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時尚>耐克官方店快遞包裝(耐克鞋盒和麥當勞紙袋別丟)
發布時間:2024-08-25閱讀(15)
「麥門!」
在「瘋狂星期四文學」統治了互聯網近一年之后,它終于遇到對手 —— 來自麥當勞自來水們的「麥門文學」。

當然,內容肯定是夸張的。
但無可否認的是,在無數個忙碌又疲憊的時刻,我們曾被 24 小時營業的麥當勞所拯救過的胃部和心靈。
最近,又出現了一個話題新品 —— 麥當勞紙袋燈!不僅要填飽你的腸胃,還要點亮你的黑夜。

首先解釋一下,這個麥當勞紙袋燈并不是麥麥的官方周邊,所以不用去門店搶購。
這是韓國藝術家 Gyu Han Lee 帶來的最新作品。
整個系列總共有 3 個單品,可以根據場地和高度作為臺燈或者落地燈使用。

相同的是,他們都運用了我們最熟悉的麥當勞包裝袋。

牛皮紙的材質,和橙黃色的燈光非常般配。散發出柔和的光線,滿足一般照明需求外,還氛圍感十足。
不會讓人聯想到可以隨手拋棄一次性紙袋,相反,更像是一個充滿藝術感的室內裝置。

紙質燈具的本身,便已經擁有淡淡的懷舊感,在此之上,Gyu Han Lee 還加入了韓紙元素和當地的手工藝。
糅合出既傳統又新潮的味道。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款發布的「東京版本」紙袋燈,還是 Gyu Han Lee 用自己旅行時作為留念保存的成田機場麥當勞紙袋制成。
故事性一下子拉滿!

不過,這三款單品僅被 Gyu Han Lee 作為藝術品展出,暫時沒考慮量產銷售的事兒。
錢包守住了!

麥當勞紙袋燈并不是 Gyu Han Lee 的首個話題之作,早在 2018 年的時候,憑借在 instagram 上發布 Nike 鞋盒改造創造,就已經讓他在網上走紅了起來。
近兩年更是了不起,先后開設了《ON MY SEAT》《The Pattern is the Pattern》等個人藝術展,《Vogue》《GQ》等知名雜志也爭相報道他的作品。

可有趣的是,最初他會走上這條路,不過是為了「交作業」。
時間回到 2017 年,還是大學生的 Gyu Han Lee,正為了一個微縮模型作業而煩惱。
他原本的設計是用瓦楞紙作為材料,可惜反復的推翻重做讓耗材不斷增加。為了降低損耗,他決定把大家閑置的鞋盒利用起來。

一開始用自己的,用光了就去問朋友拿,最后實在不夠甚至跑到 Nike 的門店附近「潛伏」企圖「空手套鞋盒」。
如此多番折騰之下,作業總算交上了。
可 Gyu Han Lee 的關注點早已換了個方向 —— 既然鞋盒可以做微縮模型,那能否將它放大成 1:1 的實用家居?

后來的故事,相信你也猜到了。
在他的巧思之下,一個個鞋盒變成了一件件實用家具。
沙發;

床;

展臺;

燈;

壁掛式收納架;

鞋盒墻你可能見多了,那用鞋盒做成的展示柜?這里有一個。

不僅有鞋盒元素,你甚至能在里面找到不少經典家具的身影。
像這把將撞色運動到極致,充滿視覺沖擊感的椅子。

不正是 Gerrit Rietveld 在 1918 年設計的經典作品 Rood-blauwe Stoel 紅藍椅嗎?

看起來低調,卻擁有極為干凈利落的線條,以及極高辨析度的扶手椅。

難道不是已經擁有近百年歷史,象征著現代主義家具設計一個里程碑的 LC2 Armchair?

