淇河水質常年保持二類以上標準,在河南省歷年公布的60條河流中排名第一,成為我國華北地區少有、海河流域唯一未受污染的河流。原水利部水資源司一位負責人實地調研后曾感慨地說:“穿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00人的地區后,淇河依然能夠保持如此良好的水質,在我國北方非常少見!”
但歷史上一個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淇河流域生態保護與建設開發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形勢愈發嚴峻:
淇河上游附近的養豬場及散養雞鴨豬等養殖戶,將畜禽糞便沿河堆放,下雨后沖入河中污染淇河水體;
沿淇村莊、農家飯店及生態園產生的生活垃圾和污水,或直接排入河中,或沿河存儲遇雨后流入淇河;
亂挖亂采、亂捕亂獵、亂砍亂伐等破壞淇河生態環境的現象時有發生;
個別河段存在無序開發、過度建設影響生態問題;
......
據不完全統計,僅鶴壁市境內當時沿淇農家飯店就有30多家,集中在七里溝、白龍廟、清水灣、天然太極圖等多處;養殖場20多家,集中在淇縣高村鎮禮河屯、廟口鎮王灘村、西崗鎮臧口村。這些農家飯店、養殖場成為淇河水體的主要污染源。
一位長期關注淇河保護的老同志,當年提及這些扼腕嘆息道:“農家飯店、養殖場把污水直接排入河中,游客隨意丟棄垃圾,許多漂浮物順河而下,簡直讓人看不下去!”
干部群眾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紛紛呼吁立法保護淇河。歷屆駐鶴全國、省人大代表一次次提出議案,建議上級人大立法,由于涉及山西、河南兩省跨行政區域,一直未能實現......
市委書記馬富國在淇河調研時強調,必須把淇河生態保護放在第一位,算好政治賬、生態賬、經濟賬、社會賬,保護好淇河的生態環境。
“我們要打破思維定勢,敢于擔當,通過市級層面立法,實現淇河保護立法的實質性突破。”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史全新在主任會議上,提出了鶴壁市淇河保護立法的動議。
“淇河保護立法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淇河生態保護調研報告,全體委員發出共同呼聲。
對鶴壁而言,這不僅是貫徹落實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歷史使命,更是保護一河清水的現實責任與擔當。
尊重民意開門立法2019年10月,《鶴壁市淇河保護條例》被列入鶴壁市2020年度地方立法計劃。
2020年初,條例起草工作領導小組成立,并組建條例起草專班,淇河保護立法正式拉開序幕......
“立法應當體現人民的意志,堅持立法公開,要千方百計通過各種途徑讓兩岸群眾參與到立法活動中來。”時任立法領導小組組長尚欣要求。
3月初,條例起草工作領導小組按照立法民主原則,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站等媒體廣而告之,讓廣大群眾知情、知曉;通過問卷調查等,聽取兩岸百姓訴求,讓基層干部群眾充分表達意愿;通過召開座談會、實地走訪等,征求立法具體內容,讓社會各界都參與進來;通過對具有典型性的建議及時調查、處理,讓群眾的監督體現到現實中。
4月份,起草專班先后赴濮陽市的馬頰河、鄭州市的賈魯河等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借鑒外地河流保護立法經驗。他們還不辭辛勞,沿河深入縣區、鄉鎮、村實地調研,與市、縣、鄉三級人大代表等座談,廣泛聽取方方面面的聲音。
6月份,起草專班按照計劃、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投入條例起草工作。在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人士意見的基礎上,形成了條例草案初稿,并組織地方立法專家庫成員,對條例草案進行了認真的論證和評估。
“條例草案文本先后經歷了百余次修改,一個條款的規定,我們要反復修改,幾易其稿,才最終確定。其間,起草專班借鑒研讀相關法律規章80多部,召開各級人大代表、基層干部群眾、專業法律工作者參加的不同類型座談會30余場,收集意見建議513條,力求每一條款都經得起群眾檢驗,同時契合淇河立法保護的宗旨和適用范圍,讓鶴城人民真正成為受益人。”參與條例起草的葛玉慶同志感慨地說。
“帶著情懷、肩負責任。”市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王永秋的一句話,道出了立法人的心聲。
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條例草案時,大家討論的十分熱烈:
“要突出規劃引領,注重生態保護和水污染防治。”
“要將淇河綜合治理中取得的經驗與成果,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固化和提升。”
“要堅持保護與開發相結合。”
......
