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8-04閱讀(10)
在遙遠的洞穴深處,看見上方處處聳立的鐘乳石,那美麗的樣子是不是令人驚奇!但大家知道鐘乳石是如何形成的嗎?

鐘乳石常見于石灰?guī)r、白云巖等碳酸鹽巖地區(qū)的洞穴內(nèi),例如廣西、云南還有墾丁都可以看到。除了環(huán)境,鐘乳石還需經(jīng)過漫長的時間,往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才會形成一柱柱美麗的結(jié)晶。由于成形時間長,鐘乳石對于遠古地質(zhì)考察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與鐘乳石相似的奇景還有石筍、石柱等不同形態(tài)的碳酸鈣沉淀物。它們形成的原因都是因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到石灰?guī)r的隙縫中,溶解石灰?guī)r裡的碳酸鈣(CaCO3),形成鈣離子(Ca2 )和亞碳酸根離子(HCO3-)。
溶解碳酸鈣后的水,從洞頂上滴下時,由于水分蒸發(fā)、二氧化碳溢出,使被溶解的物質(zhì)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經(jīng)過長時間的累積,就會形成所謂的鐘乳石。

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不同種的碳酸鈣沉淀物!
以下是石灰?guī)r地形容易見到的四種奇景:
鐘乳石:垂在洞穴上方巖壁上,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
石筍:碳酸鈣沉淀物在地面由下而上逐漸堆積而成,形狀像竹筍。
石柱:鐘乳石與地面上的石筍結(jié)合而成,就像一根柱子一樣。
石簾:在洞穴壁上形成像簾幕的碳酸鈣沉淀物,又稱流石。

了解鐘乳石如何形成后,是不是越來越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呢?往往壯闊的風景都是自然形成的,如果有機會到鐘乳石洞穴參觀,記得多拍點照!真的很漂亮~~
歡迎點贊、評論、轉(zhuǎn)發(fā)。 評論必回!!!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098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