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5)
最近你們都聽說了么,潘粵明還有個弟弟叫潘粵暗?

追《白夜追兇》的人大多是奔著這哥倆去的。
兩個人是雙胞胎,外表一模一樣,其他卻完、全相反,哥哥是警隊傳奇,高領禁欲;弟弟卻是在逃的滅門慘案嫌疑犯,張揚好動。

弟弟涉嫌犯案來求助哥哥,哥哥由于常年辦案罹患“黑暗恐懼癥”,于是兄弟二人利用外表一樣開始白天和黑夜交替出現,在查案的同時,還要洗脫弟弟嫌疑,并防止身份暴露。
本來是部緊張嚴肅的懸疑推理劇,潘粵明暗兩兄弟為了保持一致,不漏出破綻,互懟的日常卻增添了些許歡樂。
哥哥平日偏瘦,弟弟總是苦練減肥,輪到哥哥胖了,弟弟以為扳回一局,沒想到高冷哥哥只說了三個字——增肥吧;
弟弟愛好女色,哥哥威脅弟弟,小心我哪天揮刀自宮;

種種壓迫,氣得弟弟都懷疑自己不是親生的了——
我把你當親哥,你把我當表弟是吧。

不同于一般的一人分飾二角,“潘粵明暗”兩兄弟不是靜止的同框,他們有語言交流,有肢體行動。
這種“橫向表演”潘粵明“需要一個人一個人演,而且每一次都不只演一遍,演熟了以后記住臺詞中間的停頓、情緒高潮。”
難的是演第二個人,因為要契合第一個人物的情緒,這樣兩個人物合成起來才不會別扭,觀眾不會有滯后感。

而且“潘粵明暗”不單單是兩個角色。
準確來說,潘粵明是一人分飾四個角色:哥哥、弟弟、扮演哥哥的弟弟,扮演哥哥又露出些自己痕跡的弟弟。
外表一致,潘粵明只能靠神情、小動作來區別不同角色。

劇組一開拍,導演就決定迎難而上,先集中拍兄弟二人同框的重頭戲,于是其他演員休息,潘粵明自言自語演了半個月,演得腦仁都疼。
這是真真的論演員的自我修養,堪稱毀容式的精神演技。