懂!實在太懂了!
當然,Gyu Han Lee 也沒有局限于家具上。
像 Nike x Hello Kitty 的合作款,他就一改往常「過硬」的工業風格,用傳統紙扇作為載體改造。

清新又可愛。

而那些零碎的「邊角料」他也沒有浪費,干回「老本行」微縮模型,將它們打造成一個個的裝飾品。

可以說是很環保了!
說到「環保」,這大概也是每一個利用舊物改造再設計的藝術家繞不開的話題。
Gyu Han Lee 給出了一個獨特的答案。

他認為現實中有不少「理想的」環保行為,其實在默默增加大家的負擔。例如咖啡店的隨行杯,盡管它降低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也為顧客帶來了價格優惠。但與此同時,也需要顧客來承擔各種「不便利」的麻煩。
因此,Gyu Han Lee 在設計自己的鞋盒家具系列時,沒有過分地把「宣揚環保」放在重要的位置,高調地向全世界灌輸環保理念。
他僅是提供了一種方案的展示:當你有閑置的鞋盒、包裝袋時,可以試圖將它變成一件實用的工具。它會很好看,也能很環保。

從包裝袋、包裝盒中獲取靈感設計的藝術家,遠不止 Gyu Han Lee 一個。
同樣活躍在 instagram 上的 Kevin,也是 Nike 鞋盒改造小能手。

不過,他沒有選擇沙發、床、落地燈這些大件家具,轉向了更靈活更日常的小道具。
紙巾盒;

盆栽盆;

燈罩;

也算是彌補了 Gyu Han Lee 缺失的領域,更重要的是普通人想要參考改造也更容易。
鞋盒之外,Kevin 還會從將要淘汰的衣服上「薅」來尺碼標簽,改造成卡包、零錢包……
這做工,說是官方的我也信!

意大利的夫妻檔工作室 Camera60studio,則把展示的載體框定在包包上。
看起來有模有樣,像是用了真皮手工制作。

實際上,只是用了品牌的標志是包裝,搭配厚紙板和針線縫制而成,再在外面裹上一層防水膜來保證它的耐用性。

Camera60studio 的特色在于幾乎每一個包,都能找到已推出的大牌款型。
用 Nike 鞋盒改造成的 Dior 經典款馬鞍包;

用麥當勞紙袋和薯條盒制成的 Fendi Baguette。

都讓人眼前一亮,甚至會懷疑是聯名款的程度。

不同于前幾個時尚大牌的包裝再利用,推特手工博主「空箱職人 はるきる」更多是用我們熟悉的零食包裝作為材料。
像日清的方便面、格力高的 Pocky、明治的巧克力等。

他的創作也不同于其他幾位藝術家的「實用主義」,更像是一個個特別版模型。

不得不佩服,空箱職人實在是很會利用不同包裝盒的配色特點,量身定制出最適合他們的設計。
仿佛這些包裝盒最初就為了改造而設一般。

近些年「包裝袋改造」的勢頭,可以說是越演越來。不止藝術家們,我們身邊也出現了越來越多包裝再利用的案例。
打開小紅書搜索相關詞條,2100 篇筆記涌入眼簾。
排在前列的,更是動則幾萬點贊的教程分享,可見不少人都對此充滿興趣。

它甚至發展成了一門生意。
在某二手交易平臺上,包裝改造的成品包包,售價也從幾十都幾百不等。
紙袋紙盒們,真有這么香嗎?
有!

對于消費者而言,這無疑是一個成本最低、最易入手的「正版」周邊。甚至只需要自己動動手,就能擁有 LV、Gucci 包包,誰能不心動。
奢侈品牌之外,像 Nike、MUJI、喜茶、星巴克等品牌的包裝也不乏改造的人們,以此彰顯自己的個性。

對于品牌來說,那更是一件絕好的美事了。
提供包裝這件事,本身就是他們無法避免支出的一個固定成本。可無論消費者選擇將它改造,還是單純地循環利用,這都相當于一個行走的流動廣告。

當然,還有不可忽略的循環再用對于環保的正向推動。
說白了,這是一個喜聞樂見的三贏局面。
所以說,各大品牌們,快把包裝設計「卷」起來,讓我收獲更多好看的改造周邊吧!
歡迎分享轉載→http://www.avcorse.com/read-377858.html
Copyright ? 2024 有趣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吉ICP備19000289號-5 TXT地圖HTML地圖XML地圖