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玉龍雪山之巔美景(玉龍雪山腳下的時光)
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1)
?

格桑花田
離開云南的時候,北野他們在白沙小鎮的田野里種下的格桑花,剛剛開放。
清風搖曳中,楚楚動人,有點心動。一向對于網紅打卡花田有偏見,不過,沒有游人的時候,它們果真很仙氣。

@我和三三的散步小道,白沙村
雨季也隨之到來了,我和三三在格桑花田后邊的松林小道做了一個小徒步,鞋底掛滿了厚厚的泥巴,怎么都弄不干凈了。
這次來云南非常輕裝,兩雙健步鞋,兩件衣服和一件麻布的長袍。衣服可以將就,鞋子卻不能。雨天里鞋子刷完三天都不干,到最后沒得換了,松贊綠谷送的那雙居家的棉布鞋成為替代,勉強走完玉龍雪山腳下的最后一段鄉間散步。

雨季

@白沙善哉小院的石榴紅
這次去玉龍雪山腳下住了段時間,初體驗“植物獵人”的生活。有花有草, 便利卻有趣,挺不容易找。
道別的那天傍晚,喝完最后一盞邁道長的好茶,我們在他仙氣飄飄的院子里聊了一會兒天。頭頂上的青蘋果已經長得像妞妞的拳頭那么大,每天早上我喝咖啡的時候,兩只小松鼠就結伴來偷蘋果,看見我盯著,就慌不擇路地翻屋頂跑掉了。

@束河桃花塢的青蘋果
送三三和北野到桃花塢的門口道別,忘記了還北野借給我的外套,急急忙忙追到小巷子里,遠遠看見石板道上他倆往回走的身影。暖黃的燈光,落在油光锃亮的石板路上,是“驀然回首,燈火闌珊處”的古意。
初夏宛如初戀。這個美好的季節里,難得整個束河小鎮這么安靜悠閑。

@白沙善哉路姐給做的一杯早餐好咖啡
在慌亂未定的現實世界中,偷空將近一個月,有點不踏實。心里的牽掛,想做的事,每天都會不停來提醒你。
在云南大理、麗江、香格里拉和瀘沽湖這一帶,自助旅行真是太方便了,可以隨心所欲。對逛同質化的古鎮不太感興趣,很喜歡附近的白沙小鎮、文海村和玉湖村,這些所謂的小眾之地。

白沙鄉村

白沙麥田
初夏的天氣,早晚微涼,中午暴曬,天空總是賞心悅目,奔涌著童話般的“棉花糖云朵"。這個奇怪的時代,值千金的日常,不過如此。
尋花問草,在村子里痛痛快快遛達了好幾回。水晶藍的天空下,麥子金黃薔薇粉,到處都是小野花。路過村子里普普通通的大宅院,須發皆白的老爺爺和小狗狗一起在門前曬太陽,大姐揮著鋤頭在清理叢生的枝蔓。這么曬,田里的活兒不好干。但瞧著每家每戶諾大的空間和“闊氣”的宅院,好生羨慕。

文海路的風景

文海路黃昏
傍晚,巖腳村的文海路特別適合賞落日。變幻莫測的藍紫色云海中,玉龍雪山忽隱忽現。村子里的人都出來散步,狗狗到處跑著,看到有幾只兇相的,就有點緊張,趕緊蹭到路邊假裝沒有被發現。

玉龍雪山

文海路
一片片的美麗麥田終于被收割了。被田邊的蕁麻蟄了好幾次,你知道的。
這次在束河古鎮里的桃花塢住得最久,不遠就是雪山小鎮、幾個大牌的酒店宅院,悅榕莊、金茂凱悅和鉑爾曼。再稍遠一點,有安縵和松贊麗江。