“要用法治的力量加強淇河保護,真正使條例‘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切實在淇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作用。”10月19日,在市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上,史全新主任總結講話引起大家的共鳴。
11月28日,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審查批準了《鶴壁市淇河保護條例》。條例從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標志著淇河進入了依法治理的新階段。
整個淇河保護立法過程,成為鶴壁市探索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典范。
萬眾守護一河碧水
“宣傳是法律實施的前提,要通過廣泛的宣傳,在全市上下形成遵從條例、維護條例、執行條例的濃厚氛圍。”2021年2月23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尚欣在新聞發布會上強調。
市人大常委會在《鶴壁日報》顯要位置刊發公告,全文發布《鶴壁市淇河保護條例》。
市政府專門制定《關于開展〈條例〉集中宣傳活動的工作方案》,就條例宣傳作出具體安排,并印制條例單行本2萬余冊,發放到干部群眾手中。
全市開展《條例》集中宣傳月活動。利用“一網兩微”、公共場所LED顯示屏等戶外媒體廣泛宣傳,在淇河重要河段設置宣傳標語、標牌和展板,發放宣傳單,集中宣傳條例。
鶴壁人大網、政府網站、“鶴壁政務”微信公眾號和市內報刊及新媒體同期同步以不同形式解讀條例內容。鶴壁電視臺新聞頻道黃金時段和《鶴壁生活幫》頭條,分章節滾動播出條例。并開設《關于淇河生態保護,他們這樣說》專欄,邀請律師、駐村第一書記、全國“最美河湖衛士”和拍鳥達人等暢談感受......
一時間,高密度連續解讀、多頻道滾動播出、地毯式廣泛宣傳,讓條例飛入尋常百姓家。“保護淇河終于有法可依了!”成為市民群眾一個時期街頭巷尾、茶余飯后熱議話題。
鶴壁市集中精力組織編制了《淇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總體規劃》,綜合考慮群眾生產、生活便利要求,以及生態、文化、保護等需要,劃定保護管理區域和規劃控制區域,超前謀劃、相互銜接,使淇河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有規可循、有法可依。
檢察機關會同相關部門依法制定了淇河生態保護公益訴訟專項行動方案,對淇河“四亂”、水體污染等突出問題,運用訴前程序的檢察建議和行政公益訴訟,集中整治淇河生態保護問題。
淇河網格化管護機制得以完善,護河員由37名增加到90名,管護工作實現全覆蓋。
淇河生態得到有效恢復。淇河鶴壁段魚類居全省之首,有60余種,包括淇河鯽魚、鱖魚等名貴魚類8種。自2021年3月以來,有關部門依法開展專項行動,設置固定警示牌,懸掛宣傳橫幅,處置非法捕魚,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
“隨著河堤岸坡綠化力度的加大,日常巡查原來從靠人眼發現問題,現在無人機已經派上用場了。”一位具體負責淇河生態保護的同志稱,以淇河許溝段為試點,建設了智慧淇河管理系統,設置了視頻監控點、水質監測點、水文監測點等,配套了智慧淇河管理系統PC終端、App及微信公眾號等支撐平臺,初步實現了24小時違法違規事件取證及交辦處理、水質水文監測等功能。
條例頒布后,沿淇相關縣區形成制度框架、行為后果、行政處罰幅度、水污染防止等保護機制,市縣鄉三級監管機構、人員逐步整合,沿岸群眾積極參與,形成了保護淇河的強大力量。
城鄉和諧美麗宜居條例實施以來,鶴壁以河長制為抓手,層層壓實責任,細化保護措施,逐一解決問題。
“鴨子過路,減速讓行。”在淇河許溝段,豎立于岸邊的告示牌十分醒目。原來,這里是“淇河三珍”之一纏絲鴨蛋的原產地,作為歷史上曾經的宮廷貢品,曾榮獲1914年萬國博覽會金獎。

“既要嚴格保護淇河不受污染,又要兼顧對名優特產的扶持。目前淇河許溝段只保留養鴨場1家,存欄僅4000只,通過控制養鴨規模,大大減少對淇河水體的污染。”淇河纏絲蛋地理標識地一位基層干部介紹情況。
養鴨場專門建造了“凈身池”。鴨子下河之前先在池里凈身洗澡,進一步減少對淇河水質的影響。控制養鴨規模,是否造成損失?養鴨場老板深有感觸地說:“纏絲蛋鴨場因淇河而生,有淇河才有“纏絲蛋”,有舍才有得,用個人損失換取一河凈水,讓鶴壁傳統名優特產傳承下去比什么都值!”
