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林徽因最驚艷的一段話(美麗的不單單是外表)
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4)
倘要評選百年來最具人氣的女子,林徽因當名列前茅。
她的外貌,她的氣質,她的修養,她的品格,以及她一生的精彩故事,總是那么動人,以至于今天的人們一談起她,仍會贊嘆不已。

當然,很多人喜歡林徽因,不單單是因為她美麗的外表,高雅的氣質,還有她的貢獻和才華。
美麗的女子百里挑一,智慧的女子千里挑一,美麗而智慧的女子萬里挑一,但集美麗、優雅、智慧、才情于一身的女子,卻百年難遇。
有幸,這一百年,出了一個林徽因。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1、她的一生,絢爛如煙花
林徽因出生于美麗的杭州,她的祖父叫林孝恂,曾任過前清翰林,父親林長民,曾兩度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后,出任過國務院參議、司法總長,是個有知識、有人氣、有威望的留學人員。

林徽因出生名門,但她卻并非嫡女,而是庶出,為林長民的小妾所生。在這個大家族里,本來并不會被特別看好。然而,偏偏是這個小老婆所生的女孩,不僅聰明伶俐,而且聰明過人,更兼美麗可愛,因此成為了父親林長民的掌上明珠。林長民對她寄予厚望,花大力氣培養。
1916年,12歲的林徽因隨父親和全家從上海搬到了北京,就讀于英國教會學校培華女子中學。1920年,林徽因隨父親游學英國,游歷歐洲,第二年隨父歸國,仍在培華女子女中讀書。
1923年開始,隨著新文學運動的興起,對文學有著特別愛好、特殊感情的林徽因,參加了胡適、徐志摩等人創辦的新月社的活動,十分活躍。
1924年,印度詩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泰戈爾訪問中國,對于中國文壇是一個大事,對林徽因也是個幸事,她不僅陪伴泰戈爾左右,擔任翻譯,參與了泰戈爾訪華的大部分活動,而且還在泰戈爾詩劇《齊德拉》中飾演公主齊德拉,引起轟動,《晨報》評價林徽因:“林女士態度章吐,并極佳妙。”

尤其是,泰戈爾訪問期間,有感于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感情,特作了一首詩,送給他們:
天空的蔚藍
愛上了大地的碧綠
他們之間的微風嘆了聲
唉!
確實,林徽因和徐志摩之間,有這么一聲沉重的嘆息。
停留是剎那,轉身即天涯。
1924年6月,在父母的聯系和自己的同意下,已經確定戀愛關系的林徽因和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結伴去美國,留學于賓州大學美術學院,同修建筑學。
4年后,林徽因同梁思成在加拿大的渥太華舉行婚禮,結為夫妻。

林徽因愛過徐志摩嗎?徐志摩英俊瀟灑,才情四射,他發起瘋狂追求時,林徽因才剛剛16歲,如此英俊的才子,林徽因不可能不動心,林徽因是愛過徐志摩的。
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恒。
然而,與徐志摩的沖動不同的是,林徽因有自己的理智,徐志摩對懷孕妻子張幼儀的無情和決絕,使林徽因對這段感情有了不能承受之重,讓她后怕,所以她選擇了拒絕,很快和父親一起回國,快刀斬亂麻的結束了這段愛情。
當然,林徽因也認為徐志摩的愛也有靠不住的地方,多年后,林徽因在談到這段感情時,曾對女兒梁再冰說:“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想象出來的林徽因。”
所以,林徽因之所以選擇梁思成,父母之命倒在其次,關鍵是,相對于徐志摩的浪漫,梁思成更穩重,也更可靠。
新婚之夜,梁思成對林徽因道:“有一句話,我只問這一次:為什么是我?”
林徽因回答說:“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同年,梁思成接任東北大學建筑系主任,林徽因也在該系任教。
在此期間,林徽因曾受聘為北平大學設計地質館,參加了由張學良出資發起的,征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的大獎賽,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一舉奪魁,拿下了大賽最高獎。抗戰期間,她為云南大學設計了具有民族風格的女生宿舍。

1946年,林徽因為清華大學設計教師住宅。
1949年,北平解放后,林徽因被聘請為清華大學建筑系一級教授,講授“中國建筑史”。
不久,全國一致通過了林徽因和清華大學建筑系共同設計的國徽圖案。
1950年,林徽因為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設計了主體建筑。
1951年,林徽因為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設計了飾紋和花圈浮雕圖案。
她因此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關鍵設計者之一,留名史冊。
著名翻譯家文潔若先生甚至把林徽與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達芬奇相比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曾出現過像達芬奇那樣的多面手。林徽因則是在中國的文藝復興時期脫穎而出的一位多才多藝的人。她在建筑學方面的成績,無疑是主要的,然而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也都有所建樹。”
2、比男人還能吃苦的女建筑學家
在學術上,林徽因是一個比男人還能吃苦的女建筑學家。
著名學者李健吾就曾價林徽因說:“恰恰就是這樣的林徽因,既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