金茂酒店

悅榕莊

金茂酒店

悅榕莊
小鎮醒得比我晚多了,趕路的那幾次,一大早走到這幾家酒店去用早餐。傍晚回到院子里喝茶,我跟邁道長說,大酒店太無聊了,并不是矯情,實在是國內的好酒店太多了,司空見慣的酒店早餐和服務標配,已經越來越缺乏獨特性,只是旅游成熟度和便捷性的一個代表。
自然山水,總是最值得被珍愛的那道風景線。在云南,其實還有很多空間和選擇,令你不斷去發現和挑戰,徒步就是其中一項。對于大城市呆久了的人,休閑并不總是意味著躺倒吃吃喝喝,換個環境,加強精進身心的訓練,是很多人越來越需要的。
常規景點,即使是玉龍雪山這般的美景,卻在回憶起來的時候,缺少令人回味的細節。

@玉龍雪山腳下的藍月谷
被稱為是“中國的新西蘭” 的文海村,是這次我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和三三一起,隨意漫步,穿過湖岸和村莊。四野安靜,坐在開滿野花的岸邊,只有牛鈴“格隆格隆”和咔咔的啃草聲。

@文海村觀景臺鳥瞰


@文海村湖邊
打車去不太方便,一個還沒有被游客驚擾到的高山牧場。湖對岸可以看見玉龍雪山,這個“中國新西蘭”的昵稱就更貼切。


午后,我和三三在文海村里瞎轉,順便打打短工。幫路遇的爺爺背捆麥子,約30公斤重,一口氣也沒覺得累。田里到院子不到一百米,爺爺一大早背了7-8趟了。

幫大爺背麥子

幫漁莊餐廳的主人小丁和小王打掃完衛生,乘船去起風了的湖里收網。風急浪大,烏藍色的小湖一下子變了顏色,有點驚心動魄。中午在村子里吃了一頓松茸燉土雞,湯太好喝了,青菜也甜。干活兒吃飯香,就這道理。午后又到后山的洋芋地里“監工”,順便去還未成型的雪山露營地“考察”。

松茸湯

燉土雞

炒青菜
也就遇到了三三,互相陪伴著才能這么恣意和隨心。別的朋友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會覺得我倆瞎折騰。她走過很多地方,非洲也去過。研究學問的時候認真得要命,干起活兒來也是搶在前面。
我不是一個喝茶和懂茶的人,喝咖啡也只是工作習慣,并不十分講究。在云南每每遇到品茶和文玩這樣高深的學問,我都非常“不解風情”。在尷尬得要命的那一刻,剛回麗江的三三恰巧也在,她總是隨身帶著好咖啡豆,還說起了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故事。我一下子被救了,長舒一口氣。

三三的好咖啡

我親手磨的咖啡
她一邊找出簡單的杯子,一邊請我來杵咖啡豆。雖然在東非呆了那么久,這卻是我第一次親手杵咖啡豆。新鮮的咖啡香氣撲面而來,我一下子鎮定了。
隔了兩天,我就約她一起去文海,后來我倆又約了去雪山小鎮聽音樂會。再以后,我們一起認識了白沙小鎮的很多朋友,分享了朋友們生活中的香甜和辛勞。善哉客棧路姐的手工果醬,北野和游瑪大叔的格桑花田,般若艷子家的金色麥田,詩人的玫瑰饅頭,阿蓮妹妹的大具的玉米。

三三的好咖啡,總是隨身帶著,分享給我們遇到的每一位朋友。

桃花塢的花園

@品茶美地:束河桃花塢
邁道長的院子里每天香茗盞盞不斷,可惜我不懂得品,只記得那些南來北方的藝術家和音樂家。有晚他們喝了些酒,突然穿云裂石般地歌唱起來。



@桃花塢夜話
從古琴獨奏,到手碟和吉他合奏,一直唱到《挪威的森林》。
不染山房的古琴家陽升老師也下榻在這里,一早起來剛好聽到他敲了一支小曲,猶如風過林間 ,悅耳動人。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手碟,很喜歡。
手碟的音質和氛圍,很適合大自然旅行,分享一支《夏日》。
有幾位來做客的朋友,住在更偏遠的玉湖村。這是一個袖珍而有趣的村子,就坐落在玉龍雪山腳下,從這里登頂的路線,蠻流行的。我因為去瀘沽湖,錯過了三三和北野的登頂邀約。挺后悔的,裝備不足只是個借口。

