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赤峰市名圖(lt美麗赤峰gt)
發布時間:2024-08-09閱讀(12)
赤峰

赤峰之名源于“烏蘭哈達”系蒙古語,意為赤色山峰,以東北部一座呈赭紅色的山而命名。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留下詩句:
塞上紅山映碧池,
茅亭望斷柳絲絲,
臨風莫問秋消息,
雁不思歸花落遲。敖漢旗

敖漢是蒙古語,意為“長子”、“老大”。敖漢部的始祖岱青杜棱是成吉思汗第十九世孫,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率眾至今旗境內駐牧,敖漢部。后金天聰元年(1627年)歸順后金,清崇德三年(1638年)編部入旗,建敖漢旗,沿襲至今。
巴林左旗、巴林右旗

巴林是蒙古語,意為“要塞”。巴林部的始祖是成吉思汗十八代孫蘇巴海,后金天聰二年(1628年),蘇巴海之子色特爾因反對林丹汗,率部歸順后金。
天聰八年(1634年),劃定巴林部駐牧地于今該二旗境內,清順治五年(1648年),在巴林牧地東、西兩處分別設置巴林左翼旗、巴林右翼旗1969年昭烏達盟劃歸遼寧省時,二旗分別更名為巴林左旗、巴林右旗;1979年復歸內蒙古,保留旗名至今。
阿魯科爾沁旗

阿魯是蒙古語,意為“嶺北”;科爾沁,蒙古語意為“弓箭手”(源于成吉思汗胞弟哈布圖?哈薩爾率領的帶弓箭的近衛軍)。阿魯科爾沁部的始祖系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孫昆都倫岱青。阿魯科爾沁部,是蒙古科爾沁部西遷的一個分支部落,后金天聰四年(1630年)歸順后金,編為阿魯科爾沁左、右二旗,清崇德元年(1636年)又并為一旗。
寧城縣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因喀喇沁右翼旗地大事繁,在原領地另辟喀喇沁中旗,現寧城縣大部屬喀喇沁中旗管轄。1932年在此置縣,取本地上年設置的“大寧設置局”之“寧”和其駐地“小城子”之“城”合為“寧城”二字作為縣名,沿用至今。寧城縣面積4305平方公里,人口60萬。郵政編碼024200。縣人民政府駐天義鎮。
克什克騰旗

克什克騰是蒙古語,意為"親兵" "衛隊",源于成吉思汗所創設的近衛軍的稱號。克什克騰部的始祖鄂齊博羅特是成吉思汗十六世,達延汗巴圖蒙克第六子。元代有察哈爾克什克騰部落,又成為部落名。順治九年(1652年)清政府將克什克騰部改設克什克騰旗。
翁牛特旗

翁牛特是蒙古語,意為“諸王”,亦含“神圣”之意,原為蒙古部落名稱,意為“諸王所在之部”。翁牛特部的始祖巴彥岱洪古立是成吉思汗的二十世孫。后金天聰六年(1632年)遜杜棱、棟岱青率部歸順后金清崇德元年(1636年)設翁牛特左、右二旗。
喀喇沁旗

喀喇沁蒙古語,意為“守衛者”。喀喇沁部的始祖系成吉思汗的功臣者勒蔑。因游牧于額爾沁河,故該部稱喀喇沁。后金天聰九年(1635年)分設喀喇沁左、右二旗。1949年喀喇沁右翼旗改為喀喇沁旗。
林西縣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在巴林墾務局基礎上設置林西縣。因縣境在巴林右旗之西,遂以“林西”這個簡略詞語作為縣名。
元寶山區

元寶山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赤峰市中心城區東南。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區境內山中建有煤窯。當時流通的貨幣面額較大的是“元寶”,煤能換取元寶,煤窯主視煤如元寶,故將此山稱之為“元寶山”,元寶山區因此山得名。
克什克騰信訪ksktxf
傳播信訪文化,普及信訪法規,暢通信訪渠道,推進信訪工作改革,打造“陽光信訪”、“法治信訪”、“責任信訪”。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5367.html
上一篇:來桃花源看桃花(人面桃花相映紅)
下一篇:紅娘是哪一部作品中的人物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