從“養殖達人”變成“護河衛士”,是法律入腦入心,喚醒了群眾愛護家鄉的意識,是鶴壁上下一致、勠力同心推動綠色發展的生動寫真。
桑園小鎮是淇河邊上原來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現在卻成了有名的休閑旅游目的地。旅游旺季常常是車水馬龍,游客絡繹不絕。村民告訴我們:“條例讓河更清、村更美,休閑旅游也紅火了,我們在家門口都有活干,還可以自己當老板,天南地北的游客給我們帶來了收入,家家走上了致富路。”
“法律促進老百姓的行為自覺。如今村民不光自己不排污,還會對游客亂丟垃圾,主動勸導制止。”桑園村村委負責人說。
“淇河與我們血脈相融,條例讓俺心里踏實了,保護好這條河,就是為子孫后代積攢福氣。”馬圪垱村一位群眾表示。
每逢節假日,在淇河邊散步的市民經常看到,一群群身穿帶有志愿者標志的人,手拿鑷子、塑料袋等工具,默默無聞地守護著淇河。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淇河保護志愿者”。
......
鶴壁精心打造淇河生態文化長廊,淇水詩苑、淇水樂園、淇河森林公園、淇河濕地公園、淇河生態園等成為市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從淇澳翠境園的古建茶室、游園小道、各式廣場,到朝歌文化公園的鹿臺、噴泉、親水平臺,再到森林公園的四季花海、廊架、紅飄帶步道……人們盡情在此休閑、娛樂、健身、親水、賞花,忘卻了煩惱,醉情在生機盎然的淇水之濱,淇河成為鶴壁以及晉冀魯豫等周邊省市游客旅游目的地和網紅打卡勝地。
中原文博會、鶴壁櫻花文化節、鶴壁民俗文化節燈會、“中國詩河·鶴壁”詩歌大賽、“詩意鶴壁——生態文學高端研討會等大型文旅活動的舉辦,讓“生態鶴壁,詩經淇河”這一靚麗名片叫得更加響亮。
“夕陽紅”老年模特隊的李菲女士,常年都和隊友到淇河邊晨練、走模特步,她興奮地說:“我從小生長在淇河邊,淇河生態一天比一天好,一年花草不斷,四季都是美景,生活在這里比哪兒都幸福!”
歷史是“脈”,文化是“根”,生態是“魂”。淇河這條從《詩經》里流淌出來的一溪碧水,讓歷史和現代交融,讓文化與生態和諧,使鶴壁這座城市變得更加秀美、豐盈、靈動、厚重。
法因河而立,河因法而美,城因河而興。一條河與一部法的故事,講述了一段淇河兒女的赤子情懷,繪就了一幅鶴壁人民用法治力量保護綠水青山的生動畫卷。
(河南法制報記者 林棟 通訊員 郭福堂 李少杰) ?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0552.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