玉湖村的清晨

@玉湖村日出
因“植物獵人”洛克而出名,這個小眾目的地越來越火了,大多時候依然很安靜。

@玉湖村
我自己一大早去徒步,天還沒亮,被滿街的狗狗嚇夠嗆。
原生態的村落之所以迷人,就在于它的真實的質地和緩慢節奏,與歷史和當地生活的有機連接。說起這里的歷史,無不圍繞這一個外來人:“植物獵人”洛克。


熟悉非洲殖民史的人,很容易分辨出相似的“軌跡”:為了實現某一崇高目的的“皇家贊助”;來自于文明世界的飛機和現代設備等的降維打擊;貼合當地民眾信仰的具有震懾力的宏大排場和氣勢;用醫藥和治療的“神跡”收服人心;和大酋長或土司達成默契和協議;來自于當地的忠實助手,死心塌地…。

@玉湖村洛克博物館
唯一不同的,我看“洛克”沒怎么吃過非洲殖民者遭受的悲劇性之苦:“被一記獅子爪抓住心臟鮮血淋漓”。中國人的平和與良善,使得他到死都對對這片土地充滿了詩意般迷醉的“眷戀和柔情”。

洛克博物館:起居室

@洛克博物館
“洛克”對于古納西王國文明的發掘和整理居功至偉,無可置疑。他留下的圖片的確震撼。玉龍雪山和三江流域太美了!中國大地上,有很多值得我們自己好好珍惜的動植物資源和原生態棲息地。

@白沙Lucky之家
徒步之后餓得要命,下山到白沙小鎮阿蓮妹妹家來吃早餐。美麗善良,心靈手巧的阿蓮妹妹在疫情期間做的美食直播,是我唯一能看下去,并發出“好想吃”咆哮的微信圈直播。

牦牛肉包子

@白沙阿蓮家的牦牛肉包子是一絕
熱氣騰騰、美味獨特的牦牛肉包子,大具糯玉米,土雞蛋,香濃的熱牛奶,好喝的淡紅茶。
阿蓮妹妹的愛人,大概是白沙小鎮最幸福的男人。他也憨笑著默認,并給笑起來很像的兩姐妹拍照。他是在旅行中遇到美麗的阿蓮,并留在了這里。阿蓮的家鄉在玉湖村更北邊的山里,叫大具。玉米都是家里自己種的,還有很多山里的特產,都是我愛吃的。

@每天的日常,品茶吃點心
寄了一些牦牛肉干.牦牛奶酪和云南紅茶給廣州的美食家好友容太Vivian,我每年都吃“容月”手工豆沙月餅,這次正巧遇到端午節,吃到了一路飛來束河的手工豆沙粽子。


@“容月”飛來“桃花塢,相得益彰
我每次回桃花塢來,都會帶一些當季水果,親手擺在院子里,就像在家里做的那樣。


@桃花塢每天的糖水
邁道長精心打理的小花園,有著無限生機和心血,每一朵花,都應和著城市人苦苦不得的風花雪月。他不太社交,幾乎過著和十多前年剛來麗江追夢時完全不同的日子。
何謂“小眾”?社會現實和后現代的藝術理念漸漸解構了旅行,模糊了居所、客棧和酒店的界限。看名字,基本就可以知道它的風格。
云何住
既下山
鳥忘機
任林間
已闌珊…
在我看來,有一定的藝術主張和設計,在商業氛圍中找到定位,都可以很“小眾”,在今天,這種“小眾”還意味著生活化的放松和自若。若是叫“摩梭人家”“旅行者之家”這一類,通常都有些年頭了。我在古鎮內外轉了轉,也留心看了一些有名的居所和客棧。有的換手頻繁取了有趣的新名字,內里還是一樣土里土氣。一個好名字,就是一個時代和好故事的引子。