《白夜追兇》是難得一見的原創劇本,并非來自IP原著,原作者打磨三年,男主角這一角色是重中之重,需要把控力很強的實力派。
導演王偉說他自己就比較粉潘粵明老師,所以第一時間找了他。
而該劇的制片人袁玉梅選角考量就很耐人尋味了。
她在挑選《白夜追兇》主演時,是這樣找到潘粵明的:
“碰巧潘粵明那時上了《跨界歌王》,他唱的那首《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白夜追兇》的定位就是硬漢派,它的英文名是“Hard-boiled egg”,直譯是“被煮得過硬的雞蛋”,比喻被生活折磨過久的人,而潘粵明身上就有這種力量。”被生活折磨過久的力量,真是再沒有比這更準確的形容了。
潘粵明的起點很高,雖然因為小時候拍戲耽誤了文化課,導致他沒有被三家影視學院錄取,但他依然很順利地進入演藝圈。
即便是“非專業出身”,被路學長導演相中主演電影《非常夏日》,踏進了娛樂圈。
還成了“央視的親兒子”——
小小年紀就參演了94經典版的《三國演義》;
《白蛇傳》里的憨厚癡情許仙;
《京華煙云》里的傲嬌公子哥曾蓀亞。
年輕時的潘粵明更是憑借一副青春姣好容顏,和諸位女神合作過。
除了《白蛇傳》中的劉濤、《京華煙云》中的趙薇,還有《青春的童話》中的李小璐;
文藝片《藍色愛情》中的袁泉;
一部老早的青春劇《青春出動》就集結了雙冰;
年代劇《天涯歌女》中和張柏芝相戀。
還有央視劇《紅衣坊》,他遇見了董潔。
一個曾蓀亞,一個冷清秋,天生的金童玉女。
09年潘粵明在福建屏南拍攝電影《為你而來》時發生車禍,造成肺部受擠壓破裂,一度被下病危通知。
在瀕臨死亡時,潘粵明說他看著妻子和剛出生不久的兒子的照片,靠著意念等候救護車。
幸運的是,上天保佑了這個家庭。
但僅相隔3年,一場離婚糾紛鬧得沸沸揚揚。
曾經的金童玉女,跌落谷底,被貼滿不堪的標簽。
潘粵明更是備受打擊,星途坦蕩的他,在此之后,事業一落千丈,這幾年的作品屈指可數,不是沒深度的口水片,就是隨便打醬油的。
要說這醬油,潘粵明老師大有把醬油往臭得打的趨勢——
電影版《探靈檔案》中,他跑去演了個“變態老師”;
筆者有些詫異,過氣老演員的日子不好過啊,賺錢不容易。
15年一部意外的驚喜之作《唐人街檔案》,捧出了一個不俗氣有演技的玉面小生——劉昊然。
而這位曾經的玉面小生更讓人吃驚,轉眼一變就是中年的發福大叔 ,滿面油光,皮膚松弛,完全顛覆形象。
天哪,這還是那個杭州湖畔的許仙么!
但是這個顛覆不邋遢,反倒是驚艷。
潘老師這次是變態到底了,飾演一個為了養女跑去殺人的養父。
劉昊然坐電梯時,他追上來,突然伸進來一只手,電梯門緩緩打開,著實讓人嚇一哆嗦;
而面對養女時,他那份扭曲極致的愛又顯得怯懦拘謹,最后的縱身一躍可以說是很悲情,很有感染力了。
這下筆者恍悟道,潘老師這不是破罐子破摔,他是在轉型,是在蟄伏。
他甩掉了好看光鮮的“臉”,用過去的打擊,慢慢沉淀出了他的演藝追求。
《唐人街探案》的戲份不多,到了如今的《白夜追兇》,雖然是野生軍的網劇出身,潘粵明、導演、劇組人員,起初以為這部劇撐死了就是7.5分的水平,結果卻意外打了個翻身仗。
而潘粵明,也打了個漂亮的翻身仗——
潘粵明,不是曇花一現的演員。
他不善言談,安靜無野心。
曾經有媒體評價他——
“不適合太過柴米油鹽的世俗婚姻,也不太適合演藝圈的名利場。”
但從另一面看,也是好事,這給了潘粵明忍得住寂寞的耐心。
經歷了起落,經歷了幸福與詆毀,當觀眾為他抱怨,“你作為一個實力派演員,多年來代表作卻不多,實在很浪費。”
他卻依然淡然——
“所有的東西應該都是老天安排的吧,就算我沉寂的話,我也覺得是一種沉淀。”
的確,潘粵明越沉寂,越沉淀得成熟。
生活的磨難與中傷,不全然是壞事,尤其對于演員來講,一些走心的深度角色,需要他們將自己內心最不想觸碰的東西拿出來,揉碎拼接再呈現給觀眾。
想起之前給你們安利過的天朝電視劇屆的潛力股翟天臨,少年時代就經歷一個人成長的孤獨;
電影界的中流砥柱黃軒,經歷過長時間的從一線資源到被換角、剪戲的打擊,喪父的經歷讓他長久借酒精麻痹。
還有車禍過后的胡歌,憑借一連串的良心大劇,重新回到聚光燈下。
也許沒有人天生就足夠沉淀,足夠成熟,演員們眼神里的故事,都有自己經歷過的傷痛。
娛樂圈金字塔的頂尖就那么小,有的人急著往上爬,卻沒有“足夠的故事”來支撐。
這或許是一些年輕演員們弊病的原因之一。
生活的煙火氣,對有的人來說是不愿觸碰的,是打擊,對潘粵明來說,是沉淀,是被生活折磨過久的力量。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320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