從1930年到1945年,前后十多年時間,林徽因夫婦走過了中國15個省、190多個縣,考察測繪了2738處古建筑物,很多埋沒于荒野的國寶級古代建筑,比如河北趙州橋、河北武義延福寺、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山西應縣木塔等,便是因為林徽因夫婦的考察和發現,而被中國乃至世界認識的,也是因為他們的呼吁,而得到保護的。
可以說,中國之所以有古建筑學研究,是自梁思成、林徽因夫婦開始的。
在對中國古建筑研究上的貢獻上,林徽因絲毫也不遜色于丈夫梁思成。林徽因體弱多病,但為了考察古建筑,經常風餐露宿于荒郊野外,不僅不能按時吃飯,而且日曬雨淋,艱辛還是只一個淺層次方面,更關鍵的是,這對本身就身體不好的林徽因,無疑是一種摧殘,但她非但毫無怨言,反而樂此不疲。
抗戰期間,夫妻二人輾轉到了西南,一家人隨梁思成的單位遷到四川宜賓附近的李莊,住在低矮破舊的農舍里,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林徽因還不顧肺病復發,在病床上通讀了二十四史中有關建筑的部分,為編著《中國建筑史》搜集資料,常常工作至深夜,這進一步加深了她的病痛,她后來之所以早逝,與此不無關系。
3、她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美妙絕倫的詩
林徽因不但是建筑設計的行家,正如文潔若所說,她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等方面,也是極有建樹的。

1931年4月,林徽因的第一首詩《誰愛這不息的變幻》,在徐志摩主編的《詩刊》上發表;6月,她的第一篇小說《窘》發表于《新月》雜志,在文學界引起了一定的反響,當時,林徽因結識了正在北京學習的美國人費正清夫婦,費正清夫人費慰梅評價林徽因是“杰出的設計師、藝術家和詩人。”
費慰梅還評價林徽因說:“她美貌、活潑、可愛,和任何人在一起總是成為中心人物。”
上世紀30年代的文學界,林徽因既是積極的參與者,也是卓越的貢獻者,就個人成就而言,無論是建筑設計上,還是文學創作上,都是收獲頗豐的。林徽因不僅以表了大量的小說、散文、詩歌、劇本,還負責編輯了《大眾報文藝叢刊?小說選》,其中選刊了老舍、蕭紅、沈從文等25位作家的30篇作品,在當時很有影響,有些作品至今還是經典,不得不說,在文學鑒賞上,林徽因也有相當的眼光。
文學創作上,林徽因首先是位詩人,她的詩寫得委婉柔麗,清新自然,至今廣受贊賞。

林徽因在散文、小說、戲劇、翻譯等方面也成績不俗,代表作有《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九十九度中》、《蓮燈》等。其中,《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最為著名:
我說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輕靈在春的光艷中
交舞著變。
……
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
是燕在梁間呢喃,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費正清曾評價她說:“林徽因就像一團帶電的云,裹挾著空氣中的電流,放射著耀眼的火花。”
這個集美貌、智慧和才華于一身的奇女子,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一首美妙絕倫的詩。
然而,天不假年,1955年,林徽因終因積勞成疾,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1歲。
在林徽因的所有追求者中,真正癡情不改的,只有哲學家金岳霖,他一生暗戀林徽因,一輩子選擇與林徽因毗鄰而居,且終生不娶,林徽因去世,金岳霖悲痛欲絕,寫了一副挽聯道:“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金岳霖的挽聯,給林徽因絢爛如煙花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
林徽因的人生令人著迷,林徽因的作品同樣令人著迷。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套《林徽因文集》(全三冊)。

這套《林徽因文集》一共三冊,包括她的《愛上一座城》《你是那人間四月天》《若你安好,便是晴天》。
《愛上一座城》是林徽因的建筑學專著,用清新優美的文字介紹中國建筑的風格特征,別具風韻,讀之,雕梁畫柱間,讓人如入畫境。
《你是那人間四月天》是林徽因的詩歌、散文集,她的詩歌曼妙飄逸,她的散文個性獨特,意蘊悠長;
《若你安好,便是晴天》是林徽因的小說、戲劇、書信集,她的小說和戲劇以悲天憫人的情懷描繪人間百態,文字細膩,娓娓動人。她的書信充滿知性的妙語,真實再現一個至情至性的林徽因。

有網友在讀到這套書時評價說:“一直都很喜歡林徽因,那樣一個風華絕代的女子,活的明白,通透,待人待物又至情至性,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
這套書為精裝版,印刷精美,裝幀雅致,配得上林徽因這個風華絕代的人。
這套文集原價78元,頭條做活動48: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5003.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