@夜賞邁道長的花
在路姐的白沙“善哉”住的時候,家花就是野花,也是如此隨意,插得到處都是。


陶土罐子里一放,比花店里買的花更好看。隨手采摘的小李子,可愛得像寶貝,擺在盤子里舍不得吃,要等朋友來分享。

@白沙善哉的茶果
現在到哪兒玩兒都會遇到特色小鎮,不過講故事的能力分三六九等。有種“厲害”的說法:麗江只有一家咖啡館:田德能。我路過這家NB的咖啡館好幾次,一次也沒遇到開門的時間。

@束河的田德能咖啡館
只在午后限時開放,又巧妙講了一個“中國咖啡師祖”的好故事,所以很多人慕名而來。孩子們尤愛這里豐美的巧克力松餅。田德能的真名據說是法國人類學家阿爾弗雷德·李埃達,但由于可靠的史料缺乏,這個故事總有些含糊其辭。

@田德能
旅游宣傳上比較通行的故事是:【1892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來到云南的大朱苦拉村傳教。他熱愛咖啡,無論走到哪里都隨身必帶一本《圣經》和咖啡,由此可見咖啡在他心中的位置之重。
他將途經越南帶來的一株咖啡苗,種在了教堂外的一片土地上。他也許不知道越南的這些咖啡苗的祖先,正是1715年荷蘭咖啡商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那株。那株有著‘貴族血統’的咖啡苗,在云南這片肥沃土壤里生根,它仿佛被喚醒了曾在故鄉的記憶般,迅速適應了紅土高坡的海拔和氣溫。】

@田德能的咖啡
時過境遷,“貴族”這種說法已經嚴重過時,但很多旅游宣傳者依然樂此不彼。因為他們從來沒有搞懂過歷史。考證和講故事,也是基本各干各的事兒。中國人講究起來很講究,玩兒也得用文化和歷史的故事下飯。但找到這樣又認真又風趣的,自己也活得很開心的人,可真不容易。

@白沙小鎮的玫瑰饅頭
比如,白沙小鎮這段時間很火的“饅頭哥”,每天寫詩做玫瑰饅頭。聽朋友說,他本來準備向普希金學習,活到35歲就了卻此生。但是他現在認認真真做著尤得女生們喜歡的玫瑰饅頭和紅糖饅頭,一天200個,賣完為止,你得提前預訂。
離開的前一天,我很想預定幾個留給三三。等我們散步回來,差不多到了“饅頭哥”關店的時間,正好下雨了,北野陪著我們一路走過去取饅頭。熱乎乎的玫瑰饅頭,空口吃也很是香甜。一共預定了三袋,給三三的母親,給邁道長的桃花塢,給北野的同事。
北野的大哥游瑪也在,他的精品客棧“糊涂窩”在《親愛的客棧》播出后很紅,紅得需要避世,帶了一幫兄弟到雪山腳下來干活兒,平常也不出門。他只喜歡北野做的扎實的北方大饅頭,對“饅頭哥”揉進玫瑰花的“浪漫詩意”不以為然,但他最擅長打造網紅景點,北野這幫大老爺們搞出來的風景,隨手一拍,還都很好看。

@游瑪大叔的雪山小窩
前兩天催著天天在工地上忙著的北野拍了幾張盛開的格桑花。他說,還是天天下雨,要等有陽光更好看。
可能是在北京又被關禁閉了,我越覺得這片無人的花田美麗。在雨中更美。

幸福時光,格桑梅朵。
據說,開在深山里,草原上的野花,都是格桑花。這意有所指的失去和尋找,才是幸福的含義。或8月,或明年。與此花,再相見。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3990.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