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4-08-09閱讀(13)
今天的我們洗衣服,洗手什么的,有非常豐富的清潔劑可以選擇,各種名目繁多的洗衣粉、洗衣液和洗手液,沐浴露、香皂、肥皂……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讓人眼花繚亂。可是古代的人要怎么洗衣服,洗澡和洗手這些呢?他們也有這么豐富的清潔劑、洗滌劑可選擇嗎?今天,熊貓就給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話題:我國古時的清潔劑。

據(jù)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禮記》里記載,草木灰恐怕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清潔劑、洗滌劑了。書中說“冠帶垢和灰清漱,衣裳垢和灰清浣”。就是說,帽子的軟帶臟了用草木灰混合著清洗,穿的上衣和下裝臟了也是草木灰混合著清洗。使用草木灰清洗不但是古人智慧的體現(xiàn),也是具有科學原理的,現(xiàn)在研究知道草木灰里包含一種化學物質(zhì)叫碳酸鉀,這種物質(zhì)對紡織品上的油污和其他污漬都有溶解清除的化學作用,直到現(xiàn)在,這種方法在民間還時有應用的。

后來,人們又發(fā)現(xiàn)了天然堿(碳酸鈉),也可以用來清凈衣服。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稱草木灰為冬灰,稱天然產(chǎn)的碳酸鈉為“鹵堿”,唐代以后又改稱“石堿”。金元以后,工匠們在堿里配以淀粉及香料等,再制成錠狀,作為商品售賣,這恐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肥皂”吧。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記錄這個過程:“石堿出山東濟寧諸處,彼人采篙寥之屬,開窖浸水,漉起曬干燒灰,以原水淋汁,每百引入粉面二三斤,久則凝淀如石,連汁貨之四方,浣衣發(fā)面,甚獲利也。”與此同時,專營化妝洗滌用品的店鋪也興旺起來,明末在北京前門開的合香樓花漢沖等老店更是遠近馳名,很多來華辦事的外國使節(jié)歸國時必定要到這里大肆購買一番,“海購”、“帶貨”可不是今天國人的專利哦。這些老店不但生意興隆還一直經(jīng)營到解放初期。那時的洗滌用玫瑰香堿不但有各類花香還形狀各異,常見的有桃形、葫蘆形等,每個配有精致的盒子作為禮品出售。

中國古時的洗滌品大軍中還有一員重要的猛將,這就是皂角。皂角又叫皂莢,是皂莢樹的果實,其中含有皂甙,皂甙在水中能產(chǎn)生大量而持久的泡沫,有很強的去垢能力,所以很早就被民間用作清洗劑。漢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唐代的《新修本草》都記述了皂角,并且指出了皂莢的去污去垢功能。因為皂角水不但可以用來清洗衣物,而且洗發(fā)可以助長,洗澡可以治療一些皮膚病,所以至今深受人們的喜愛。

公元五世紀北魏的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提到豬的胰臟可以去垢,唐初的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還記載有利用豬的胰臟制作一種叫澡豆的清潔物品的配方,就是用洗凈血污和去除脂肪的豬胰臟,研磨成糊狀,再加豆粉和各種香料藥物制成粒狀,這也就是“胰子”。關于這個澡豆,《世說新語》里面還記錄了一個故事:王敦被晉武帝招為駙馬,剛到公主處,上完廁所,丫鬟們便端著盛滿水的金盆和一個琉璃碗裝滿澡豆準備給他洗手用,可王敦以前是個窮小子,哪用過這么高級的東西啊,所以還以為是丫鬟們給他準備的小吃,于是便把澡豆混合著水,一口氣吃了個精光,惹得眾丫鬟掩口而笑,成為一時的笑談。

聊了這么多,您對中國古代如何清潔身體和衣物應該有所了解了吧,這些史實都說明了一個道理:我們的祖先不但是世界上最勤勞、最富有智慧的民族,還是最干凈,最愛整潔的民族,這個是無論在過去還是在現(xiàn)在都是毋庸置疑,有史可查的。
【參考文獻《禮記·內(nèi)則篇》、《本草綱目》、《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等,文中圖片來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
歡迎分享轉(zhuǎn)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2925.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